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太空探索】修復地球移民宇宙派:人類需要什麼樣的太空?

人類作為一個物種,正在面臨巨大的挑戰。飢餓、疾病與貧困的陰影仍然籠罩在全球數十億人頭頂,這個時候投入大量資源重返月球甚至是登陸火星,似乎實在有點不近人情。

但這種不近人情之舉反而代表著正確的方向。面對社會上種種反對太空探索的輿論壓力,特別是“修復地球”或者“多種樹”之類的粗暴言論,走出地球、移民宇宙派更應該充分表達自己的主張。

擁抱太空是一項崇高的目標,對於人類的存亡延續至關重要。但前進的道路永遠坎坷,要想有所突破,人類必須設計出最好、最強大的工具。

這場競賽,我們需要主動出擊!

讓我們先把目光投向過去。1850年的春天,30歲的維多利亞女王從午睡中醒來。興奮的她將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最偉大的思想家們召集於一堂,共商一個偉大的構想。

她提到,“我剛剛做了個最奇特、最神秘的夢。我夢見一個盒子,正面罩著玻璃。它能發出聲響,玻璃上則映出活動的影象。它叫電視。”

說完之後,她向精英們提出了崇高的目標。

“我要求各位與全球科學家合作,為我們帶來第一臺電視。我們將負擔所有費用,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我們將不惜成本。”

問題明確了,但即使有著無窮的資金與有力的激勵措施,人類能夠在1850年製造出電視機嗎?

電視機(特別是發射管)的物理學原理,要求我們對電磁學、經由分子傳遞的電流以及無線電波傳播機制擁有深入理解。

在十九世紀中葉,傳奇物理學家麥克斯韋才剛剛發表震驚後世的革命性電磁學發現論文中的第一篇。 儘管如此,整個發明過程仍然延續了40多年,而且直到1890年代才得到實驗驗證。而且直到1880年代海因裡希·赫茲進行實驗之後,世界上第一批發射機才被製造出來。

在投身任何一項重要的技術工作之前,這些理論工作必須先落實到位。如果沒有麥克斯韋與赫茲的純科學知識,馬可尼就無法使用發射機與接收機實現無線電波傳輸,而這也是發明電視的必要前置步驟。

對於純科學的投資,總會帶來我們無法預見的技術進步與社會發展空間。而且在另一方面,如果沒有純科學知識,維多利亞女王無論砸下多少資金也不可能看到電視……事實也正是如此,直到1901年去世,維多利亞女王距離世界上第一臺電視被點亮仍有26年。

未來的種子

美國聯邦政府為NASA劃撥的預算為233億美元,不足聯邦預算的0。5%。相比之下,在阿波羅計劃發展的鼎盛階段,NASA能夠從美國政府拿到近4。5%的總體支出。

如今,行星探測在NASA整體預算中的佔比也不足三分之一。

行星學會解釋道,“劃撥的資金每年不同,但NASA一般會把約50%的年度預算用於人類航天活動,30%用於機器人飛行任務與科學研究,其餘部分則用於航空、技術開發計劃、員工薪酬、設施管理以及其他開銷。”

70億美元看似一筆鉅款,但對於美國這樣一個擁有3。28億民眾的國家來說,只相當於每人每年為航空航天花掉20美元——甚至比不上美國人每年在萬聖節服裝和素食肉上花的錢。

正是這項微不足道的投資,讓我們獲得了大量新的研究成果,足以保護並改善民眾的日常生活。而1850年代赫茲與麥克斯韋的純科學成果,直到今天在火星探索中也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在太陽系探索中開發出的技術包括記憶泡沫床墊、醫院中常見的MRI核磁共振技術以及現代摩天大樓中應用的耐火塗料與建築技術等等。

水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但很多民眾還無法獲得清潔的飲用水源,導致疾病橫行、感染肆虐。而如今大家熟知的廉價、易於使用的水過濾系統正是根據NASA在太空環境下的水過濾需求開發而來,目前已經成為全球各缺水地區的福音。

得益於NASA的幫助,我們的食品安全也得到極大提升。Pillsbury為NASA制定的“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概念能夠防止航天器中的包裝食物受到汙染。如今,美國食品藥監局(FDA)也在使用相同的技術確保食品在生產、運輸與店內擺放等流程中不致受到危險微生物的侵染。

在太空探索的相關研究當中,人們發現可以使用植入式以及輔助裝置作為微型除顫器以治療心臟病。原本用於太空環境的鎖孔手術,則幫助外科醫生透過螢幕上的影片以微創方式完成體內操作。

這是一個充滿“改變”的時代

我們鼓勵兒童儘早接觸科學。這不只意味著背誦概念或者元素週期表。科學思維本身代表一種理念,是一種能夠提示科學奧秘的工具。掌握了它,我們足以破解從媒體謠言到政客騙局的種種謎團。

而且,女性與有色人種的成功登月,也在用事實向孩子們證明未來成長的無窮可能性。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正計劃向太空投入大量資金,希望培訓更多理科學生幫助國家在後石油時代下繼續保持市場優勢。很明顯,對阿聯酋這樣一個大部分財富來自石油出口的國家,也意識到積極的太空計劃有望幫助人類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中國也在科學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特別是近期革命性的中國航天器已經成功抵達月球與火星,甚至發射了自己的空間站。這些進步,已經讓我們距離前往火星生活的目標愈發觸手可及。

