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河北邯鄲——古代名都如何在歷史的演進中淪為邊緣城市?

中國歷史上,各個城市的名稱總是在數千年曆史之中,伴隨著帝王的喜好與政區的更迭,展現出迴圈往復又革故鼎新的變化趨勢。然而,在浩蕩的歷史浪潮中,唯有一個城市在三千餘年的歷史中始終保持著它的原汁原味,那就是以成語之鄉與都邑匯聚而聞名的古城——邯鄲。邯鄲城,這個享譽戰國秦漢,風靡魏晉北朝的傳奇古都,是如何在歷史中一步步走向衰落的呢?

01 名滿邯鄲

邯鄲城,最早是以一位帝王的出生地而享譽中國,秦始皇嬴政在邯鄲廓城(大北城)溫明殿以南的朱家巷出生長大,度過了整個少年時光。當時的邯鄲作為趙國的都城,是黃河中下游與洛陽、大梁、臨淄齊名的繁華古都,更是黃河以北毋庸置疑的政治經濟核心。

不過,邯鄲在成為趙國都城之前便已享譽中華古域,《竹書紀年》載:“自盤庚徙殷至紂之滅二百五十三年,更不徙都。紂時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據邯鄲及沙丘,皆為離宮別館。從商代末期開始,邯鄲之名就出現在商王朝的王畿之內,三千餘年不變的城市史便就此開始。邯鄲之名則是得名於邯山一段(紫山)山石呈紫紅色(丹)之意。

圖/戰國趙王城遺址

秦漢交替之際,邯鄲城作為秦軍與起義軍的戰略拉鋸之地,屢遭戰火荼毒,戰國時代的古城池基本損毀殆盡。然而,經過西漢兩百年承平之世的發展,邯鄲城又很快從戰亂中恢復,到西漢末年,邯鄲再次成為北方地區經濟發達的大都會,據《漢書·食貨志》的記載,在王莽時期,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被稱作“五都”,是除京城長安之外的五大經濟都市。

然而,邯鄲的五都之位僅僅是曇花一現,在東漢建立的過程中,立足河北的劉秀與王郎進行了慘烈的“邯鄲之戰”。邯鄲城市因之遭到了嚴重破壞,更為嚴重的是,劉秀攻克邯鄲之後,“因攻城邑,遂屠邯鄲”,實行了殘酷的鎮壓,進行了大規模的屠殺和洗劫,使這座西漢時期的“名都”毀於兵燹。終東漢一世,邯鄲再也沒有回覆生氣。

02 鄴城故事

東漢黃巾之亂後,隨著邯鄲城的衰落,南部魏郡的鄴城開始成為了河北地區的政治核心所在。從袁紹開始,邯鄲境內的鄴城就成為了河北地區的政治與經濟中心。由於邯鄲城損毀嚴重,日益荒蕪,位於漳水沿岸的鄴城更加適合立足北方的割據政權,從而達到“南據黃河,北守燕、代,圖霸天下”的戰略目標。

此後的四百年之間,鄴城分別作為曹魏、後趙、冉魏、後燕與東魏-北齊的都城的都城,充分證明了此時的邯鄲的鄴城已經從一箇中央統一王朝的經濟中心變為了割據關東所必備的政治戰略重心。

圖/鄴城復原

03 邯鄲的落幕

當南北朝的戰火烽煙消散之後,作為關東割據中心的邯鄲城自然喪失了重要的戰略地位。隋朝時期的邯鄲地區時而為洺州,時而為武安郡,逐漸淪為了州一級的行政區劃單位,隋唐大運河的永濟渠同樣從邯鄲市東部邊緣略過,使這個古城無法享受到水運的紅利。

安史之亂後,近鄰魏博節度使所在地的邯鄲成為中央與藩鎮的戰場,這一局面一直延續至五代亂世尤未改變。雖然在北宋時期,邯鄲東部的大名縣一度成為北宋的“北京”,但是靖康之亂的戰火又將邯鄲在內的河北之地盡數焚滅。金元之後,邯鄲的繁華徹底落幕,只能作為一個落後的北方州府級單位而苟延殘喘。

圖/北宋時期的邯鄲地區

邯鄲城的衰落與北方城市的衰落基本同步,都與東漢以後的經濟中心南移有著緊密的關係。除此之外,邯鄲的地理位置決定其更加適合作為割據王朝佔據河北一帶的的政治中心而非統一王朝的核心地域,當以北京為代表的邊疆要地成為中原王朝守禦國門的政治都城後,以邯鄲為代表的河北城市的衰落便再所難免。

參考文獻:1。中國全史百卷本

2。邯鄲史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