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一塊有字的磚頭,揭開了一座寶塔的秘密,竟讓千年前的歷史再現

這一發現研究價值巨大,曾作為古吳淞江出海口的青龍鎮,是一個繁華的對外貿易港口。只是,在歷史的變遷中,隨著其港口作用的淡化,如今只剩下了少量遺存。根據史料記載,隆平寺塔是青龍鎮的“北寺”,在該鎮北邊塔基遺址的發現,讓人們有了更多的實物證據去勾勒青龍鎮的市鎮面貌。

於是,為了解青龍鎮遺址的文化內涵,2010至2016年,上海博物館考古研究部對青龍鎮遺址進行了長期的考古勘探和發掘工作,之後,也取得了許多新發現,使得這座淹沒於地下數百年的港口重鎮,正逐步揭開其神秘的面紗。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卻是:此次的考古工作卻是始於一塊模印字磚。

隆平寺塔是一座佛塔,由民間捐贈完成。當年,考古人員在此地挖溝之時,竟發現一塊磚上居然有“入塔內”三字。於是,結合歷史文獻,考古人員認為:這塊磚應該是當年修塔時捐贈的,便推斷出該塔可能就在附近。有時候,機會就是這麼巧合,剛好在第二年這塊地的使用租賃合同到期。

其實,這裡原本是一塊葡萄園,考古人員和相關部門溝通之後,拿到了400平方米作為考古研究及發掘。不過,那時沒有人敢斷言會有這麼大的發現。雖然,中國歷史上有價值的文物太多,但能保留至今的卻太少,它們不是毀於戰爭,就是遭到了人為的破壞,還有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的破壞。

隆平寺塔基遺址總面積大概有1000平方米,若是從正上方看,可以看出八角形的磚石結構,塔身外側是雙迴廊的副階。該塔基結構很是特殊,不同於江南其它的佛塔建築風格。以塔基為中心再向下深挖時,大概在5米的深度,就發現夯土堆築的地宮,上方有木板封護,呈十字交叉狀。

地宮儲存完好,為仿塔結構,平面為長方形,內壁由石板砌築,下面可見各個時代的錢幣無數,較早年代的是五銖,最近的是天禧通寶,還能看到宋元通寶鐵母錢這些有價值的錢幣。此外,中心地宮的長寬大概有70多釐米、20多釐米。關於它的名稱,還有好幾種說法。

有人認為地宮本體應該是一個函,之前發掘出了四層套函,若算在一起就是五重函。其實,關於四層套函,最外層的是木函,向內依次是鐵函、木貼金函及銀函。而木貼金函,也就是鎏金木函。這裡的“函”,有必要解釋一下,不是指信函的“函”,而是裝東西的匣子。

既然如此,那麼,被發現的“函”裡裝了些什麼呢?

銀函的底部是一層彩色寶石,上面是一尊釋迦摩尼的涅槃像。除此之外,在木函裡面,還發現有不少供奉品,如:銀龜、銅鏡、水晶佛珠等。不過,最有價值的發現,莫過於一個銅瓶了,內有4顆圓珠,其中,3顆晶瑩質地,應該是佛教的聖物——舍利子。

其實,在史籍中也有記載隆平寺塔“藏舍利”,舍利子一般指有修為的得道高僧死後火化的一種結晶體。更重要的是,此次考古保留了原有的建築構件,如:柱礎和柱頂石等,對於以後復原隆平寺塔,都是相當重要的歷史物證。

根據專家的解釋,該塔的高度可能有50米高,因為,塔基直徑很長,最大處可達到21米左右。要知道,在古代建築中,地表的塔基和塔高是有一定正比例關係的。

再結合史料,隆平寺塔的建築風格,應屬於吳越風格,是一座有樓閣的佛塔,磚木結構,外側是木構,裡面為磚砌。所以,它的整體風貌靈秀,不同於西安的大雁塔及小雁塔。

據史料記載,於唐朝天寶年間設鎮的青龍鎮,曾被稱為“東南巨鎮”,足見當時的貿易往來是相當火爆的。自然,貿易的流通也會帶動文化的交流,而民間捐資修建的隆平寺塔,足見當地佛教信仰的力量。

那麼,為何要選址在青龍鎮的北邊?

根據專家的解釋,這有一舉兩得的效果,既可以宣揚佛教的文化,還能為進入港口的商隊指路。50米的高度,在古時可以說是一個巨型建築了。所以,要進入青龍鎮的那些商船,遠遠就可以看到這座地標性建築。隆平寺塔不僅見證了青龍鎮的鼎盛,還伴隨著它的沒落陷入到了沉寂之中。若不是史書上的記載,地宮中的那些物品,也許只能在某次偶然中被人發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