更重要的是,具有深厚科學知識積累的社會很少會因政治、軍事或資本主義騙徒的誤導而墮落,也更能以客觀中立的角度審視種族、性別或族裔等敏感問題。

太空探索甚至有可能徹底改變人類內部各個群體之間的關係。在地球上,大多數人會將國籍、省/州乃至所在城市作為身份標籤。

但設想一下,面對未來無垠的宇宙空間,人們可能會在火星國際太空站上辛勤工作、也可能在歐洲發射的庇護所中度過一生。我們可能使用印度製造的淨水器獲取飲用水,使用美國的電氣與通訊系統處理日常事務,並呼吸著由俄羅斯空氣濾清器淨化過的空氣。如果沒有國家及各類私營組織的支援與投入,我們和家人將永遠不可能在火星上體驗新的這種前所未有的生活。

而如今種種仍困擾著我們的、根深蒂固的概念,包括曾在歷史上導致過無數衝突的民族身份認同等等,很可能會隨著火星生活的來臨被拋在一邊。但這一切的前提,在於我們立足當下投資於太空探索。

著眼於整個社會,在挽救生命方面發揮核心作用的公共衛生力量永遠離不開科學發展的堅定支援。而落後的社會科學意識則會讓反智觀念在民眾中大行其道,導致人們把自己的觀點、價值取向乃至政策判斷建立在網際網路上毫無根據的宣傳和煽動身上。

科學為我們帶來新的產業、生活方式與規範標準,也讓人類實現了物種層面的躍遷。

而且即使不再為NASA及其他純科學研究提供任何資金,節約下來的經費也會被很快投入軍事開支、或者是為造成全球氣候惡性變化的罪魁禍首石油行業提供稅收優惠。

科學——最後的希望、光明的道路

如今,整個地球確實面臨著嚴重的氣候變化危機。但網上常見的所謂“整個人類文明應該退回前工業化時代”的說法,顯然不是什麼靠譜的治療良藥。

如果我們渴望生活在一個崇尚理性的社會,就必須以更開放的心態看待未來的生活方式。而只有建立起強而有力的教育體系與終身學習制度,大家才能真正為這樣的未來做好準備。

在學習遺傳學之後,我們會意識到種族這個概念並沒有那麼大的現實意義。歷史則向我們昭示,國別乃至政府往往是暴力之下設定的暫時性結果。數學教會了我們統計學知識,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世界。最重要的是,這種以科學方式思考嚴重問題(包括全球氣候變化)的能力,是我們適應未來、甚至是理解當下這個世界的前提。

肯尼迪總統曾在1960年代提出過在這個十年末成功登陸月球的挑戰,一舉點燃千百萬美國民眾眼中的科學之光。而且在極短時間內,美國也建立起了強大踏實的載人航天計劃。

行星學會在報告中提到,“美國在1960年至1973年之間投入280億美元支援登月計劃,按通脹比例計算相當於今天的2830億美元。相關支出在1966年,即首次登月的三年之前達到頂峰。在此期間,NASA獲得的總預算高達494億美元(相當於今天的4820億美元)。”

即使是幾次短暫的登月,也已經為我們帶來了關於宇宙的資訊寶庫。我們明確了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也享受到計算機技術與電子技術迅猛發展的成果。

相比之下,越南戰爭的成本遠遠高於阿波羅計劃,而且帶給人類的只有痛苦。

Alan Rohn曾在文章中寫道,“美國國防部報告稱,美國在整個越南戰爭中花費了約1680億美元(按2011年的通脹情況計算,約合9500億美元),其中包括1110億美元軍事行動開支(1965年至1972年),以及交付給西貢政權的285億經濟與軍事援助資金(1953年至1975年)。按照這樣的速度,美國每消滅一個「敵人」的成本大約為16。8萬美元。”

如今,中國正在引領新型太陽能電池的開發,希望藉此減少對化石燃料的需求。而要想在太空探索方面實現突破性進展,必須找到成本與重量更低、效率卻更高的新一代太陽能電池板。兩相呼應,航空領域的成果必將在民用領域得到體現,讓太陽能發電以更低的成本在市場上壓縮化石燃料的生存空間。

“太空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對太空的關心不應該侷限在科學、數學領域或者宇航員群體之內。太空是個全新的領域,向每個人開放。”— Christa McAuliffe

目前,拜登總統已經意識到科學對於美國國家未來的重要意義。在長達58頁的重要事項清單中,拜登呼籲國家科學基金會、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局(NOAA)、國家衛生研究所(NIH)以及能源部大幅增加撥款。在此期間,NASA的預算也增長6。3%,目前為247億美元。

月球與火星上的人類殖民地也許能夠獨立於外部補給而建立起永久的自我供給系統,這相當於為人類物種購買了一份終極保險。如果我們生活的這顆蔚藍星球哪一天“遭遇不測”,至少還有紅色星球提供的後備空間。

但阻礙我們進軍太空的,正是那些目光短淺的企業家、愚蠢的政治家、以及被狂熱民族主義情緒矇蔽了雙眼的民眾。

科學,是我們能夠為孩子、為地球以及為全人類的命運做出的最好投資。只有獲得了邁出地球搖籃的機會,人類才有真正的未來可言。

(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科技行者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