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漲知識】半斤對八兩,兩不吃虧中的歇後語,最後一個最實用!

古代的一市斤,為何是十六兩呢?和秦始皇有關!俗話說:“半斤對八兩,兩不吃虧。”是什麼意思?

都說高手在民間,許多人生的經驗之談,都被濃縮成言簡意賅的民間用語,比如諺語、歇後語等等。

歇後語是我國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它一般由兩個部分構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 像謎面,後半截是解釋、說明,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 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稱它為歇後語。

半斤對八兩面

在日常表達中,形容兩個人的脾氣性格或財力物力都不相上下時,就會用到一個歇後語,叫“半斤對八兩”,這句話的後半句因地域不同,而又有不同的表達方式,諸如:一碼事;沒高低;不相上下;誰也不沾誰的光;誰也不吃虧……

按照現在的市斤換算,“半斤”不是“五兩”麼?怎麼又會說兩者是一碼事呢?那麼“半斤”和“八兩”是什麼關係呢?

秦始皇劇照

這事要還得從秦始皇說起。秦朝以前,各國的錢幣和度量衡的單位都不統一,各國商賈和百姓之間的交易並不方便。秦朝統一六國後,秦始皇下令統一度量衡,由李斯負責起草檔案。當時度量的標準已經基本確定,惟獨這“衡”還拿不定主意,於是去請教始皇帝。秦始皇於是提筆寫下“天下公平”四個大字。

李斯拿了四個大字百思不得其解。為防止皇帝怪罪,於是乾脆把這四個字筆畫一加,就成了“衡”的單位,一斤等於十六兩,那麼半斤就是八兩,正好相等。

桿秤

上面的故事雖然精彩,但是,在秦漢的歷史典籍中沒被記載,可能是後人的附會之言。而真實的情況則是,由於六國度量衡不一致嚴重干擾經濟發展和社會秩序,李斯上奏皇帝,建議廢除六國舊制,把度量衡從混亂不清的狀況下明確統一起來,得到了秦始皇的允許。

李斯開始酌人調查實踐,衡制則以銖、兩、斤、鈞、石為單位,二十四銖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三十斤為一鈞,四鈞為一石固定下來。

桿秤

二十四銖為一兩:有些物品很珍貴,比如藥材,這些物品所有者會有精確地稱,為了方便使用,所以為24,可稱半兩、三分之一兩、四分之一兩,六分之一兩等等

十六兩為一斤:天平可以將東西分割兩份,那時生產力低下,因百姓多用簡易公正的天平,所以百姓常用的斤為2的四次方。

三十斤為一鈞:是一個士兵一週(古時有大小周之分,一月四周)的口糧,為了方便計算及運輸定為30。四鈞為一石,即為一個月口糧。

桿秤構造圖

古時的秤多為桿秤,是利用槓桿原理來稱質量的簡易衡器,由秤桿、秤砣、秤盤三個部分組成,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小生意人帶上一杆桿秤或別在腰間或放於籠簍之間、貨物之上,待買賣來時隨手一握秤桿,掛好秤砣,栓好秤盤(後來秤盤也有簡化為秤鉤的),架勢搭上之後生意也就做成了。

制秤藝人正在給秤定星

那時十六兩秤叫十六金星秤,是被賦予了古人的大智慧的。傳說我們的先人觀察到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再加上旁邊的福、祿、壽三星,正好是十六星。北斗七星主亡、南斗六星主生,福、祿、壽三星分別主一個人一生的福、祿、壽。他們在天上看著人的一切。

這種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祿壽三星組成十六兩的秤星,告誡做買賣的人要誠實信用,不欺不瞞,否則,短一兩無福,少二兩少祿,缺三兩折壽。

桿秤

秤桿上的第一個星,被稱為“定盤星”,當秤砣處於定盤星的位置上時,與空的秤盤重量平衡,相當於桿秤上的零刻度。“定盤星”一詞後來雙引申為“做事的準則”,也可以理解為能為大家拿正確主意的人,比如“某某是大家的定盤心”之類。

《宰相劉羅鍋》劇照

電視劇《宰相劉羅鍋》的主題曲《你就是定盤星》將“定盤星”詮釋得非常清楚——

天地之間有稈稱那稱鉈是老百姓稱稈子挑江山咿呀咿而呦你就是定盤的星什麼是黑什麼是明什麼是奸什麼是忠嘻笑怒罵怒不平背彎人孤公天地之間有稈稱那稱鉈是老百姓稱稈子挑江山咿呀咿而呦你就是定盤的星…… ……

桿秤仍是農村常用衡器

在我國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一直沿用。直到新中國成立1949年後,由於十六兩制在計算的時候有些不方便,才改成現在的一斤等於十兩。現在的農村集市上,桿秤仍是最為常見的稱重工具。這也該是桿秤貢獻給我們的精神遺產之一吧。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