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蜀漢滅亡,一支精銳逃亡海外,帶走諸葛亮預言,千年後在明朝成真!

公元

223年4月,劉備病逝於白帝城。新遭國喪,主少國疑,尚未從伐吳慘敗中恢復過來的蜀漢政權,又遭遇了大規模的叛亂。

南中大姓豪強借口

“今天下鼎立,正朔有三,是以遠人惶惑”,在東吳的支援下,紛紛殺掉蜀漢太守,煽動孟獲等群蠻反蜀。蜀漢治下的南中五郡,除朱提郡外全部失守。

正如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所言:此時的益州已經到了

“危急存亡之秋”的地步。南中是蜀漢的大後方,如果南中不穩,將導致蜀漢腹背受敵,社稷有傾覆之危。

在經過

2年的閉關修整後,公元225年3月,諸葛亮發起了南征之戰。蜀漢大軍由水路從成都出發,行軍迅速,數月間即攻克牂牁、永昌等叛亂諸郡。

南中的順利平定,對蜀漢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劉備時代對南中這塊夷漢交錯的區域,採取的是招撫的方式,雖派有太守,但地方軍政卻掌握在雍、孟等大姓手中。而諸葛亮在平定南中的過程中,採納馬謖

“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策略,恩威並立,既收復了人心,又將南中的戰略資源納入到了蜀漢的北伐事業當中。

據《三國志》記載,南中平定後,金、銀、丹、漆、耕牛、戰馬等戰略物資源源不斷的運往北伐前線,實現了

“軍資所出,國以富饒”。

生活在南中一帶的

“青羌”部族因為驍勇善戰,也被諸葛亮組建為獨立建制的山地作戰步卒,號曰“飛軍”(也叫無當飛軍),成為蜀漢北伐的精銳部隊。

諸葛亮南征勝利後,繼續採取

“西和諸戎,南撫南越”的政策,緩和夷漢矛盾,扶持忠於蜀漢的地方夷帥,又引進牛耕,推行屯田。因此,南中雖然是靠軍事手段平定的,卻實現了自西漢以來從未有過的“綱紀粗定,夷漢粗安”的局面。

所以,南中各部落對諸葛亮充滿了感念,如彝族的火把節就是為了紀念諸葛亮與孟獲的和解;景頗族則把諸葛亮視為造物者,稱其為

“孔明老爹”;德昂族甚至還有諸葛亮與德昂姑娘阿婼相戀的美麗傳說。

顯然,諸葛亮“攻心為上”的戰略在南中地區取得了巨大成功,為蜀漢贏得了鞏固的後方。

公元

254年,當年那支諸葛亮組建的“聞戰則喜飛軍”也在掩護主力撤退過程中全軍覆沒。無當飛軍的消逝,也敲響了蜀漢滅亡的鐘聲。9年後,魏國發動伐蜀之戰,劉禪投降,蜀漢滅亡。

蜀漢雖然宣告終結,但當年那支為蜀漢北伐貢獻出勁旅精銳的

“青羌”部落卻並未消逝,他們中的一支沿著西南一路逃亡,最終在今天的緬甸落腳,成為緬甸主體民族緬人的一支先民。直到今天,緬人還保留著火崇拜、貴婦人黨母族、戰死為吉利,病死為不祥的古羌人習俗,緬語中也保留著97?白狼羌語。

隨同這支忠於蜀漢的羌人一同傳入緬甸的,還有諸葛亮的傳說事蹟,緬人稱諸葛亮為

“吳巴蒂”,蒲甘還出土了青銅製的諸葛鼓,緬甸境內有孟獲城、孔明城,城中建有武侯祠堂。

另據《鋤經書舍零墨》記載:緬甸木邦國還有一塊石碑,刻著諸葛亮當年南征時留下的預言:

“異日皇帝過此”,1400多年後的明朝末年,南明永曆皇帝為躲避清軍追殺,遁入緬甸,剛好路過此地,正應了碑文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