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元明清三代,西來歷法對中國的影響有多大?一部歷史書改變了一個國

之前本號已經為大家科普了元明清三代,西來歷法對中國傳統曆法的影響。然而這段鮮為人知的歷程,依然有一個部分沒有為大家交代。今天,我們就從一起發生在唐朝的歷法抄襲案說起,談談元朝前,印度天文曆法對中國的影響。

公元721年,唐朝朝廷痛感舊的歷法已經不夠精確,需要制定新曆法來替代。一部由僧人一行編纂的《大衍曆》,在海選方案中脫穎而出。一行和尚為了制定新法,還從北方的鐵勒到南方交州,進行了大量的實地測量。

△《大衍曆》的編纂者 一行和尚

公元729年,《大衍曆》正式成為大唐王朝欽點的官方曆法。這部新曆法也是中國曆法體系上的里程碑,被贊為唐歷之冠。

但《大衍曆》頒佈不久,就被來自印度的瞿曇譔控告,說新法抄襲了翻譯自印度的歷法《九執歷》,而且還得到了“其術未盡”的評價。意思是,《大衍曆》是對《九執歷》的不完全抄襲,山寨的水平還不夠。

那麼這樁抄襲案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必須從控告方瞿曇家族講起。

△出土於阿富汗東部希臘殖民城市的石質日晷

公元前開始,希臘天文學知識就不斷傳入印度。到了印度文明繁榮的4-5世紀,天文學也突飛猛進,湧現出大批天文學家和曆法著作。受希臘影響,印度人已經認識到地球是一個球體,比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認知先進許多。

△一份古希臘人關於地球 月球與太陽大小的計算手稿

隨著唐朝打通絲綢之路,印度人遂帶著這些先進的天文學知識進入中國,並在唐朝天文機構擔任要職。其中瞿曇一族最為有名,在唐朝天文機構出任要職近百年,被稱為“瞿曇監”。

△絲綢之路的繁榮 讓大量印度學術成果也進入了唐朝

本樁抄襲案的焦點《九執歷》,則是由瞿曇譔之父瞿曇悉達根據梵文天文學著作《五種歷數全書彙編》編譯而成的。可謂當時希臘-印度天文學成果的集大成者,其中包括:

1。瞿曇悉達首次使用點符號來表示0,填補了中國算籌體系沒有零記號的空白。

2。將巴比倫-希臘天文學中的圓周分度體系引進中國。較之中國傳統圓周分度為365。25度,新引進的圓周分度則為360度,更便於運算。

3。基於360度分度體系和球面三角法,推算月食時月球離黃道的度數,制定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三角(正弦)函式表。

4。在計算日月食方法時,考慮到日月和地球間距離的變化,加入了根據目測推算日、月直徑的方法。

△一份印度傳統曆法的首頁

然而,對於這些先進的西方天文學成果,唐朝人不僅未能吸收,反而加以差評。根據《新唐書》的說法,先中國人用慣了算籌,難以接受印度數字。再者,《九執歷》中的各種演算法只有公式,而無具體推演過程。翻譯的語言也晦澀難讀,使大眾不能理解。既然讀都讀不懂,自然無從推廣了。

話雖如此,唐朝天文機構內學習過印度曆法的學者,依然吸收了一部分印度天文學的成果。比如《大衍曆》中測量月亮黃緯的表格,就罕見的使用了360°分度體系。但由於當時對印度曆法的不理解,為了避免被批判一番,一行和尚等人只好掩耳盜鈴,在曆書中強調“周天度三百六十五”,裝作該表格採用的是中國傳統365。25度體系。

此外,在從鐵勒到交州大規模測量子午線的過程中,其得到的“步晷漏術”,即從0度到80度的每度影長與太陽天頂距對應數表也受到了《九執歷》中正弦函式知識的影響。

△今天的數學常識對唐朝人來說可謂新鮮事物

回到這樁控告案本身,《大衍曆》確實吸收了一部分先進的印度歷算成果,但是因為當時強大守舊勢力的影響,曆法本身對印度天文學成果的吸收程度十分有限。

瞿曇譔的控告並不是因為抄襲,而是抄襲的不夠多,沒有把印度的先進內容完全引入。至於《新唐書》將控告原因解釋為瞿曇譔因為沒有參與修歷而懷恨控告,純粹是宋人不切實際的抹黑之詞。因為根據瞿曇譔的墓誌銘,他生於公元712年,在一行721年編撰《大衍曆》時他只有9歲,根本不可能參與修歷。

△唐朝時印度文化的影響力遠遠超過今人的想象

隨著新曆法的頒佈,科學問題逐漸開始成為政治問題。唐玄宗採取了偏向新曆的解決方案,下令太史令比較兩本曆書和天文臺的記錄。這樣問題就從比較曆法的原理變成了比較哪本曆法更準確。《大衍曆》由於資料更新,毫不意外勝出。瞿曇譔則被嚴厲懲處,被外放二十多年,758年才重回司天臺。

隨著新曆“勝出”,瞿曇家族的帶來的各種先進印度歷算概念被打入冷宮,未能在中國推廣開。結果,直到五百多年以後,元朝的阿拉伯天文家才重新帶來了360度分度,以及更正確的日月食計算方法。而三角學則要到更晚的明末才由西方傳教士重新引入。

△《九執歷》中給出的正弦函式表

唐宋兩朝對當時較先進的西方天文與數學成果的無視,無疑對中國天文歷算的進步產生了嚴重的阻礙。而在全球化大勢所趨的今日,依然有人搞一些抵制洋歷洋節的把戲。對於這些抵制外來文化的守舊派,筆者只能建議他們抵制的更徹底一點,不如砸爛西來的電子儀器,掰斷手邊的量角器,迴歸美好的古代“傳統”,豈不快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