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對功高蓋主的韓信,劉邦真想殺死他嗎?事實上,韓信可以功成身退

韓信是漢初三傑之一,劉邦的大半江山都是靠他打下來的,他的功勞也是空前絕後的。但當一個人走到了人生巔峰的時候,也就是下坡路的開始。

中國有句話叫做,名滿天下者不賞,功高蓋主者不封。當韓信幫助劉邦在垓下打敗項羽的時候,韓信的威名達到了頂峰,他自身的價值也達到了最大化,此時他的功勞無人可及,這簡直是劉邦的眼中釘、肉中刺。

漢王引諸侯兵北,示魯父老項羽頭,魯乃降。遂以魯公號葬項羽谷城。還至定陶,馳入齊王壁,奪其軍。

劉邦太擔心韓信手握軍隊了,根據《高祖本紀》記載,他在項羽墳頭假仁假義地哭完後,馬不停蹄地奔向韓信的軍營,毫不猶豫地收了韓信的大印,動作是一氣呵成,韓信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

皇帝曰義帝無後。齊王韓信習楚風俗,徙為楚王,都下邳。

隨後,劉邦又找了藉口,說由於義帝沒有後代,而齊王韓信又是楚國人,為了照顧你的生活習慣,把你改封為楚王。

本來按照劉邦與韓信的約定,韓信就是實打實的齊王,為何在奪了韓信的兵權,又立刻改封了楚王呢?這又是劉邦防範韓信的小九九。

自春秋戰國以來,秦國和齊國因佔據有利地形,天然具有稱霸的條件,所以劉邦內心害怕韓信做齊王后,說不定哪天就直接反了。

韓信受封為楚王后,不久即被人汙衊謀反。對於劉邦來講,不論真假,這又是一個削弱韓信的好機會,他藉著偽遊雲夢的計策,不費吹灰之力就把韓信捉住,帶往長安關了起來。

可很快,劉邦就把韓信給放了,把韓信由諸侯王降為淮陰侯,並沒有再具體追究韓信是否謀反。

其實,所謂韓信謀反大機率是有人故意安排的,最終只是找個藉口把他削弱,而這個人最有可能就是劉邦。

其實,劉邦僅僅把韓信貶為侯爵,並沒有想將他殺死的意思,出發點就是把韓信留在長安,放在自己眼睛底下,隨時可以監控他的一舉一動,徹底防範他謀反。

實質上,劉邦就是想透過軟禁的方式來提防韓信。只要這時韓信對劉邦畢恭畢敬,沒有怨言,最多就是失去權力,但還可以做一個“富家翁”,享受榮華富貴。

但傲氣的韓信內心又怎麼能嚥下這口氣呢。隨著時間的推移,韓信壓抑不住,終於有機會和陳叛亂後搭上了線,有了謀反的想法。

韓信太天真了,他的一舉一動肯定早就被人監視著,稍有異動就會暴露。

最後,呂后聯合蕭何哄騙韓信入宮並抓了起來,以謀反罪誅滅三族,落得一個兔死狗烹的悲劇。

韓信的死對劉邦而言,是一種解脫,也是一種遺憾。

高祖已從豨軍來,至,見信死,且喜且憐之,問:“信死亦何言?”

事實上,當劉邦平定陳豨叛亂後,回到長安知道韓信已死,第一反應是開心,第二反應是憐惜。開心是因為韓信一死,自己西漢王朝少了一個潛在的大威脅;憐惜是因為韓信是千年不遇的軍事奇才,憐他的才能,憐他的看不開、看不透。

遺憾的是,韓信沒有讀懂劉邦並不想殺他的意思,總是抱怨上天、抱怨劉邦對自己的不公,終於釀成自己的悲劇。

更加遺憾的是,韓信沒有認清形勢、認清自己的價值變化,隨劉邦稱帝,全國由戰亂逐漸走向穩定,韓信的軍事才能不僅沒有用武之地,反而成為西漢王朝的威脅。

如果韓信讀懂了劉邦的意思、認識到自己價值的變化,他想要功成身退,完全是可以的。只要他能像張良一樣不問世事、像陳平一樣縱情聲色,及時調整自己的姿態,低調做人,不僅可以保全自己和家人,還可以名垂青史。

但歷史沒有如果,韓信的悲劇只能留給我們後人來借鑑:做人要時刻注意自己價值的變化,當變得沒有價值時,記得低調再低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