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影片】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但蜘蛛吃蟲不成反被蛇所殺

你以為是蜘蛛?

一隻蜘蛛在巖壁上爬來爬去,反覆橫跳,不遠處,伯勞鳥察覺到了這隻得瑟的蜘蛛。它張開雙翼,朝著這份肥美的午餐衝刺而去,但等待它的卻是一張血盆大口,俗話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但黃雀之後還有毒蛇,這又有誰能想到呢?

被“蜘蛛”誘惑的伯勞鳥

伯勞鳥慘遭毒手,吃蟲不成反被蛇所殺,這一幕看上去是蜘蛛和毒蛇的合作,但實際上,卻是由這條毒蛇全程自導自演的。

蛛尾擬角蝰:我預判了你的預判

蛛尾擬角蝰,原產於伊朗西部的沙漠,它們一般棲息於乾旱的巖壁之上,全身的鱗甲如粗糙的岩石一樣凹凸不平,配合土黃色的顏色和山地完美地融為一體,額頭上凸出的鱗片宛如一對小角,給它平添一分王者之氣,或許正是因為這套頂級的偽裝,連人類也只有兩次發現它們的記錄。

蛛尾擬角蝰的頭和尾巴

第一次是在1968年,因為只發現一條,無法判定它是否是新物種,到2003年,人們又一次發現了另一條蜘蛛尾毒蛇,到2006年,蛛尾擬角蝰才被正式宣佈為新物種。

它們太過擅於偽裝,唯一的破綻只有那條形狀似蜘蛛的尾巴,但這是它故意留下的,這條尾巴呈分叉狀,尾巴的最後一截如飽滿的果實,顏色呈米白色,比它灰色的身軀看上去更加顯眼,當它左右甩動自己的尾巴,這隻“蜘蛛”就開始在地面上來回跑動,它的大嘴就隱藏在尾巴不遠處,一場專門為鳥兒準備的戲劇正式開演了。

蜘蛛狀的尾巴,難分真假

伯勞鳥是它的主要觀眾,這種鳥兒是兇猛的食蟲鳥類,它以蜥蜴、蜘蛛等各種昆蟲為食,號稱“雀中猛禽”,然而它沒想到的是,這次它面對的不是蜘蛛,而是一條毒蛇呢?

肉眼可見的危險往往易於躲避,但那些偽裝成糖果的陷阱才是叫人防不勝防,毒蛇不可怕,就怕毒蛇有文化。“佈置陷阱”這種幾乎只屬於人類的高階智慧行為,卻出現在了爬行動物身上,這麼看來,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比我們想象的要聰明!

蛛尾擬角蝰似乎早已經清楚了鳥兒的食性,它們巧妙的進化出了“蜘蛛陷阱”,將自己裝扮成鳥兒的食物,這種行為叫“擬態行為”。

伯勞鳥捕食青蛙

有人模仿我的臉,有人模仿我的聲音

擬態行為在自然界中並不罕見,特別是在昆蟲中最為普遍,竹節蟲透過模仿植物來隱藏自己;一些豔麗的蝴蝶會在翅膀上長出類似猛獸眼睛的花紋,嚇退捕食者;而鳳蝶幼蟲會偽裝成蛇的樣子保護自己。

鳳蝶幼蟲模仿蛇

生物擬態一般分為三個組成部分:模仿者、被模仿者、被欺騙者。大部分動物擬態的方式都和蛛尾擬角蝰類似,透過使自己的全身或者某個部位具備一些動物、環境的特徵,達到誘捕獵物或者躲避追捕的目的。

赫摩里奧普雷斯毛蟲

這是形態上的擬態,而一些動物能夠透過模仿某些動物或者環境的聲音,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響尾蛇的尾巴能發出嗡嗡嗡的聲音,這種聲音很像小溪流水的聲音,可以誘導小動物來喝水,附近的小動物聽著聲音尋找水源,一不小心就落入了響尾蛇的陷阱,這種方法和蛛尾擬角蝰異曲同工,只是一個靠視覺陷阱,一個是聽覺陷阱,這都是攻擊擬態的一種。

響尾蛇

但不同的是,響尾蛇的尾巴還有是防禦擬態的能力,當遇到危險的時候,它們會不斷地搖動自己的尾巴,來發出聲音,致使敵人不敢近前,或被嚇跑。

比較普遍的擬態行為是從模仿形態開始的,而高階一點的則會模仿聲音,更高階的擬態行為甚至會模仿別人的後代。

杜鵑等寄生類鳥類,會把自己蛋模仿得更像寄生鳥類的蛋,它把產的蛋放在畫眉、葦蔦的巢窩裡,讓這些鳥替自己精心孵化。如此看來,蛛尾擬角蝰的表演也並非獨一無二,實際上,人類獵人在誘捕獵物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採用蛛尾擬角蝰的手段。

但值得注意的是,人類的捕獵技巧多是來自於後天的學習,蛛尾擬角蝰是如何學會導演這次戲的呢?

我們不得而知,因為這種蛇實在太過稀少,科學家甚至沒有足夠的資料,來了解蛛尾擬角蝰的尾巴變化過程。但可以肯定的是:蛛尾擬角蝰是一種聰明的動物,擬態行為實際上是一種生命智慧的表達。

蛛尾擬角蝰的智慧

大部分生物並不具備巨大的腦容量,因為聰明的大腦在野外消耗巨大,它是應對複雜環境的工具,在自然界的很多環境中,不具備廣泛的適應性,大部分生物需要應對的通常只是單一環境。

蛛尾擬角蝰棲息於石膏質的丘陵和高地,這片乾旱的土地註定食物稀缺,它的主要獵物是鳥類,但因為旱地缺乏植物做掩體,所以它只能打伏擊戰,它透過模仿環境顏色,讓自己免於被發現,再將尾巴變成誘捕裝置吸引獵物,一切都是最好的選擇,用以逸待勞的方式讓捕獵效率最高化。

這才是大部分生命智慧的表達方式,用最小的能量,獲得最大的收益,動物的捕獵不需要太多的精密計算,它們只需要能對付獵物的智慧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