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中國火星探測器成功軟著陸!美國天王星即將登陸,你準備好了嗎

期待著,期待著,這一天終於來了。

據國家航天局官網訊息,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自2020年7月23日發射以來,各系統工作正常。15日凌晨1時許,天問一號探測器在停泊軌道實施降軌,機動至火星進入軌道。4時許,著陸巡視器與環繞器分離,歷經約3小時飛行後,進入火星大氣,經過約9分鐘的減速、懸停避障和緩衝,成功軟著陸於預選著陸區。

讓老司機格外激動的是,隨著天問一號探測器在火星軟著陸成功,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三個登陸火星的國家,同時也打破美國對“火星登陸”技術的壟斷。

在當前西方媒體炒作“中國航天威脅”的背景下,此舉意義重大。

或許有人問,中國不是第三個登陸火星嗎?那此前應該還有兩個國家呀,為什麼說是美國壟斷了火星登陸技術呢?

世界第一個成功降落在火星的探測器是蘇聯的“火星3號”。1971年12月2日,它使用最傳統的減速傘+緩衝火箭的組合,讓登陸器實現在火星表面的軟著陸。但據說由於火星風暴的影響,它落地後只工作了20秒就與地球失去聯絡。此後蘇聯發射的火星探測器再也沒能成功登陸火星,因此多年來外界一直質疑 “火星3號”的登陸是否真的算成功?或者說它的著陸程式設定,包括減速傘的效果、緩衝火箭的工作時間等是否真的有用?

因此在登陸火星領域,透過反覆實踐證明技術可行的,目前還只有美國。而且根據不同探測器的要求,美國還發展出多種登陸模式。例如對於“火星探路者”“勇氣”號和“機遇”號等重量小的火星探測器,普遍採用降落傘+氣囊彈跳方式著陸;“海盜”號、“鳳凰”號和“洞察”號等重量較大、著陸精度要求高的探測器,採用降落傘+緩衝發動機反推+著陸腿方式著陸;美國近年發射的“好奇”號和“毅力”號火星車,則選擇了更先進的降落傘+緩衝發動機反推+空中起重機降落模式。

眾所周知,由於地球與火星距離遙遠,當探測器在火星降落期間,地球指揮人員根本沒辦法對探測器下達指令,整個降落過程都只能靠探測器自主完成。而火星大氣的存在,讓探測器在火星表面降落時面臨的環境比月球更復雜,約7分鐘的降落過程需要準確操作上百個步驟,任何疏漏都可能導致任務失敗。因此即便有過多次成功經歷,美國航空航天局仍將此稱為“恐怖七分鐘”。

那麼為什麼老司機要說,中國天問一號成功降落火星,是打破美國的技術壟斷呢?其實原因很簡單:目前對於火星降落過程中所涉及的諸多技術引數,例如準確的火星大氣成分、氣象條件、著陸區環境等一手資料,都掌握在美國人手裡。缺乏這些資料,減速傘應該多大、緩衝火箭需要工作多少時間、隔熱罩應該多厚等探測器的技術引數都會大受影響,其他國家登陸火星的難度可想而知。

何況美國禁止與中國在航天領域展開交流,想獲得這些關鍵資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據老司機瞭解,正是因為缺乏火星的一手資料,天問一號抵達火星軌道後,並沒有像美國“毅力”號探測器那樣直接著陸,而是花費了200多天環繞火星,對火星環境進行廣泛勘測後,才確定了著陸時機。

天問一號能成功著陸火星,這不僅是中國航天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時也為國際航天界的火星探測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合作平臺。與美國航天越發政治化的趨勢不同,中國國家航天局多次表示,願與各國航天機構、空間科學研究實體及國外空間科學愛好者攜手,在後續重大航天工程任務中加強合作,共同推進航天事業發展。

綜合:樞密院十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