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金山這裡有條賞心悅目的觀光“線路”,還將不斷延長......

“我家屋後的水橋(灘堍)比較破舊,泥土流失越來越嚴重了。平時使用會打滑,潮水大的時候也用不了,村裡能不能幫忙統一修一下?”最近,家住楓涇鎮菖梧村13組的陸老伯來到新落成的人大代表聯絡點訴說自己的煩心事。

身為鎮人大代表,同時也是菖梧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的李國強記下了陸老伯反映的情況,並且透過現場勘察、村“兩委”班子會議討論和擴大摸排,在全村找類似情況,結合今年正在進行的村人居環境提升專案,為村中30餘座農舍的宅後修建和新增了灘堍,最佳化提升了這些村民的居住環境。

小賣部變身村民小屋

支部活動到田頭

近年來,楓涇鎮全鎮各村都在持續推進村莊環境整治,持續提升人居環境。各村的村容村貌年年有變化,年輕人週末回家也越來越“拍得出照片”。李國強漸漸不滿足於“宅前屋後打掃乾淨、小三園點綴生活、以工代賑充實生活”這些基本操作了。

“一個良好的農村人居環境,一定是為村民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留下空間的。”李國強說。

在菖梧村13組和14組之間,有一條名為封樹涇的小河,沿河一帶長久以來是村民們飯後散步的固定路線,但小河兩岸雜草叢生,環境條件已跟不上村民的生活需求。在今年的村人居環境提升專案中,菖梧村就圍繞這條小河開展了一系列的“翻新”。

首先是在13組這一側的河岸邊清理植被、平整土地、鋪設了一條200到300米的紅色板磚路,將這條被村民“踩出來”的健身路固化、亮化、安全化。在14組這一側的河岸邊,原本有一個落成6到7年、佔地5畝的小公園,因為設施陳舊也少有村民問津。今年,村裡對小公園做出了脫胎換骨的改動,新添了不少健身器材。小公園竣工重新開放後,廣受好評,成了村民每日健康納涼的打卡點。

最值得一提的是,村“兩委”班子還租下了14組內一個閒置的小賣部,將之改造成了一個功能豐富的小屋,在“楓字涇”黨群服務點的牌子下,整合了人大代表聯絡點等功能,覆蓋周圍4個村民小組共101戶、19名黨員。坐落在景色優美、視線開闊的田野小河邊,小屋中每個月都要舉辦黨小組學習,區、鎮人大代表聯絡基層等多場活動,成為面向黨員、群眾傳播黨建理論知識、掌握村情民意的一個良好平臺。以“人大代表聯絡到宅基埭頭”“支部活動到田間地頭”為目標,這個新落成的服務點成為了黨員、群眾想來、愛來、還來的一個活動陣地。

黨建公園、美術館

串出咱村“觀光大道”

今年年初,一群來自上海市區的畫家、書法家來到菖梧村的生香閣美術館,為村民書寫春聯,一起歡度傳統春節,給村莊增添了喜慶與墨香。

說起這個2019年開放的生香閣美術館,也頗有一些故事。其前身是閒置多年的村小學,改造後,館內收集有上海知名油畫家俞曉夫、老藝術家林曦明的作品,以及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丁申陽及大約100多名海上知名的畫家及書法家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在與村“兩委”的合作中,生香閣還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村中的另一個黨群服務點。同一個屋簷下,定期的黨建活動與畫家、書法家的交流同時舉行,將“黨建+藝術”潤透進了村民們的生活。

位於菖梧村中心位置的菖蒲公園是村中的另一處養眼養心之地。公園佔地面積20多畝,集黨建、法治、廉政、文化及市民修身於一體,並設定有多個主題雕塑、文化宣傳標識及夜景燈光,讓村民在休閒娛樂時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在對這兩大亮點進行完善提升的同時,還以此為節點打造出了一條賞心悅目的線路,沿途經過村門頭、菖梧村9組一條埭、菖蒲涇、生香閣美術館、菖蒲公園等節點。

“以百度地圖App顯示的菖梧村最繁忙的村路為參考,我們設計了一條‘美麗線路’,串起的是風景,同時也是與村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功能設施。”李國強表示,“今後,我們還要不斷延長線路,打造更多亮點,增加村民的幸福感。”

(來源:i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