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不管和誰相處,留下“六個心眼”,渡人渡己

倪萍在《姥姥語錄》裡寫道:“心眼不好的人一輩子不知道什麼是甜什麼是香,一輩子不知道什麼是滿什麼是足,就像吃了一把鹽老得喝水,肚子裡脹的全是氣,氣多了人能好受嗎?”

人生幾十年,不管有沒有意義,總得留下一個好的名聲,不負自己。

建議你,別老是想著害人,要多留心去做幫人的事情。幫別人就是幫自己,不信你試一試。

你做的一切,都會透過各種方式,回到你身上。若非如此,就會回報你的兒孫。

01

損人利己的事,別想。

唐太宗在位時,有人建議,建立一座樓閣,既能改善皇家的居住環境,也能體現禮儀。

唐太宗說:“漢文帝建立一個露臺,要耗費十戶農家的產業,你說我要也要學習他嗎?”

建議立馬就失效了。

秦二世建立的阿房宮,真的雄偉,但是他因此弄丟了江山。喜劇也是悲劇。

用別人的利益來成全自己的利益,你要是想到了,就說明你很貪婪,在傷害別人。想要獲利,不能有私心,要與別人一起獲利。

02

衝動時的決定,別做。

書法家柳公權的哥哥柳公綽在京城做官時,一個晚輩來投靠他,並且想馬上在京城買房定居。

柳公綽拒絕了,他認為,年輕人不要操之過急,先租房,立業,等有錢了再決定買房的事情。

現在,很多年輕人,動不動就透支錢財。一旦失業了,就陷入了負債累累的沼澤地,還有可能因此斷送自己的前途。

做人要穩一點,不成熟的事情,等一等。不管是為自己決策,還是為身邊的人決策,都要冷靜分析。

一個拐點的錯誤,會讓餘生都為之買單。

03

與人方便的錢,別省。

唐朝時,地方官員去京城彙報工作,住房的問題,只能自己想辦法解決。因此很多官員,都住在商人的旅館裡。

旅館裡的人,魚龍混雜,稍不留神,官家的秘密,就會被人聽到。畢竟,隔牆有耳。

唐太宗知道情況後,建了三百套房子,用於接待地方官員。大概,這就是駐京辦事處的原型吧。

地方官員到京城,能夠過幾天體面的生活,彙報工作的積極性提高了,皇恩浩蕩也體現出來了。這是互惠互利的好事。

生活要節儉,但是有些錢,不能省。與人方便自己方便,這樣的套路,任何年代,都很管用。

04

已經過去的是非,別計。

明代思想家袁了凡的母親,遇到了一個惡毒的鄰居。

袁家的果樹,枝條伸到鄰居家的院子,遭到了砍伐。平時,鄰居喜歡造謠生事,讓人憤怒不已。

有一段時間,鄰居生病了,也沒有錢醫治。袁了凡的母親帶頭捐款,還讓街坊鄰居都出點錢。

鄰居病好了,感動得熱淚盈眶。

每個人都會犯錯,如果你要糾錯的話,就會給別人貼上標籤,以後就很難撕下來。你要是學會了包容,那麼別人就會有改過的機會。要是你能夠“化敵為友”,那就多了一個幫手。

斤斤計較是人的本性,但是我們要努力讓自己做一個大度的人。沒有辦法做“腹中撐船”的宰相,但是可以做一個放下是非的自由人。

你用針頭去扎別人的時候,自己的手也會受苦。針頭很小,針尾也很鋒利。唯有放下,才能與人握手言和。

05

家庭的醜聞,別說。

家醜不能外揚。不管是一個大家庭,還是小家庭,都有醜事發生,如果宣揚出去了,就變成了別人的笑柄。

更可惡的是,當你揭露醜聞的時候,其實是再一次翻開家庭的傷疤,讓所有的人都痛苦一次。

就像紋身一樣,第一次紋上去的時候,會受苦;修改、掩蓋的時候,會第二次受苦。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去紋身,保持原樣。

兄弟姐妹交往,就像孩子一樣,圍坐在一起吃飯,服從父母的安排;父母和兒女交往,推崇孝道,如果有錯誤,溝通一番就好了,不要輕易向外人求助。

“人之初,性本善”,如果你對家人都不善良,就別談什麼人脈關係了。

06

不清不白的飯,別吃。

一頓“鴻門宴”,讓劉邦和項羽從合作關係,變成了對手關係。

飯後,項羽的下屬亞父說:“劉邦這小子,不能商議大事了,我們也要被他傷害了。”

劉邦回到軍營,找到背叛自己的曹無傷,毫不留情地處罰了。

不管你多餓,不要隨便參與飯局。也要管好身邊的人,小心那些沒安好心的飯局。比方說,你的妻子代替你去應酬,要是承若了別人,就給自己惹麻煩了;要是無法兌現承諾,就更麻煩了,誰都不好過。

古時候,一個貴族吃飯之前,要拿出銀筷子,試一試有沒有毒物,或者請人嘗一嘗,看結果如何。真的很慎重。

現在,我們要在飯局前搞清楚來龍去脈。特別是求人辦事的飯局,要想清楚後果,然後決定去不去。

好的飯局可以成就關係,壞的飯局浪費時間,還讓請吃飯的人,非常寒心。

做人,心眼有多好,路就有多寬。

《菜根譚》裡說:“冷眼觀人,冷耳聽語,冷情當感,冷心思理。”

不管和誰交往,要多觀察,學會傾聽,努力換位感受,用心思量。考慮自己的利益,也考慮別人的利益,權衡大家的未來,你就能找到利人利己的生存之道。

你讓別人笑了,自己也會開心。

掌握“疏導”兩個字的意思,你會發現,善意可以讓一個人抵達任何地方。

留下“六個心眼”,是一個人的人品,也是處世的智慧。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