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秦國強盛之後,關東各國卻為什麼紛紛針對楚國?

在春秋時期,秦國的主要對手是晉國,而且是慘兮兮地被封鎖在西邊。

楚國的主要對手也是晉國,後來被晉國扶持的吳國偷襲了一次,都城都丟了,而幫助楚國復國的就是秦國。

應該說,在整個春秋時期,秦楚兩國不但沒啥矛盾,反而還有共同的敵人,關係並不差。

可是在戰國時期,秦惠文王拿下蜀國的同時,楚國也開始西進,並順利拿下了巴國。

這下秦楚徹底接壤,矛盾也隨之而來。

由於秦國最終實現了大一統,而且是“奮六世之餘烈”,所以很多人會下意識地有個印象,那就是秦國把六國翻來覆去地欺負夠嗆之後,才一口吞下去。

這種看法其實是不對的,因為在秦楚兩國在西南接壤的時候,並不是秦國威脅到了楚國,而是楚國威脅到了秦國。

在天下各國圍攻魏國的時候,楚國雖然也參與其中,但並沒出多大力,真正耗垮魏國的主力,是趙國、齊國和秦國。

當時的楚國趁著大家不注意,把東南地區的越國給滅掉了。

這樣一來,楚國便毫無懸念地成為了戰國時期領土最大的國家。

後世不少湖北人都自稱楚人,其實嚴格算起來,長江以南的大多數地區,都曾被楚國所統治,即使是長江以北的河南和山東,也有部分地區曾是楚國的領土。

而秦國呢?東邊有萬夫莫開的函谷關,確實非常厲害,但秦國的兩大經濟區,分別是開發已久的關中平原,以及後來開發的成都平原。

可在楚國吞併巴國之後,這兩大經濟區,都遭受著楚國的致命威脅。

所以從表面上看,在秦國縮回函谷關之後,天下最可怕的國家顯然是楚國。

魏國成為最可怕的國家之後,享受的待遇是多國圍毆,那麼楚國成為最可怕的國家之後呢?自然也會享受這樣的待遇。

前面我們說過了,楚國幅員遼闊,這既是優點,也是缺點。

如果楚國處於進攻態勢,那麼仗著自己幅員遼闊,就可以從任意地區出兵,精準打擊敵國的薄弱環節。

可如果其他國家處於進攻態勢,那麼楚國如此龐大的身軀,就是處處捱打,顧頭難顧尾。

因此,在楚國擁有了足以威脅秦國的實力和地緣之後,卻驚訝地發現,大家並沒有很開心,反而用一種看待敵人的眼光盯著自己。

換言之,如果一個人生活在當時,足夠理智但沒有開上帝之眼,就必然會得出一個結論:現在的楚國,為什麼看上去比秦國還可怕呢?

說一千道一萬,秦國也就是憑藉著地利,打得過就打、打不過縮回函谷關。當年的晉國和魏國可以壓死他,以後說不定也會有第三個國家出面壓制秦國。

但這個壓制秦國的國家,絕對不能是楚國,因為楚國太強了,如果秦國再被他們滅掉,那麼天下就要提前統一了。

對於這種局面,有時候即使開了上帝之眼,恐怕也解決不了問題。

比如說你穿越過去告訴某國高層,秦國未來會統一天下,高層們相信了你的話,難道就會集體針對秦國嗎?

不會的。

因為擺在他們眼前的,是一個比秦國更加可怕的楚國,如果這時候不削弱楚國,恐怕等不到未來的秦國統一,楚國就先把我們給統一了。

他們甚至會認為,正是由於我們集體針對楚國,把楚國打殘了,這才消除了楚國提前統一的威脅。

而後世之所以會被秦國統一,是因為他們太廢物,沒能集體針對秦國,把提前把秦國給打殘。

正如八年抗戰,不是打了八年日本就必定投降,而是透過我們的努力,才在八年內逼迫日本投降的。

如果從1937年就開始躺平,日本還會在八年後投降嗎?別說八年,恐怕八十年也不會。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蘇秦的“合縱”慢慢玩不轉了,而張儀的“連橫”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熟悉戰國曆史的人,大概都知道“張儀欺楚”的典故。

在這一系列故事中,楚國給人的感覺就是個大傻蛋,被張儀變著花樣地欺負;齊國也是個大傻蛋,張儀說什麼他們信什麼。

實際上,國際政治哪有這麼簡單?

從楚國的角度來看,自己已經成為了天下公敵,如果能夠與秦國聯手,兩國一起合力往中原地區推進,滅掉其他幾個國家是很有把握的。

正因如此,所以楚國才對張儀一再忍讓,希望能夠改變自己當下的處境。

從齊國的角度來看,秦國威脅再大,也威脅不到自己頭上,因為兩國不接壤。

齊國目前最急切的目標,就是想辦法削弱楚國,不管張儀的口才好與不好,只要捏住這個點,齊國就願意無條件配合。

正因如此,齊國才會被演繹成一個愣頭青國家,莫名其妙地和楚國發生了矛盾。

在當時那種環境下,楚國相當於陷入了一個死局:怎麼走都是錯的。

秦國不願意跟楚國聯手,因為當時的楚國顯然比秦國強大,而秦國的兩大經濟區,一直暴露在楚國的兵鋒之下。

其他國家也不願意跟楚國聯手滅秦,因為從地緣上看,秦國被滅之後,成都平原肯定是楚國的囊中之物,能爭奪關中平原的,也只有趙魏韓三個小國。

三個小國和一個大國爭奪一個經濟區,結果是什麼呢?大機率是大國會贏。

到那個時候,就相當於秦楚合體,蕩平天下只會更順利。

也正是因為這一系列原因,導致楚國的衰落成為了一種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