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秦朝最牛家族,曾經位極人臣,卻在一統天下後慘遭滅族,後代成仇人

戰國至秦朝一統時期,是一個縱橫裨闔、風雲激盪的年代,湧現出了許多傑出的歷史人物,誕生了名將蒙恬的蒙氏家族就是他們中的佼佼者,蒙氏家族在秦朝統一的歷史程序中佔有重要地位,亦曾位極人臣,但蒙氏家族的悲慘遭遇也令後世嘆息。

一、蒙氏投秦

據《史記》記載,蒙姓形成於西周時,當時周王室在蒙山(今山東省中部)設定祭壇,主管蒙山祭祀的官員和他的族人也都定居蒙山,於是就以山名為姓,蒙驁就是他們的後裔。

國之重事,在戎與祀,由此可知執掌祭祀的蒙氏家族在齊國也算是有地位的家族了。但蒙驁為什麼要離開齊國投奔千里之外的秦國呢?司馬遷未曾說明,但看一下當時的局勢,我們大概可以找到原因。

當時齊國國內矛盾日益加重,齊湣王繼位後與把持朝政的孟嘗君產生衝突,這位聲名赫赫的“戰國四公子”之首孟嘗君出走國外,走上了反齊之路。

公元前284年,燕國樂毅帶領五國聯軍攻破齊國七十二城,齊湣王出逃,齊幾乎滅國。好在宗室將領田單力挽狂瀾,連使“反間計”“火牛計”,五年後,終於盡收失地。齊國雖然僥倖復國,但元氣大傷,再也沒有了自稱“東帝”的資本。

想有一番作為的蒙驁很可能對齊徹底失去信心,良禽擇木而棲,蒙驁放棄最近的中原的三晉,也未投奔南楚北燕,而是將目光鎖定在了最西邊的秦國,此時的秦國在秦昭王的統領下,厲行耕戰,招賢納士,這番捨近求遠的抉擇也能看出蒙驁的遠見。

需要指出的是,當時戰國的歷史背景下,社會開放,人才流動實屬正常,有點神似今天的職場,跳槽較為隨意,如何選擇公司就看個人的眼光和運氣了。

二、國之柱石

在齊國默默無聞的蒙驁投秦後,馬上解鎖戰爭天賦,秦昭王22年他領兵伐齊。莊襄王元年伐韓,二年攻趙,三年攻魏,又平定晉陽之亂,五年再次攻魏,為秦取得大片土地,很快官至上卿。難怪都說選擇大於努力,你再牛人家不用你有啥辦法。

受到到父親的影響,蒙驁的兒子蒙武也成長為秦軍的將領,秦始皇23年,蒙武作為名將王剪的副將參加攻楚之戰,斬殺楚將項燕。第二年,再次攻楚,俘虜楚王,消滅強楚,為大秦的一統掃除最大障礙。

赴秦的第三代蒙氏更是不凡,秦始皇32年,蒙恬率領30萬將士大破匈奴,成功奪回河套地區,蒙恬駐守上郡,執掌秦國最精銳的長城軍團。兄弟蒙毅在秦始皇的身邊也深受信任,《史記》說:“恬任外事而毅為內謀,諸將相莫敢與之爭焉”,蒙氏家族儼然已成為秦國最顯赫的家族。

三、不測風雲

一切彷彿都順風順水,蒙氏家族卻不幸被動的捲入了皇位繼承權的鬥爭中。由於扶蘇屢屢勸諫秦始皇,秦皇一怒之下將他發放至蒙恬軍中任監軍,秦始皇巡遊途中突然暴斃,胡亥、趙高、李斯密謀矯詔,賜死扶蘇,誅殺蒙氏全族。

蒙氏確實有點冤,如果不是正值壯年的秦始皇突然暴斃?如果不是扶蘇被髮放到上郡,導致蒙氏被打上了“扶蘇黨”的標籤?如果不是胡亥、趙高狗膽通天,矯詔奪位?

政治鬥爭是殘酷無情的,偏偏這些“如果”都變成了現實,顯赫的一時的蒙氏慘遭族滅。

四、尾聲

蒙氏的族滅僅僅是個開頭,血腥的大幕正式拉開。

胡亥的33位兄弟姐妹們被他一一屠戮,使得“宗室振恐”。 李斯“論腰斬咸陽市”,夷三族,右丞相馮去疾、將軍馮劫亦被迫自殺。緊接著趙高又發動兵變,逼胡亥自殺。最後秦王子嬰設計刺殺趙高,夷其三族。此時,劉邦的軍隊已逼近咸陽城下,大秦王朝氣數已盡。

最後說一下,胡亥死時只有二十四歲,皇帝也僅僅當了三年,假如他不篡位誅殺扶蘇和蒙恬,也許可以當一輩子的太平王爺,看來那個“寶座”真是有魔力,只是嘆息蒙氏一族三代忠良,終化作寶座前的累累白骨。

至此,秦朝除宗室外的最顯赫家族蒙氏,徹底湮沒在了歷史長河中,中國後世鮮有姓蒙者,直至兩千年後太平天國冒出個“打醬油”的蒙得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