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怎麼回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怎麼回事

如果要提世界上最聰明的兩個人,大多數人都會說牛頓和愛因斯坦,前者提出了經典的力學,推動了物理與科學的巨大進步,後者則補充了力學的瑕疵,提出了“相對論”,塑造出微觀宇宙的框架,並開創了近代科學的蓬勃發展。

在科學書刊中,對於科學家們的評判是這樣的:

不得不說,愛因斯坦對於人類科學以及人類走向,帶來了潛移默化而且不可泯滅的進步與發展。

可就算是這麼一位德高望重的天才學者,卻也有受人非議,報出醜聞的時候。

爆出這麼大的一個醜聞,不免把這一個少女推至風口浪尖之上,同時也讓她受到了同族人甚至科研者的冷嘲熱諷與批判,

天才瘋子,一線之隔

對於天才與瘋子的界定,中國作家高銘曾在《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一書中寫道:“所謂的天才與瘋子,他們都是普通人的極端表現,只是天才總是再做,瘋子卻一直在說。”

而愛因斯坦便是這樣一個人,他曾經說道,如果A代表一個人的成功,那麼A等於x加y加z。勤奮工作是x,y是玩耍,而z是把嘴閉上 ,所以他從來不是一個喜歡多說話,少幹事的人,他喜歡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客觀求真的態度,驗算獲取最正確的知識。

然而,他的瘋子稱號並非單單來源於他絲毫不在意自己的形象,總是以一頭散亂爆炸的毛髮、穿著人字拖的腳丫和戲謔的吐舌來面對鏡頭和人民,而更多的是因為他總是批判那些墨守成規的數學定理,想用自己的方式推翻過去時代的框架,他甚至還否定牛頓,當時物理學界奉為真知定理的經典力學,所以他被學界排擠,被定義為異類。

當時的人們往往相信以前的真知,卻不願去改變錯誤的條例,他們相信自己的主觀臆斷,也不容任何異類徒眾的狡辯與紛說,所以,愛因斯坦的成名與例證充滿著艱險,最終他在科學時報上的論文刊載,證明了萬有引力對宇宙微觀的不適應性,這才擺脫瘋子與異類的頭銜。

在我看來,所謂的天才與瘋子,不僅僅是說與做的劃分,更是活在世人口中與大多數人眼裡的評定標準,它們之間似乎差別很大,卻又僅僅一隔之差。

兄弟雙標,心生暗恨

我們都知道愛因斯坦有兩個兒子,一個是愛德華,一個是漢斯。一開始兩個兒子都是正常人,他們都在各自領域裡獲取了不小的成就,老大漢斯,成為了一個著名的水利工程師,他在建築和教育事業都樹立起自己的名望與名氣,而老二愛德華則關注哲學,尤其是弗洛伊德的文字與書目,而他也成了蜚聲國際的哲學文學家。

人們都說愛因斯坦十分偏愛自己的次子,在愛德華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時候,愛因斯坦曾每日都給他寫一封慰問信,詢問他的病況的同時,也向他傾訴抱怨他的哥哥漢斯,說他哥哥的工作並不符合他的心意,而且他的哥哥還娶了一個叫弗裡達·克內希特的女人,他非常不喜歡這個女人,認為她“過於平庸”。

而日後兒媳與愛因斯坦的相處也十分冰冷,他甚至不願理睬身旁百依百順的兒媳,他甚至獨自把大兒子漢斯拉到一旁,告誡他:“你具有如此鮮明的個性,可是我很遺憾你會娶這樣一位妻子,但是如果你會因此而開心的話,我該怎麼做?孩子,我很怕你以後所生育的孩子,會和你那可憐早逝的姐姐那樣,很小就得病夭折。”

或許愛因斯坦只是出於好意,想要提醒兒子自己家族的基因遺傳,可是他這樣的惡語相向,不免讓人心生寒意,更不用說他的親生兒子,或許生在愛因斯坦家族這樣絕世聰明的族群,是種榮譽、卻也是一種詛咒與悲傷。

後來漢斯與妻子所生的三個孩子中,僅只有一個孩子存活了下來,夫妻倆給他取名為伯恩哈特·凱撒·愛因斯坦,他們將自己初為人父人母,最溫柔最細膩的部分都給予了這個孩子,同樣也因為喪子之痛,十幾年來他們沒有再孕育任何孩子。

直到1941年,媒體報道:漢斯愛因斯坦領養了一個芝加哥嬰兒,生母瓊·希爾不過只是16歲的女孩。一時間輿論四起,人們紛紛議論這個偉大科學家的兒子是如何三心二意,又如何違背綱理。

可事實是,這個叫做伊芙琳·愛因斯坦的女孩,確實和漢斯並沒有任何關係,她也是突然之間便被接到了愛因斯坦家族,成為了這個家族的一員。

剛剛加入家族時,伊芙琳十分慶幸而又心感榮譽,她從未想過自己能夠加入這麼輝煌而又顯赫的族群。

可是當她在這個家族中生活了不久之後,她發現自己的養父和養母並不受到祖父愛因斯坦和其他族人的待見,他們經常受到祖父的訓斥和批評,給予她關愛與憐惜的家庭受到這樣的詆譭與諷刺時,伊芙琳只能坐在一旁看著卻無能為力,

後來

私生傳言,窺探真相

但除了家族剝奪自己的親情與愛,更讓伊芙琳痛苦的便是她的身世,從初中時期開始,她便承載著愛因斯坦的姓氏,

同時,伊芙琳更是被傳出私生女的身世爆點,大家都說她是愛因斯坦本人的親生女兒,但由於自己的威望與前程,他只好讓自己並不看重大兒子為他背鍋,領養這個讓他虧欠與愧疚的女孩。

這對伊芙琳無疑是晴天霹靂,她質問過自己的祖父,可祖父卻什麼也沒有解釋,厭惡地將她趕了回去。伊芙琳不甘心,她想知道自己究竟是誰,自己是否是“這場陰謀”的替代品與犧牲者。

於是她做了家族的反叛者,

所以她將其整理並曝光,揭露了從愛因斯坦第一任妻子米利瓦·馬里奇及其家人的幾百封信件,到籍籍無名的女性與他來往的私密檔案,從這些信件裡,我們可以看出愛因斯坦一輩子並非都那麼認真嚴肅,他也風流成性,沾花惹草。

這讓伊芙琳·愛因斯坦更加確信自己便是祖父這些風流債中的意外產物,她用這些醜聞向世界揭露祖父的另一面,並藉此表露她在愛因斯坦家族所揹負的痛苦和煎熬,她說,自己揹負這個顯赫的名字已經太久,而她也早已疲憊,她痛恨這個家族剝奪自己的青春與家庭,痛恨這個家族讓自己背上莫須有的名號、受到世人謾罵。

小結:

或許,一個天才的名號既是褒獎也是詛咒,它讓愛因斯坦脫穎而出,卻同樣也把他置於風口浪尖,讓他曝光於每個人的眼中,讓世人檢閱並放大他的一切行為和錯誤,甚至延續到他的隱私、他的家人以及他的後代。

《平凡的世界》中有這麼一句話:“變質了的親情就只剩無情了,世界真實的面孔只是冷漠。”

我從未懷疑過愛因斯坦的科學成就,但卻對他們之間薄涼的親情而寒心,為他的不負責任與偏執而嘆息,他把科學與成就置於一切之上,卻從未用一點溫情與時光治癒挽回這份變質的親情與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