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十三屆高研班學員系列講座之四

“劉照進,土家族,1969年出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十三屆高研班學員。在《人民文學》《民族文學》《散文》《山花》《散文選刊》(上半月)發表作品數十萬字。入選《2020年中國散文精選》《2020年度散文》《中國西部散文精選》《新時期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集》《中國精短美文精選》等多部,以及中學生輔導讀物、高考模擬試題等。獲貴州文藝獎、冰心散文獎、中國西部散文獎、郁達夫小說獎·責任編輯獎、全國報刊聯盟優秀編輯獎·內刊文學編輯獎等。”文學內刊擔當著繁榮一個地區文學發展的責任,也是維護地方文學生態的重要陣地。尤其是在地域和文化雙重邊緣、經濟欠發達的地區,辦好一本文學內刊,對壯大當地文學作者隊伍、擴寬文學視野、提升創作實力有十分明顯的作用。文學內刊同樣需要有高標準的追求。需要做到兼收幷蓄、內聯外動、層次明朗。如果把文學內刊比作一個圓,地方作者無疑處在保護的核心,那麼逐漸展開的圓弧應該是開放的,引領圓心向外突圍,而不是封閉的環形。業內有句話叫做“主編是什麼樣子,刊物就是什麼樣子”,這句話強調的是刊物對品質的定位。文學內刊因為是地方性刊物,辦刊的“主旨”往往更加“明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只允許栽種“自家菜蔬”的意識明顯。編制架構、人員更替等因素,容易使得刊物頻繁“變臉”,搖擺不絕。文學內刊是個筐,沾點文化就往裡面裝。新聞引領、面面俱到,低門檻、多效應,導致刊物變成大雜燴、廣場舞,門縫內自娛自樂,鬧鬧熱熱,門縫外面雲裡霧裡,隔山隔水。表面看來,這樣的刊物給本地作者提供了廣闊的練兵平臺,場面壯觀,陣容龐大,實則意義不大。選稿標準太低太濫,勢必造成水一樣的漫溢,缺乏被規範在河岸裡的深度。日久迴圈,文學內刊自然就失去了影響力和吸引力,對文學作者的扶持也就變成了“遍地扶貧”,無的放矢。向上生長需要更加寬闊的天空。區域性的文學創作,既要培植草皮,綠化荒野,更要植樹造林,催生大樹。這是文學內刊肩擔的責任,也是必然追求。開放也就變得迫切而更加重要。《梵淨山》作為貴州省銅仁市文聯主辦的一本文學內刊,已經走過了將近四十年的歷程(1984年創刊)。歷史是光榮的,也是滄桑的。它和許多文學內刊一樣,經過無數辦刊人的艱辛努力和虔誠堅守,為地方文學作者提供了耕作園地和練兵平臺,同時也是瞭望的視窗,是撐杆和跳板。作為武陵山主峰的梵淨山,是世界文化遺產地、全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以其命名的文學內刊《梵淨山》自是有一種文學的隱喻和目標追求。2014年《梵淨山》再次改版,重新定位,以“建構大武陵文學版圖,打造黔東實力作家群”作為辦刊宗旨;堅持“大武陵文學”視野,開放式辦刊理念,建構區域文學藝術版圖。在欄目設定上,重點開闢了“武陵風”(聚焦武陵山區域優秀作家)、“新幹線”(推介本地潛力新人,透過“作品、觀點、印象、批評”敞開的方式,實現對作者的全方位掃描,集束式亮相)、“新視野”(關注全國新銳作家,以八零後、九零後、零零後為主體)、“新批評·武陵名家研究”等欄目,從內到外,梯次遞進,在重點保護扶持本地作者的同時,也給予他們與外地優秀作家同臺競技、交流學習的機會。刊物始終堅持原創首發,以保持作品的新鮮度、神秘性,提高讀者的閱讀興趣。七年來,《梵淨山》首發的作品,先後有300餘件在《人民文學》《十月》《中國作家》《詩刊》等重要期刊發表,並被《新華文摘》《小說選刊》《散文選刊》等選刊轉載,多次入選各種年度選本、年度排行榜,獲中國出版集團特別貢獻獎、“十月文學獎”、《作家》金短篇獎、郁達夫小說獎等。隨著《梵淨山》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和國內優秀作家的引領,市內作者的學習競爭得到促進,刊物品質和本土作者也得到了較大提升。特別是透過《梵淨山》“新幹線”欄目策劃推出的崔曉琳、陳丹玲、句芒雲路等本土青年作家,先後進入魯迅文學院高研班學習,作品不斷在各級重要期刊發表,並獲得中國作協少數民族文學專案出版扶持,帶動了大批文學新人的成長,地方實力作家群體逐漸形成。《梵淨山》也連續五年獲得貴州省新聞出版局的通報表彰(其中三年是全省獲得通報表彰的唯一文學內刊)。高度發達的現代傳媒通訊給傳統紙媒文學期刊提出了機遇和挑戰。一方面,紙媒期刊不再是文學作品發表的唯一通道,專業文學網站、原創平臺、自媒體分流了一部分作品和讀者;另一方面,紙媒期刊也在藉助網路擴寬閱讀頻道,形成多元輻射和“N次”傳播。文學內刊同樣可以走相同的道路,可以與專業文學網站、原創平臺合作,藉助網站、平臺的強大影響力,推薦新人佳作。不過,文學期刊(尤其是重要期刊)始終是優秀作品的檢驗門檻,文學內刊並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和影響。文學期刊強調的原創首發限制條件大多包含了網路和自媒體傳播。出於對優秀作品的保護和對作者的尊重,文學內刊需要謹慎。否則,會起到相反的作用。《梵淨山》作為中國作家網的駐站內刊,我們所做出的努力是,認真推薦“好”稿,也保護“好”稿。為尊重作者,在推送前都要徵得作者的同意。2019年第6期《梵淨山》發表的書法隨筆《由爨演繹的日子》,作者是本地的一名書法家,由於稿子篇幅較長,作者也沒有好的投稿渠道和信心。作品在中國作家網內刊平臺推送後,被人發現推薦到《中國書法報》發表(2020年8月18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相信這樣的機會以後還會不斷出現。相關閱讀:2021全國文學內刊會議即將舉行文學內刊:“別拿豆包不當乾糧”獨家 | 《海中洲》:一本文學內刊的乘風破浪

微信編輯 | 鄧潔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