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位元組跳動的海外之路:從小米到谷歌,位元組跳動的大躍進

成立於2012年的位元組跳動,雖然面對的是騰訊這樣佔據社交領域半壁江山的強大對手,但仍在不到8年時間裡接二連三地打造出今日頭條、抖音等一個又一個超級爆款,實現了令投資界和BAT等網際網路巨頭都瞠目的飛速增長。

今天人們已經在說,BAT的“B”要換成ByteDance(位元組跳動)了。

2017年11月,位元組跳動以10億美元價格收購了美國社交應用Musical。ly,隨後向海外市場推出了TikTok(海外版抖音)。我們可以將此視為位元組跳動進軍海外的起點。

而到了2020年,TikTok的全球月度活躍使用者數已高達8億。達到這一數量級,TikTok用了三年,而YouTube花了六年,Instagram花了七年,Facebook則花了十二年。外加Topbuzz和Lark等產品,位元組跳動海外的使用者已經遍佈北美、歐洲和亞洲等180個國家和地區。

連扎克伯格都坐不住了。

最近,因為美國政府對位元組跳動發難,位元組跳動被推上了輿論場的風口浪尖。位元組跳動嘗試將TikTok出售給微軟之舉,招來國內網民一片罵聲。前有輿論壓力,後有股東利益,位元組跳動眼下似乎舉步維艱,四面楚歌。

但真的是這樣嗎?

這一事件或許打亂了但並沒有停止位元組跳動擴張的步伐。海外TikTok收購案或許吸引了大多數人的眼球,但實際上位元組跳動同期在國內一直相當活躍。就說最近幾日,先有位元組跳動正籌劃進軍香港金融業,已經獲得5張金融牌照並在積極“招兵買馬”的訊息傳出,後有媒體報道位元組跳動旗下教育產品“清北網校”入駐天貓,成為位元組第三個入駐淘寶教育的教育產品。事實上,位元組跳動近兩年一直在教育、遊戲、電商、企業服務等領域積極佈局,毫不掩飾其想要壓倒“前浪”的野心。

位元組跳動高階副總裁、教育業務負責人陳林

就在我們以為騰訊、阿里等巨頭的地位已經難以撼動時,位元組跳動仍能逆勢突圍,迅速崛起,殺了它們一個措手不及。

而在海外,雖然我們不知道收購案的結局會是如何,但能在進軍美國不過幾年的時間裡就成長為讓美國政府和網際網路巨頭都大為忌憚的企業,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確實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那麼,位元組跳動究竟擁有怎樣的力量,能夠做到這一點呢?

在《增長雙輪:經濟週期下半場的增長方法論》一書中,作者根據多年來對位元組跳動等創新型企業的發展過程的觀察和研究,創新性地總結出了使這些企業得以在人口紅利消失、經濟增長放緩的時期仍然保持高速增長的方法論——“增長雙輪”。作者發現發現這些公司火箭般飛速增長背後,都有著一整套差異化的發展路徑——重新定義和破界增長。

我們知道,在移動網際網路的“上半場”,企業經營的核心是使用者的數量,誰能夠快速獲取大量的使用者,誰就可以掌握先機。

時至今日,移動網際網路“上半場”的硝煙已經散去,“下半場”的激烈競爭已經進入了刺刀見紅的局面。移動網際網路企業想要更快地搶佔使用者心智,需要重塑一個遠超使用者期望的產品和服務,而不是簡單的10% ~20% 的提升,這就是企業需要抓住的時代動力。

然而,從根源上改變已經成熟的行業形態顯然不容易,但是我們可以用“時代動力”的思維從外部來看有哪些技術、模式可以顛覆自己的行業,是否有“A 行業+B 行業”的“A+B”模式可以提供遠超使用者期望的產品和服務。從而“重新定義”我們的企業以及企業所處的行業。

位元組跳動就是這樣一家在多個維度上重新定義了網際網路行業的公司。

舉例來說,位元組跳動旗下王牌產品今日頭條,就是透過其“演算法編輯+智慧分發”的技術,重新定義了行業的技術邊界。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今日頭條無異於一股清流,讓人們可以擺脫浩瀚無垠的資訊海洋,只讀取平臺為其精準定製的資訊,這便是今日頭條一舉成名的秘密之一:技術賦能。讓使用者在極短的時間內,便記住了它彼時的slogan(口號)——你關心的,才是頭條。

箇中關鍵就在於今日頭條的智慧分發技術,它把每條資訊與每一個使用者,都進行了相關的屬性連線。使用者在今日頭條瀏覽的資訊與相關互動行為,都將被後臺大資料系統所記錄,成為今日頭條智慧推薦的參考因子。系統會逐一對資訊進行自動判斷與智慧分析,根據客戶端的資訊反饋與後臺技術處理來進行推送,並得到新的使用者反饋,從而形成智慧分發的完整閉環。

對於使用者而言,則可以透過不斷反饋自己的興趣、喜好來獲得更精準的推薦。給每位使用者推薦其所關心的資訊,才能滿足每個人個性化的喜好,特別是在資訊大爆炸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每一條資訊是否符合使用者的口味顯得十分重要。

這是今日頭條從技術邊界的角度,對資訊行業進行的一次重新定義,並由此形成了“一人一世界,人人各不同”的全新打法。憑藉“絕門演算法”和初級人工智慧技術,今日頭條做到了以往人工手段可能需要幾千人的團隊才能做到的事情。

