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三國史料中只有兩次臥龍鬥冢虎:這兩次龍虎鬥,諸葛亮和司馬懿誰贏了?

在《三國演義》中,司馬懿是諸葛亮遇到的最強勁的對手,兩人交鋒各有勝負,最後是年長兩歲的司馬懿仗著飯量大身體好,硬熬著笑到了最後。

演義中的諸葛亮司馬懿數次交手,讀者諸君早就爛熟於胸,半壺老酒說多了會惹您討厭,所以咱們還是來聊聊正史中的“臥龍”鬥“冢虎”:從這兩場龍虎鬥中,我們一眼就能看出這兩人指揮能力的高下,陳壽說諸葛亮“應變將略,非其所長”,很顯然是要討新主人曹魏和司馬晉的喜歡。

其實陳壽這樣評價,也是冒了一定風險的:你說諸葛亮軍事水平一般,那被諸葛亮削得滿頭包的“晉高祖宣皇帝”司馬懿,豈不成了一隻菜鳥?

世上本沒有常勝將軍,諸葛亮也不是百戰百勝。失去荊州後,劉備集團實際已經不可能實現“隆中對”的戰略構想。為了不把戰火燃到西川,諸葛亮採取了以攻為守的策略:休養一段時間,攢夠了軍糧就出祁山,吃光糧食就回來。

《三國志·卷三十三·後主傳》簡要記載了諸葛亮與魏軍的六次戰役:“

建興六年春,亮出攻祁山,不克;冬,復出散關,圍陳倉,糧盡退;七年春,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遂克定二郡;八年秋,魏使司馬懿由西城,張郃由子午,曹真由斜谷,欲攻漢中,丞相亮待之於城固、赤阪,大雨道絕,真等皆還

(沒打起來)

;九年春二月,亮復出軍圍祁山,夏六月,亮糧盡退軍;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秋八月,亮卒於渭濱。”

諸葛亮帶兵與曹魏的大規模作戰應該是六次,其中建興六年是兩次,建興八年是前出迎戰,這六次戰爭並不是全從祁山進軍。

熟讀三國史料的都知道,諸葛亮初出祁山的對手是曹真和張郃,趙雲帶領少數疑兵在箕谷吸引曹真主力,諸葛亮親率大軍,以馬謖為先鋒,在街亭迎戰張郃率領的偏師。

馬謖失街亭,漢軍(劉備集團建立的是漢,也可以稱季漢,但卻不能稱為蜀)主力潰退,趙雲的疑兵也頂不住曹真的主力,田忌賽馬戰術失敗。

諸葛亮初出祁山伐魏沒有遇到司馬懿,六次大戰中,臥龍和冢虎的對決,其實只有兩次,司馬懿是在大司馬、大將軍曹真死後,才接管了部分軍權,並開始了跟諸葛亮的正面較量。

曹真並不像《三國演義》寫的那樣是個既無勇也無謀的草包將軍,他跟劉備孫權都交過手,也都取得過勝利。

曹真是不是無能且放在一邊,咱們今天主要聊的是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兩次交戰,這兩次交戰雙方均有記錄。

蜀漢方面的記載前面咱們已經說過了,曹魏的《明帝紀》寫的是:

“太和五年三月,大司馬曹真薨。諸葛亮寇天水,詔大將軍司馬宣王拒之。”

曹魏的太和五年和季漢的建興九年,都是公元231年,如果那一年曹真沒有病死,,還真輪不到司馬懿去迎戰諸葛亮。

臥龍諸葛亮可以說是冢虎司馬懿的剋星,司馬懿第一次統領全軍,就被諸葛亮打得鼻青臉腫,還搭上了曹魏最後的宿將張郃。

諸葛亮是在糧盡撤軍途中射殺張郃的,在漢軍有糧食吃的時候,司馬懿被諸葛亮打得損兵折將而無還手之力。

諸葛亮總共五出祁山,司馬懿掌握軍權正趕上諸葛亮第四次北伐。諸葛亮先是在上邽(今甘肅天水)擊敗了曹魏雍州刺史、建威將軍郭淮和後將軍費曜,然後又在上邽之東擺開陣勢,要跟司馬懿來一場龍虎大戰。

諸葛一生唯謹慎,司馬懿看起來比諸葛亮還謹慎,面對諸葛亮的百般挑戰,司馬懿是罵死也不出頭,曹魏諸將都大為光火,張郃跟司馬懿擺事實講道理痛陳厲害:

“彼遠來逆我,請戰不得,謂我利在不戰……不宜進前而不敢偪,坐失民望也。”

司馬懿埋頭挖壕溝豎柵欄,部將賈栩、魏平多次請戰不得,說話就很難聽了了:

“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司馬懿被逼得實在沒辦法了,就在五月辛巳日派張郃向南圍進行了一下試探性進攻,結果是給人家當了一回運輸大隊長:

“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之,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

撿了一條命的司馬懿,不管是諸葛亮羞辱還是部下嘲笑,他就是抱定了一個原則:我不跟諸葛亮打,也不讓你們跟他打,郭淮費曜的四千人被臥龍吃得連渣兒都不剩,我這冢虎可不想變成龍糞!

司馬懿堅守不出,直到諸葛亮吃完糧食回家,才派張郃去追擊,然後就斷送了張郃的性命。

張郃之死,演義和小說的描述與記載不同,史料也有衝突,據《魏略》記載,是張郃不想追,而司馬懿強迫他去追:

“亮軍退,司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宣王不聽。郃不得已,遂進。”

在公元231年這第一次龍虎鬥中,司馬懿三次出手,三次都是損兵折將,所以在第二次相遇時,司馬懿就變得更加謹慎了。

龍虎鬥的第二場,上演於曹魏青龍二年、季漢建興十二年(234年),就是這第二次相逢,諸葛亮送給了司馬懿一套女裝:

“亮既屢遣使交書,又致巾幗婦人之飾,以怒宣王。宣王將出戰,辛毗杖節奉詔,勒宣王及軍吏已下,乃止。”

讀者諸君當然知道司馬懿要出戰是故作姿態,當時姜維還有點遺憾:“辛佐治(辛毗字佐治)持節擋在司馬懿軍營門口,這老賊肯定不會出戰了。”

諸葛亮無奈地笑了:“他本來就沒想打,他之所以上表請戰,那就是做給部下看——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他要能打過我,還用得著千里上表請戰嗎?”

司馬懿這樣一番表演,是為了表示自己不怕諸葛亮,但正是這種虛張聲勢,坐實了他畏敵如虎的虛弱,“冢虎不敵臥龍”,也是他親口承認的:

“天下奇才也!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

司馬懿這是在給自己找臺階,這頭冢虎既不能料臥龍之生,也不能料臥龍之死,他能做的,就是熬時間。

曹魏的人力物力資源都遠勝季漢,司馬懿的身體也比諸葛亮好,所以時間就是司馬懿最有效的武器,但要是論起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冢虎也自知不是臥龍對手。只是不知道羅貫中為什麼要在《三國演義》裡把司馬懿寫得那麼厲害,這可能也是為了突出諸葛亮技高一籌。

臥龍與冢虎這兩次對決盤點完了,現在該由讀者諸君發表高見了:建安九年和十二年這兩次戰役,司馬懿都沒佔到半點便宜,如果兩人交換位置,讓諸葛亮統帥魏軍,讓司馬懿帶領漢軍,雙方展開曠日持久不死不休的決戰,最終將鹿死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