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風起隴西》:三國諜戰精彩,塑造諸葛亮不符歷史,一大硬傷無解

公元228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發動第一次北伐,志大才疏的參軍馬謖丟了軍事重地街亭,無奈大敗而歸。可事後,經蜀國諜報部門“司聞曹”調查,竟然是潛伏在魏國的密諜送來的一份假情報,誤導了蜀軍的決策。

靖安司(鋤奸)荀詡奉命潛入魏國,調查“白帝”陳恭反叛之事。卻發現蜀國高層一直潛伏著代號“燭龍”的諜中諜,而背後隱藏最深的乃是諸葛丞相。

數月前,蜀魏兩國大戰將起。陳恭潛入魏都督郭淮府中盜取絕密軍事情報,並派出心腹之人送到前線蜀軍大營。

令人蹊蹺的是,這份得來不易的真實情報,卻“神不知、鬼不覺”地被人替換成了一份假情報。

送來情報之人已經被人滅口,陳恭無法洗清嫌疑,可他敏銳地察覺出蜀國“司聞曹”高層裡一定有魏國密諜潛伏。

當時,後主劉禪登基不久,蜀漢內部鬥爭激烈,並不是大家認為的,諸葛亮獨斷專行搞一言堂的情景。

朝堂上主要分為三個勢力集團,土著益州士族人數最多,可力量最弱;前主劉璋帶來的東州(益州以東)士族勢力次之;跟隨劉備入主益州的荊州士族勢力最強。

益州本土派在朝中基本沒話語權,誰也不敢得罪,只能看東州派與荊州派爭權,兩派的代表人物分別是荊州派的諸葛亮和東州派的李嚴。

劉備是一位梟雄,為了讓阿斗坐穩皇位,託孤之時,他將諸葛亮和李嚴叫到床前,一個官拜丞相為正,另一個擢升尚書令為副,使之互相牽制。

於是,蜀漢朝堂形成了荊州派最大,東州派中間,益州派在最底層的局面。為何鄧艾率數千魏軍兵臨城下,明明蜀漢還有一戰之力,劉禪卻開城投降了呢?

從根本上說,這一結果就是益州士族對長久打壓的不滿。在他們的勸說和脅迫下,懦弱的劉禪不得不投降了。

街亭慘敗,諸葛亮識人不明,輕信了馬謖,自然要擔負起失敗的責任。為此,諸葛亮上書自貶三級,降為右將軍,仍然擔負丞相職責。

對此,李嚴相當不滿。他抓住整頓諜報機構的權力,誓要跟諸葛亮掰掰手腕。

諸葛亮開府之後力主北伐,漢中事實上被諸葛亮掌控。李嚴的地盤在江州,他堅決反對北伐。兩人的關係是既合作,又鬥爭。

諸葛亮北伐的目的,除了恢復大漢江山的大義之外,還要用不斷北伐的方式掌握兵權,從而牢牢壓制住東州、益州士族。

發動戰爭需要大量錢財和勞役,這些資源都要從東州和益州士族手中索取,他們當然心不甘、情不願了。所以,街亭之敗就成了李嚴聯合益州士族彈劾諸葛亮的引子。

“白帝”陳恭是諸葛亮安排到魏國潛伏的棋子,他犯的錯,自然也要歸咎到丞相身上。雖然這件小事不能動搖諸葛亮的地位,但憑此拿下丞相身邊幾個羽翼(長史楊儀、參軍李邈等)還是有可能的。

陳恭和荀詡忠心耿耿,為了找出魏國的間諜,連自己的性命都可以置之度外。“燭龍”為了竊取蜀國利器“諸葛弩”智計連出,最終把圖紙順利送回,得到了魏國的信任。

就在荀詡查出了“燭龍”的真正身份,二人坦誠相對時,“燭龍”說出的真相令荀詡大吃一驚。原來諸葛丞相才是最大的BOSS,“燭龍”也是諸葛亮安插的棋子,所有人的命運都牢牢掌握在丞相手中。

李嚴因支援“燭龍”,犯下大錯貶為庶民,可笑的是他還對諸葛亮感激涕零。

以上故事出自馬伯庸的《風起隴西》,以三國時期為背景,講述了蜀魏兩國之間的一段諜戰風雲。整部電視劇真真假假、懸念不斷、情節緊湊、非常好看。

值得商榷的是,作者把諸葛亮塑造成了擅長陰謀詭計之人,跟歷史上喜歡堂堂正正用陽謀,很少用詭計的諸葛武侯性格出入很大。

還有一點沒想通之處:“真相”太驚悚!諸葛亮為何處心積慮地培養一個“雙面間諜”,用他調換情報使蜀國兵敗,讓北伐大計功虧一簣呢?

難道諸葛亮的“真愛”就是司馬懿,他不顧一切地主動北伐,既消耗了蜀漢的力量,又削弱了曹家的勢力,最終讓司馬氏統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