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揭秘】消失兩千多年的南越國都城,竟然在這裡!它究竟在哪裡呢?

專家們根據史料記載,推測廣東省河源市的龍川縣就是佗城,即南越國皇帝趙佗最早建國時的都城,但後來隨著一次意外的考古發現,這一結論卻被徹底推翻。消失了兩千多年的佗城究竟在哪呢?如果您也想知道答案,那就讓小編來給您從頭揭秘吧。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公元前221年,雖然秦始皇統一中原六國建立秦朝,但當時的嶺南地區(今廣東、廣西和海南)卻並未得到有效的統治。因此,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大將趙佗率軍南下,平定嶺南百越地區的叛亂。四年後,趙佗不僅平定了嶺南,還設立南海郡任龍川縣令,因其管理有方,深得當地百姓的擁戴。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駕崩沙丘,秦二世繼位後暴政統治,讓天下諸侯紛紛揭竿而起,比如陳勝吳廣起義,劉邦項羽爭雄,而遠在嶺南的趙佗自然也趁勢自立,建南越國,稱“南越武帝”。後來,一直到西漢武帝時期,南越國才被漢朝所滅,一共歷五帝,享國運93年。專家們透過對史料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推測廣東龍川縣就是當年南越國的都城所在地,並且在民國時期,還一度將龍川縣改為“佗城”,以紀念趙佗的功績。

考古專家們卻對此存較大的爭議,因為沒有任何的文物發現作為依據,僅憑史料的文字記載來推測難免太過武斷。但讓考古專家們感到頭疼的是,所謂的“佗城”卻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找不到任何蛛絲馬跡,直到五華縣的一次偶然發現,才給專家們帶來一絲希望……1982年秋天,考古專家們在五華縣的獅雄山做考察,因為這裡在西漢時期是南越國的主要活動區域之一。獅雄山面積範圍較大,考古專家們在南面側的山崗上鑽探時,竟然發現了許多的漢代磚石和瓦礫,並且在進一步的發掘和清理過程中,又挖出來大量的生活器具,如陶罐,鐵叉和青銅燈等等。

獅雄山的意外發現,讓專家們都感到很驚喜,並在隨後的幾年間又對獅雄山一帶展開了大規模的考古發掘。直到1990年,考古專家們除了出土大量的文物之外,還發現了一處迴廊形的宮殿基址,全長竟有34米。

專家們經過深入的研究,並結合史料的記載,初步推測此處遺址為南越國的行宮長樂臺,但在此後更深一步的討論和研究中,專家們發現“長樂臺”這一結論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到2012年時,該處遺址的發掘面積超過了28萬平方米,顯然就不像是一個行宮。

既然不是長樂臺,那究竟是什麼建築能有如此之大的面積呢?專家們給出了一個大膽的推測——佗城。究竟是不是佗城遺址呢?還得拿出土文物來證明。2012年冬天,考古專家們正清理遺址的西南角,在分離土層時偶然發現了一些封泥,即一種泥作的函封憑證。專家們經過仔細的清理,發現有的封泥上還刻有文字,如“定之印”和“定丞印”。

透過查閱秦漢時期的官職等級,確定這些封泥大都是縣級官員的官印,而且“定丞印”還是丞相的官印,因此可以說明雄獅山遺址的特殊屬性,即為都城,畢竟丞相都是在都城裡面待著的。

如今越來越多的專家和學者,對獅雄山遺址即佗城都表示了肯定的看法。同時,佗城遺址的發現,對於專家們研究嶺南和南越國的歷史,都有極大的價值和意義。困擾學界百年的佗城遺址之謎得以破解,真的是太幸運,太難得,太精彩的事兒了。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