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皇帝對一高官說:朕賜你配享太廟,高官說:我不稀罕,結果被抄家

清朝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時常被人們提起,很多人都說滿清誤國,其實清朝歷史上也有不少賢明的君主,只是後來固步自封,錯誤的判斷了世界形勢,導致自己長期處於落後捱打的境地,被列強瓜分為殖民地。

清朝中期,康雍乾三位君主在位期間一度出現盛世,為人所樂道,這一階段也是民俗文化的得到巨大發展的時期,很多清宮戲描述的歷史背景就是這一時期,除了這些君主之外,很多知名大臣也為人津津樂道。

張廷玉是一位奇人,歷經三朝,在滿人主導的朝廷當中風生水起,三朝元老張廷玉在雍正年間就已經位極人臣,被任命為太子太傅,輔導未來帝國接班人,張廷玉為人正直,做官也是如此,總有一腔為民為國的熱血,位高權重卻從不張狂,凡事都做的井井有條,處理政事非常謹慎。

正是他的這些習慣,為官五十載屹立不倒,不過這個深諳做官之道的人最終卻沒有好下場,因為他觸犯了所有皇帝的禁忌——拉幫結派,扶持親信勢力。

張廷玉出身官宦世家,家族中出了不少能人,據說鼎盛時期在朝為官的就有三十人之多,父親是大學士,張廷玉從小就跟隨家裡的長輩學習,長大之後不負眾望成為朝廷棟樑,而且張廷玉還有一項特殊的技能——精通滿文。

正是對滿族文化的瞭解加上學識淵博,最終得到皇帝恩准做到了禮部尚書,並且還成了眾多皇子的啟蒙老師,別小看了這層師生關係,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古人尊師重道的觀念深入人心,況且還是皇室子弟的恩師,這是許多讀書人畢生的追求。

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張廷玉成了皇帝的好幫手,雍正在位期間幾乎離不開他,張廷玉自己就曾說道雍正對他寄予厚望,一方面是自己學問淵博,再者張廷玉的父親原始雍正的老師,兩人之間還有這層關係。

雍正給了張廷玉絕對的信任,雍正後期每當身體不適的時候,甚至會把原本屬於皇帝的政務交給他代為處理,張廷玉對此也習以為常,深受寵愛的他並沒有因此就變得目中無人,反而更加小心翼翼應對那些眼紅之人,時刻提醒自己可能會被人惡意陷害,這種謹慎多次救了他的命。

後來張廷玉的兒子參加科舉,名列探花,對於很多學子和家庭來說這是光宗耀祖的喜事,不過對於張廷玉來說卻不見得,得知兒子的名次之後他馬上面見皇上,說明兒子的不足,主動要求把名字從三甲當中剔除。

這樣做的原因還是害怕會有小人從中作梗,藉助兒子的問題搞小動作,就這樣走一步看兩步,張廷玉安穩的度過了許多年,誰也沒能扳倒他,年過花甲的張廷玉又被任命主持編撰《明史》,這是一個極其龐大的工程,耗費了他大量心力氣,做完之後就打算辭官養老。

幾年之後,已經七十歲的張廷玉正式提出退休申請,當時宮裡有個不成文的規定,七十歲就應該告老還鄉了,很多人看來這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不過皇帝卻意外拒絕了。

皇帝給出的理由也合情合理,大致意思就是他做官數十載,功勞甚高,就這樣回家未免太過委屈了,還要給他享有太廟的權力,張廷玉一聽就急了,連忙說道:“配太廟也一樣能退休啊,前朝劉基不就是這樣嗎?”,他沒想到自己情急之下的話語卻被皇帝抓帶了把柄。

劉基表面上是被放回家鄉,實際上卻被暗中害死,乾隆認為張廷玉這是在諷刺他做人不厚道,雖然當時沒有發作,但是堅決不讓張廷玉辭官,這件事對張廷玉來說一直是個解不開的心結,他哪裡想到同樣是他災難的開始。

後來身體實在不適合繼續當官的張廷玉被放回了家,乾隆履行了讓他享受太廟的諾言,心想著張廷玉肯定會千恩萬謝吧,哪成想張廷玉僅僅派兒子代表自己向皇帝謝恩,乾隆脾氣上來了,也不管張廷玉究竟多大年紀,執意要他親自前來。

朝中許多大臣得知之後,就秘密告知張廷玉,生性謹慎的張廷玉立馬慌了,還沒等到皇帝聖旨就跑去謝罪,反而弄巧成拙,要知道皇帝此時還沒下旨呢,難不成在朝中有張廷玉的耳目?猜忌心非常重的乾隆顧不上師生情誼,隨便找了個藉口就抄了他的家。

可憐張廷玉一生謹慎,偏偏到了退休的時候捅了婁子,最終還是沒能逃過厄運,張廷玉的墓園現存於桐城市西北龍眠山腹地,佔地7000多畝,十年動亂期間遭到嚴重破壞,後人評價其“公以一名相子,迥翔卿貳,文學經濟,已錫然負臺輔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