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秦國幾乎沒有出現一個昏君,為什麼長達163年才完成統一?

要說古代秦國,最先能想到的人會是誰?

恕個人歷史知識淺薄,第一個想到的是秦始皇。那麼說起“秦始皇”,我們又能想到些什麼呢?統一六國、歷史上的始皇帝、統一度量衡、變法和更新國家政治體系等。

毫無疑問,秦始皇讓人印象最深刻功勳就是統一了六國,並且是在短短10年的時間,就將原本比秦國各方面的都要強大的六國逐一擊破,納入自己的版圖,一躍成為天下霸主。從歷史的整體發展情況來看,秦國統一六國真的就是用了10年嗎?

不,為了實現國家的強大與崛起,秦國統一中原的整個過程從秦孝公開始,到秦莊襄王這六位國君,前後積累了163年。

秦統六國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杜牧·《阿房宮賦》

要說我國曆史上的統一天下的霸業,絕對少不了秦始皇這個劃時代意義的人物。在嬴政13登基稱帝之前,絕對不會有人想到,這個皇權還旁落在其仲父呂不韋手中的少年天子,有一天會成為整個中原的霸主,並且還開創了皇帝制度,將古老的華夏地區分散而治的長久狀態徹底改變,建立成為一個多民族的統一國家。

秦國本是地處邊陲地帶的小國家,和中原其它六國(楚、燕、韓、趙、魏、齊)比起來,他的發展條件相當落後。為了做到以最小的兵力消耗,達到最大的軍事效果。

因此,嬴政對於其它六國採取的攻佔方式是“遠交近攻”,假意和其他國家打好交道,同時離間這些國家的人心政權,使得這個國家從內部開始瓦解,再從外部給予刺激,異常容易攻破。

在這場勢不可當的統一之戰中,從燕趙兩國的交戰中坐收漁翁之利,佔領漳水流域,後直接向趙國發動攻擊,全部的雁門郡和雲中郡,國家實力進一步擴大;之後相對來說最弱小的韓國成了秦始皇統一之路上的首選,韓國的滅亡就像是中原即將統一的號角,一經吹響,沒有迴旋的餘地。

從韓國到(趙、魏、楚、燕)齊國,基本每兩年就能直接吞併掉一個原本強大的國家。自公元前231年到公元前221年,原來的六國不復存在,秦國一家獨大,成為天下當之無愧的霸主。

之後的建立中央集權制度、三公九卿、郡縣制等,分散多年的中原終於統一起來,將外部氏族(匈奴)感到邊疆地帶,中原前所未有的團結與安定。

秦始皇帶給後世的影響有多深?在之後的兩千多年裡,中國各個朝代發展的總體格局都是以秦時制度為基本準測,被後世思想家稱為“千古一帝”,當真是名副其實。

就像是集天下為一家的富豪一樣,世間哪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呢?秦始皇可以統一分散多年的中原六國,不僅僅是自己這一代人的努力,和前期的歷代奮鬥過程也有很大的關係。

六世而治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過秦論》

秦國在在沒有統一中原之前,國家實力並不算強盛,但是秦始皇並不是第一個有“統一天下”想法的帝王。在秦始皇之前,前期歷代主君對秦國所作出的努力也相當重要。

不同於其它六國的自然富饒,在秦國後期滅六國的過程中,這些國家從內部的一些政權爭奪中就已經出現了很多弊端,趙王昏庸自滅李牧、燕國太子丹荊軻刺秦加速滅亡、魏惠王昏庸無道只是強國衰弱,這些國家的覆滅都和自己的主君治國之道密切相關。

然而本來處於劣勢的秦國前後歷經六世,幾乎就沒有出現過昏君,卻也還是經歷了163年才完成了中原統一,為什麼?

如果直接說六代帝王的更替,觀念上會無意中將時間的長短放大,但實際上,秦國的整體發展時間也並不算漫長。

秦孝公時期,商鞅變法中的按功論賞使得很多平民百姓也可以榮升為達官貴族之列,軍功成為晉升的捷徑,秦國再一次走上富國強兵的道路,成為同一時期諸侯中最強大的國家。

到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上位,十年的時間吞併了巴蜀兩國,秦國實力漸漸強盛,為後期六國統一打下堅實基礎。

在秦武王時期,以武力值為參考的官員選拔為秦國斬獲如烏獲、孟說等多位猛將;至秦昭襄王這裡,強大的軍隊參與的著名的“長平之戰”,加速了秦統一六國的步伐,同時回收旁落在羋太后手中的政權,大舉向東擴張,攻佔較為富饒的城池,為秦國增強國力做出不少貢獻。

雖然秦孝文王只在為三天,但是他的大赦天下、按功表彰和優待親族的做法被秦莊襄王延續下來,後來還將周朝最後的殘餘勢力剷除乾淨,為秦國後續的統一戰爭帶來較為穩定的政治環境。

總結

可以這樣說,秦國的歷代國君幾乎都在為自己國家的強大而努力,從一個邊陲小國一步步走向可以和其它富饒的六個國家一爭高下,並且取得絕對性勝利。

從一個被東方列國疏遠孤立起來的落後國家漸漸成為天下霸主,秦的發展道路於法陣史實時間並不算相當漫長,但是前後163的時間走得也沒有那麼簡單,既要自保,還要考慮擴張。

不得不說秦歷經多世基本就沒有出現昏君,國家的強大也不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