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匈奴的核心區域在哪?

匈奴又稱胡人,為夏朝後裔,商朝時稱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時稱獫狁,到了戰國稱為匈奴。匈奴居戈壁沙漠(大漠)南北,不蓋房子,不修城郭,以牧畜為生,逐水草遷移,設氈帳而居。匈奴人食畜肉、飲畜乳、穿獸皮獸毛,腳踩皮靴。匈奴人自少學騎射,平時牧羊套馬,戰時全民皆兵。戰勝則奮勇輕進,戰敗便四散而退,來去如風。

匈奴無文字,風俗重少輕老,飲食衣物先給少年,有剩餘才給老者。父死子娶其後母為妻,兄死弟娶其嫂為妻。

戰國秦趙對峙期間,匈奴在北方對趙國的牽制令秦人得利。李牧大破匈奴,斬首十餘萬,匈奴曾勢窮力蹙[cù],不敢犯邊。

戰國末年,趙國大將李牧南下,不斷從北方長城抽調兵力。等到邯鄲陷落,秦國滅趙,整個西北長城形同虛設。匈奴趁機越過陰山長城,不但佔據黃河“幾”字一橫上面的肥美草場,甚至還渡過黃河佔據河南地。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以蒙恬為主將,王離為副將(以補償王翦王賁父子),長公子扶蘇為監軍,並涉間等諸將,統兵三十萬,北征匈奴。秦軍當年就收復河南地,設定四十四個縣,遷內地犯人居住。

匈奴勢力範圍退到陰山長城以北,甚至收縮到大漠以北。始皇令扶蘇、蒙恬、王離將燕、趙、秦三國所築長城,首尾連線起來。西自臨洮,東至遼東,稱萬里長城。

匈奴的基本盤,位於色楞格河流域上游河谷。色楞格河從上游到下游,依次是:色楞格河、貝加爾湖、安加拉河、葉尼塞河、喀拉海(北冰洋)。

葉尼塞河,全長約5539公里,世界第五長河,俄羅斯最長的河。葉尼塞河平均流量約1。98萬立方米/秒,是西伯利亞三大河中水量最大的,也是俄羅斯水量最大的河,也是流入北冰洋水量最大的河。葉尼塞河的水量,放在我國可排在第二位,僅次於長江。

葉尼塞河有三個源頭,如果從小葉尼塞河算起,約4102公里,從大葉尼塞河算起,約4092公里。如果以色楞格河-貝加爾湖-安加拉河算起,達到5539公里。

安加拉河位於葉尼塞河與貝加爾湖之間,長約1779公里,流量達到4530 立方米/秒 ,是流出貝加爾湖的唯一河流。

色楞格河是流入貝加爾湖水量和長度都最大的河流,長約992公里,有支流鄂爾渾河等,鄂爾渾河又有支流圖勒河。

匈奴最核心的區域,就位於鄂爾渾河、圖勒河的河谷當中,其中鄂爾渾河上游河谷有龍城,圖勒河上游河谷有單于廷。

圖-鄂爾渾河河谷

鄂爾渾河長約1124公里,發源於杭愛山脈(燕然山),上游有兩個分支,龍城就在南支的上游。

圖勒河是鄂爾渾河的支流,長約704公里,發源於肯特山脈(狼居胥山)。如今蒙古國的首都烏蘭巴托,就在當初匈奴單于廷附近。理論上從烏蘭巴托丟下一個漂流瓶,不僅可以在貝加爾湖撈到,也有可能在北冰洋撿到。

圖-圖勒河河谷

匈奴每年正月春祭,各部落首領小會單于庭。五月,首領們大會龍城 ,祭祖先、天地、鬼神。匈奴人逐水草而居,並不是到處尋找水草,而是在河谷中不斷遷移,牛羊戰馬吃完一片草場,馬上搬遷。因此匈奴人無論小會還是大會,只要進入各大河谷,是很容易找到龍城和單于廷的,更不會迷路。

色楞格河下游靠近貝加爾湖的地區,是丁令(丁零)人的地盤。丁零人生活在貝加爾湖南部一帶,在中原人看來,丁零與匈奴習俗相似。由於氣候寒冷,《山海經》記載:“丁零人膝下小腿毛粗,戰馬擅長奔襲”。

圖-烏蘭巴托

東漢末年,鮮卑取代匈奴統治大漠,仍然把丁零當做心腹大患。南北朝時期,丁零多個部落南下中原,留在北方的稱為高車,後稱鐵勒。

唐朝時期,統治大漠的突厥,和丁零是同一個語系,至於是否丁零的後裔,還需科學驗證。

匈奴北邊有這樣一個強悍的鄰居,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