顛覆就此發生。自2014 年8 月推出今日頭條這款App,短短90 天的時間內,訂閱使用者數量就突破了1 000 萬人次大關,等其他幾大巨頭反應過來時,今日頭條已然成長為龐然大物。

中國的市場從早期的製造為王,到後來的渠道為王,到今天的使用者為王。隨著使用者權重的抬頭,使用者和股東之間的邊界將被打破,使用者和員工之間的邊界也將被打破。

也就是說,一個優秀的使用者有可能成為這家公司最好的員工,而且是不用付工資的員工,以分享這家公司的增量紅利作為回報,他將會成為這家公司的虛擬股東,甚至是實質性股東。

我們現在常常會講到的“使用者激勵”,其實就是迴歸使用者本身,去發揮使用者的裂變效應,打破邊界,改變企業和使用者的關係,讓單體的優秀使用者像原子裂變反應裡面的原子一樣,迸發出裂變的巨大能量,簡單來說就是使用者的破界裂變。這個背後是一種破界思維,是從拉新的邏輯到使用者深度運營的邏輯,它不是一個簡單的思維,而是包括了整個資源分配的新模式。

打破企業原有的線性增長模式邊界,打破企業、員工、股東、使用者之間的關係,從而塑造一種新型關係的增長模式,我們可以把它定義為破界增長。

抖音這款現象級產品是“破界增長”的典型案例。破界增長的一大原動力來自資料驅動。

透過與國內外100多款短影片APP進行比較,《增長雙輪》的作者發現抖音在5個方面實現了巨大突破:全屏高畫質、精緻的特效和濾鏡、更好的拍攝體驗、個性化推薦以及將AI整合進產品創意。

這些聽起來似乎都只是在細枝末節上的優勢,但每一個細小的改進的背後都可能有巨大的投入,都代表對使用者需求的精準捕捉,也因此可能成為超越競品,留住使用者的決定性因素。

以將AI整合進產品創意為例。在很多人看來,簡單的內容推薦或許用不到太多的AI 技術,但是抖音透過深度挖掘,發現AI 在創作、互動和分發三大環節中,都能發揮重要作用。AI 能夠在深入理解內容、做好推薦的同時,讓內容創作更加高效、內容管理更為方便。

張一鳴曾說過自己對AI 的思考:“AI 技術本身具有網路效應,越多人用越好用,用得越久越好用,資訊越多,模式識別得越多,就越是準確。”在他看來,AI 在商業變現方面也非常有吸引力。拿推薦系統和廣告來說,只要更新一個模型,就可能會帶來幾個點的利潤。

透過AI 技術,能夠把人臉識別、肢體識別和3D 渲染這些基於深度學習和影象識別的技術,應用於抖音的全景貼紙、尬舞機、AR 貼紙、3D 染髮等創意之中。

有些功能並非抖音所獨有,比如染髮。在抖音之前,市面上其他短影片產品的染髮效果都不盡如人意,沒有層次感,看起來不立體,有的產品甚至只有一種顏色,缺乏過渡色。

而透過對AI 技術的深入研究,抖音能夠做到3D 渲染、人臉識別,這便讓短影片的呈現效果更為貼近真實,讓使用者的使用體驗更有驚喜感,這才是技術對一家公司的產品功能和使用者體驗的真正賦能。

張一鳴本人是標準的理工男,他在公司內部大力推行資料驅動策略,一切以資料說話,採用AB 測試的方式對產品假設進行測試驗證,即每次採用不同的方案,同時收集並分析資料,最終找到使用者最喜歡的產品設計、運營方案。產品設計、運營方案一旦確定,接下來便是此前多次強調的“大力出奇跡”,將可調配資源大舉壓上,在最短時間內徹底佔領使用者心智,不給對手任何可乘之機。

資料驅動的最大優勢,便在於其決策過程較人工決策更為迅捷、客觀,發現問題後的反饋和解決速度也更快。這便意味著其在發現成功的產品模式之後,可迅速大量複製,為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增長動力。

增長雙輪將企業未來的發展規劃在了兩個維度之內,一個是“重新定義”,另一個是“破界增長”。“重新定義”指的是企業透過技術賦能重新定義技術邊界、透過規則創新重新定義遊戲規則、透過生態重構重新定義價值網路;而“破界增長”則需要企業透過資料驅動提升業務規模、透過組織覺醒提升執行力、透過創業原力提升自驅力。

而作為2012 年成立的科技創新型企業,位元組跳動從創業伊始就與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建立了直接的聯絡,其崛起之路帶有鮮明的新經濟時代的特色,同時也充分體現了“增長雙輪”的兩個維度。

過往有無數的案例表明,雖然許多企業非常擅長“從0 到1”的創業工作,也很擅長在藍海市場順勢而為地搶奪市場份額。但大多數企業在“從1 到N”這個環節缺乏方法,在紅海市場缺乏經驗,不但交了高昂的學費,甚至葬送了企業的未來。

今天,轉型對於許多企業來說已經迫在眉睫,如何走出增長放緩乃至業績下滑的困境?如何透過“增長雙輪”實現逆襲?位元組跳動、拼多多、快手、盒馬鮮生等企業的成功案例或許能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增長雙輪:經濟週期下半場的增長方法論》

王曉明、龔焱、梁濤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2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