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古代海盜到底有多厲害?清朝時期海盜數量最多,海盜數量遠超海盜!

“山東多響馬”,是過去在民間很流行的一句俗語。

所謂響馬,即“土匪”的俗稱(古代官方史書一般稱之為賊、盜或匪),他們通常以攔路劫掠為生。而在古代,有陸路和水路之分,“盜”自然也有“土匪”和“海盜”的區別。膠東半島三面環海,古代是商船南下北上的必經之地,因此也曾有海盜出沒。明代膠東沿海衛所的一個重要職能,就是鎮海備倭(有真倭,有假倭)。進入清代之後,倭患基本不存,但沿海仍不時有海盜的蹤跡。在史書當中,就有不少關於膠東半島海盜行蹤的記載。

清康熙朝,是海盜在史書中出現比較頻繁的時期。由於清初實行海禁政策,不少沿海島嶼居民稀少,防守力量不足,遂多為海盜佔為中轉據點,其中威海衛城對面的劉公島,就一度為海盜盤踞。

(從威海環翠樓眺望劉公島)

據《威海衛志》記載,“康熙四十二年七月初六日,賊船四隻自東來襲兩商船,商船泊教場頭,賊船泊劉公島,相持二日。”

康熙年間,膠東衛所尚沒有裁撤,威海衛有城有兵,海盜居然敢公然襲擊停泊在教場邊上的商船,令人瞠目結舌。

為了抵禦海盜,當時的威海衛城中,將領雲集,除了威海衛守備之外,文登營副將、寧福營守備等先後帶兵馳援,到了後來,還驚動了二品大員登州鎮總兵(時任總兵王文雄)。但在戰事之初,海盜的氣焰仍很是囂張,志稱:“初九日,賊揚帆放炮,商人急遽奔岸,賊遂攫貨物,牽商船於劉公島前焚之,火光燭天。”

隨著登州守軍的馳援,威海衛方面採取大炮遠端轟擊的戰術,阻止海盜登岸,但也無力出海征討。到了八月中旬,海盜揚帆而去,持續一個多月的海盜滋擾總算告一段落。

《威海衛志》的記載,主要是為了體現守衛一方的努力,但在字裡行間,也不難看出海盜的囂張氣焰。

那麼,為何海盜會有如此底氣?清代中前期,膠東海防力量的薄弱是一個主要因素。

清朝以騎射起家,立國之初,對水師不甚重視。根據《清史稿》記載,“設登州水師營守備,登州、萊州、臨清、濟南各營遊擊或守備四,兵共一千二百有奇。”膠東半島海岸線漫長,這1200人的兵力,即便全部用於海防,也不敷使用,更何況還要扣除其他區域的防守人數。如果水師全員出擊,對抗海盜,勝算還比較大,但海盜作戰機動,登州水師被動防禦,顯然比較吃力。

到了康熙五十一年,又有一次規模較大的戰事記載在史籍當中,這次地點改到了雞鳴島(現屬榮成,當時屬文登)。《榮成縣誌》載:“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十七日,海賊抵雞鳴島,水師後營遊擊滕國祥率舟師捕之,賊艇圍攻縱火,國祥力戰死,一舟五十人,僅餘被傷數卒……得免。”

就記載來看,這次作戰算是清軍水師主動圍捕,但似乎力量仍不足以震懾海盜。尤其是在裝備對比上,雙方差距不大,海盜在戰鬥中也使用藥槍火炮,甚至派出小艇,圍攻水師的大船。此次戰鬥中,水師損失較大,統兵將領滕國祥也力戰陣亡。

(雞鳴島)

滕國祥陣亡之後,朝廷給與很高的哀榮,他生前的官職是遊擊,死後追贈參將,又加驃騎將軍,在京師入祀昭忠祠,在蓬萊入祀忠義祠,蓬萊和榮成兩地的縣誌,都對他的事蹟有記載。

按說,將領亡於海盜,應該引起清廷的重視,但從康熙朝至乾隆及道光、咸豐年間,登州水師並沒有見到實力增強的跡象,海盜的行蹤也不見消弭。

道光十九年,光祿寺少卿慕維德上奏了幾件駭人聽聞的事情,奏摺稱:“山東登州海面,賊船滋擾。七月十九日,黑山島有赴鼉磯島(砣磯島)嫁女者,中途遇賊施放鳥槍,立斃居民二命。又有大杉船在大竹山島被賊搶劫,將柁工絞死,餘人牢禁艙內十餘日。”

朝廷下令追查此事,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查無嫁女斃命賄放盜船情事”,但慕維德是蓬萊籍,他的奏摺應該並非完全是“空穴來風”。並且,負責調查此事的人員也承認:“洋麵遼闊,水師單弱,戰船失修(登州水師營舊有官船四隻)。”

而到了咸豐元年,登州水面又發生了“駭人聽聞”的事情,這次是上下都承認“確有其事”。當年八月,山東巡撫陳慶偕奏,“登州水師船被賊擄,副將落水。”水師的戰船居然被海盜奪走,副將落入水中,如此情形,的確駭人聽聞。

咸豐一朝,內憂外患,海盜案件也為數不少。咸豐七年,大臣端華上奏:“江浙運糧莊合順等沙船四隻,在山東蘇山、養馬島各洋麵,被盜劫去漕米多寡不等,並劫去經費銀二千三百餘兩。”

上文中提到的蘇山島在榮成,養馬島在寧海,相距約兩百里,海盜先後作案,當時海上治安情形,可見一斑。因為漕米是江南供應京師的糧食,清廷對此很是重視,接連下旨叱責,稱:“該水師將弁所司何事?”(幹什麼吃的?)

同時,清廷重申海上劃片管理原則:“所有蘇山等洋麵,如在石島迤北,著崇恩將東省所派鎮將等、從嚴參辦。若在石島迤南,則江省將弁、無可辭咎。”意思是,榮成的石島,大致為負責海上漕運安全的分界線,石島以北,由山東省負責;石島以南,由江蘇省負責。不過,從史料的記載來看,此事並無下文,似乎不了了之了。

(定遠艦複製品,如今也是威海有名的景點)

清朝水師無力征剿海盜的情況,大概到了清末才逐漸改變。在李鴻章的主持下,清朝購進多艘鐵甲戰艦,北洋水師也於光緒朝成軍,昔日海盜曾侵擾的劉公島,成為北洋水師提督衙門駐地,在這種情況下,一般海盜的木製帆船顯然已經無法對抗清軍的鐵甲戰艦(電視劇《鐵甲艦上的男人們》由此細節)。

此後,清廷公文中關於大股海盜的記載就不太多見。當然,零星小股在清末民初還是存在,《漁島怒潮》、《大秧歌》等作品中都有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