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村上春樹陪跑15年,網友:如何安慰村上?| ?《我們的詩》讀書筆記

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揭曉,花落美國當代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

村上春樹再次成了陪跑。自2006年以來,村上已經陪跑了15年,令眾多網友唏噓不已。

無比心疼他的網友,紛紛就“如何安慰村上?”的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村上春樹真的需要安慰嗎?

他曾說過:

“書的銷量、得獎與否、評論的好壞,這些或許能成為成功與否的標誌,卻不能說是本質問題。

寫出來的文字是否達到了自己設定的基準,這,才至為重要;這,才容不得狡辯。別人大概怎麼都可以搪塞,自己的心靈卻無法矇混過關。”

深以為然。

正如村上春樹所做的那樣,他寫作目的從不是獲獎,因為他人生裡的每個選擇,都是因為喜歡。

1949年,村上春樹出生在日本京都。

這裡是日本第一家咖啡廳、第一支爵士樂隊等現代化社會標誌出現的區域。

和日本的其他地區相比,這裡的人們接觸西方現代文明的時間最早,受到的影響也更為深遠。

成長在此處的村上,儘管酷愛看書,卻無法理解傳統日本文學裡的思想和精神。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嬉皮士們發跡併成為世界級文化現象。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如果不叛逆,就覺得跟不上時代。

彼時,村上正處於青春期,他的叛逆來得也很猛烈。

抽菸,逃課,打麻將,戲弄女孩子,什麼不能做,他就做什麼。

唯一和其他人不同的是,村上酷愛西方文學。

早在12歲時,他就開始接觸歐美文學,中學時在校刊上發表過相關的文章,接觸了英文書籍後,甚至還翻譯過自己喜歡的西方小說。

村上從小就不喜歡在學校上課,上大學後,也是如此,他痴迷搖滾和爵士樂,經常泡在學校資料室,看各種劇本和電影。

在22歲那年,他開始出去打工,然後遇到了一個女孩,交往不久,還是大學生的他,就不顧家人反對,毅然和女孩結婚。

如果說結婚前,年輕的村上喜歡看西方小說,不愛上課,痴迷爵士樂只是反傳統的叛逆。

那麼結婚後的村上,沒有選擇去大公司打工,而是頂著壓力,奔著興趣,舉債開了一家貓咖爵士樂酒吧維持生計。

已經可以看出,村上的人生,從不會因為外界的限制和阻礙,就放棄把興趣變成生活。

當然,把興趣變成生活並不容易。

為了還債,村上夫婦早起晚睡、省吃儉用,家裡沒有電視機,沒有鬧鐘,連取暖設施也幾乎沒有,寒冬的夜晚,只能摟著幾隻寵物貓瑟瑟發抖。

條件再糟糕,村上也堅持,和最愛的人,聽著爵士樂相濡以沫。

因為他相信“儘管眼下十分困難,可日後這段經歷說不定就會開花結果。”

村上29歲時,就如他所說,吃苦的經歷終於開花結果——酒吧的盈利狀態蒸蒸日上,不但還完了債務,而且還有能力將酒吧遷到市中心的好地段。

艱辛的日子逐漸過去,酒吧老闆村上,在店裡放不重樣的爵士樂,偶爾和客人聊聊天,有了更多的時間看喜歡的書,無聊時逗逗貓,或者和妻子去外面散散步。

如此愜意的日子,該是讓多少人心生羨慕啊。

可到了而立之年的村上,卻在愜意生活裡,總覺得缺少了什麼。

他那麼熱愛看書,積累了數十年,如果可以輸出的話……

1978年的初夏,村上帶著啤酒,坐在一片草地上,看一場棒球賽。

然而不知道為什麼,一個和棒球毫無聯絡的念頭,出現在了他的腦海裡——我或許可以寫小說的!

就像棒球手擊中小球那般,被寫小說這個念頭擊中的村上,激動無比,當即就開始準備稿紙和鋼筆。

此後,在經營酒吧的空閒時間裡,他都埋首稿紙中,隨心奮筆疾書。

幾個月後,當他看著自己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的小說初稿,卻發現毫無趣味,和自己想象中的小說相差甚遠。

聽著爵士樂的村上,陷入了沉思,心情不再像以前那般輕鬆了。

突然,他想起,自己痴迷的爵士樂,精髓在於即興演奏,只要節奏和所表達的情感相符,旋律就足夠動人。

相比所熱愛的西方文學,自己的小說,似乎就是缺了那點兒節奏和韻味。

於是,為了找到自己的寫作節奏,村上搬來了一臺英文打字機,嘗試用英文把自己的小說表達出來,然後再翻譯成日文。

儘管村上的英文成績不算差,但是非母語表達,限制了詞語的豐富性,很多複雜想法,也只能透過簡單語句呈現。

在村上的折騰下,他的小說精煉簡潔,表達形式和傳統的日本文學有天壤之別。

而這種表達方式,後來被稱為“村上文體”。

作為這種文體的第一部小說《且聽風吟》,順利誕生,並得到了村上妻子的認可,於是被投給了出版社。

當時的村上,並不覺得自己要成為小說家,他只是把寫小說,當做了業餘興趣愛好。

但或許因為他對待興趣愛好太過認真,冥冥之中,他已經重新定義了日本文學的表達方式。

1979年,和妻子在外散步的村上,接到了出版社的電話,他的小說《且聽風吟》獲得了群像新人獎,並且入圍了芥川獎!

剛出道就進入高光時刻,如果不成為小說家,實在有些暴餮天物。

就像後來村上在書中所寫:“有一天陡然起意寫了部小說,而那部小說一下子就摘取了新人獎……於是成了小說家。”

1980年,村上一邊經營酒吧,一邊寫小說,同時還翻譯英文作品。

第二部小說《1973年的彈子球》誕生,且再次入圍芥川獎。

雖然半路出家,作為新手卻接連兩次入圍芥川獎,這樣的天賦,讓村上發掘了愜意生活裡所缺少的東西。

兩年的寫作,他越來越明確,自己想要從事的終生職業是什麼。

1981年,村上關掉了盈利頗豐的小酒吧,搬去郊區,開啟了專職寫作生涯。

在發表了第三部小說《尋羊冒險記》,並獲得了野間文藝新人獎後,村上開始進入旅居時光。

他一邊看世界,一邊寫作。走走停停間,陸陸續續發表了多部作品,並且大部分作品都有獲獎。

尤其是1987年發表的《挪威的森林》,一舉打破日本文壇的沉寂,在世界範圍內都引起了“村上春樹現象”。

村上進入了人生最為高光的時刻,成為了世界知名小說家。

這樣的人生,聽起來簡直讓人不要太羨慕。

把自己的興趣變成了生活,一邊看世界,一邊還能名滿天下。

簡直是瀟瀟灑灑,此生足矣。

然而就像一句諺語所說:莫看江面平如鏡,要看水底萬丈深。

我們只知道村上一邊旅遊,一邊寫作,還能享譽全球,卻不知道,村上的寫作,每天都有固定的時間,有固定的寫作量,不管有沒有靈感,都雷打不動地完成。

這和很多人想象的,自由隨性的創作簡直相去甚遠,這樣定時定量的創作,還能稱之為興趣嗎?

對於普通人而言,或許不能,但對於村上而言,這就是興趣!

因為“全神貫注是我生命中最快樂的事情之一!”

苦行僧式的寫作體驗,是村上在第一部小說的創作中,摸索出來的,適合自己的寫作節奏,它能讓他的創作,保持全神貫注。

所以,興趣每個人都有,但成為村上春樹的人,卻寥寥無幾。

村上春樹從29歲開始寫作,到如今已有40餘載,而發表的作品,幾乎已經著作等身。

他並不像部分作家那樣,一部作品到下一部作品間,需要間隔許多年,就算是長篇小說,他的間隔時間也沒有超過3年。

很多作家到了一定年齡,會宣佈封筆,或者是逐漸減少作品數量,慢慢退隱文壇。

而已經過了古稀之年的村上,依然精神矍鑠,筆耕不輟,並公開表示,他要寫作到90歲。

他從不擔心自己靈感枯竭,江郎才盡。

因為一旦對什麼產生興趣的村上,便能多年做這件事,從不厭煩。

就像一個大水壺,要很長時間才能沸騰,之後就能一直保持溫度。

他那樂在其中的苦行僧式寫作節奏,不但保證了他產量穩定,而且也讓他有信心,持久下去。

諾貝爾文學獎於村上春樹而言,是否重要?

答案是肯定的,就像他處女作小說獲獎那般,雖然不是寫作的目的,但也代表了外界對他創作的認可。

如果當初《且聽風吟》、《1973年的彈子球》沒有獲獎,村上還會繼續寫小說嗎?

答案也是肯定的,因為他是從不會因為外界的限制和阻礙,就放棄把興趣變成生活的村上。

至於諾貝爾文學獎,儘管重要,但得到了是錦上添花,得不到,也不會影響他的創作。

正如知乎上有個網友所言:“寫文章其實也不能一味地為了獲獎去寫,首先是因為自己愛好,村上春樹有可以寫到90歲的決心,代表他的心態很好,並沒有為了追求獎而做這件事。”

想要安慰諾獎陪跑者村上的吃瓜群眾,還是散了吧。

. END .

【文| 紫塵靜雪】

【編輯| 丹尼爾李】

【排版 | 毛毛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