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寧取一眼井,不要萬畝塘

這是靜之兄第899篇原創,累計原創160萬字

01

大家好,我是靜之兄,今天我們來講《傳習錄》第68條。

在這一條裡,王陽明說了一段很有哲理的話。他說:與其要數頃沒有根源的池塘水,不如要數尺有根源的井水,因為後者源源不斷、生意無窮。《傳習錄》特別指出,當時王陽明正坐在一個池塘邊,旁邊剛好有一眼井水,所以正好拿它們來做比喻做學問的態度。

王陽明講的這段話,與朱熹“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意思差不多,就是做事要跳出功利的泥淖,重點關注有沒有無窮的源頭。

02

所謂常人畏果、聖人畏因,對於一般人而言,做事也好,做人也罷,大多衝著結果而去,而高人們則把“為什麼”放在第一位,喜歡從根源上探究如何實現。一眼井和萬畝塘,若從功利的角度來看,肯定是萬畝塘要好過一眼井,好像只有傻子才會選擇要一眼井。然而,無窮的事實證明,那些被功利矇蔽了的“聰明人”,才是真正的傻子。

很多人可能都聽過這麼一個故事:傳說西塔發明了國際象棋,國王特別高興,於是決定要重賞西塔,他對西塔說:“說吧,你想要我獎賞你什麼?”西塔謙虛的說:“我不期待重賞,只希望您在我的棋盤上放一些麥子就行了。”皇宮的人聽後都大笑起來,國王一拍桌子:“就按你說的辦。”西塔又說:“可是我想按照我的方式放麥子。”國王哈哈大笑:“都依你,你說怎麼放?”西塔於是說出他的方案:“在棋盤的第1個格子裡放1粒,在第2個格子裡放2粒,在第3個格子裡放4粒,在第4個格子裡放8粒,依此類推,以後每一個格子裡放的麥粒數都是前一個格子裡放的麥粒數的2倍,直到放滿第64個格子就行了”。國王覺得這太簡單了,於是很爽快的答應了西塔的要求,但很快就後悔了,他發現,如果按照西塔的方案,即使將國庫所有的糧食都給他,也不夠百分之一。因為即使一粒麥子只有一克重,也需要數十萬億噸的麥子才夠。從表面上看,西塔的的起點十分低,從一顆麥子開始,可經過多次乘方後,就成了巨大的數字。這個故事經常被拿來說明覆利的巨大威力,而複利的前提,就是王陽明講的“一眼井水,但生意不窮”。假如沒有源源不斷的來源,複利只是一句空話。

03

每一個人都喜歡聽成功者的故事,然而,聽完故事後,每個人感興趣的問題可能都不太相同,其中就代表了不同的價值觀。

大致來看,人們問的問題主要有兩種型別,第一種型別的反應是:太棒了,我也要像他一樣成功!第二種型別的反應則是:他是怎樣做到的呢?前者的價值觀是功利心,也即思考問題的出發點是看有沒有成果。後者的價值觀是經營心,也即思考問題的出發點是看怎樣去實現;前者的眼裡只有成果,所以容易被認知所限,自己把自己給圈死了,無法體會事情的變化是無窮的。後者的眼裡只有如何摸規律,所以認知會隨著事情的變化而升級,能力會越來越強,成功的機率會越來越大。

歷史給我們準備了生動的案例。據《史記》記載,當年,秦始皇威風凜凜的南巡,儀仗隊很是壯觀,無論走到哪裡,都引發了圍觀群眾的廣泛議論。這些人裡,就有劉邦和項羽,當他們被秦始皇的派頭驚到了之後,他們卻說了完全不一樣的話。項羽看完之後一砸拳頭:“彼可取而代之!”意思是說,老子也要做皇帝。再來看劉邦,當秦始皇的儀仗隊過去之後,劉邦只是嘟囔了一句:“大丈夫當如是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做大丈夫就應當這樣做。你看,劉邦關注的焦點是如何做到像秦始皇那樣,而項羽關注的角度不過是秦始皇的派頭。二人的境界孰高孰低,一目瞭然。眼界就是格局,眼界決定了思維,思維決定了態度,態度決定了命運,因此,格局就是命運生生不息的源頭。格局來自於心,所以,項羽的失敗和劉邦的成功,這是從一開始就註定了的。

04

生生不息,不僅是對好的念頭說的,對於壞的念頭也照樣有效。古人之所以很重視在源頭上看問題,這是因為好的發端可以憑藉複利一飛沖天,壞的發端也可以藉由複利迅速擴張。諸葛亮有句名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就是囑咐後主劉禪要從源頭上去正念。好的念頭,哪怕再小,無窮生髮,最後也會成為大善,壞的念頭,哪怕再微不足道,任它滋長,也會形成巨大的破壞力量。

我們常講,時間是成功者的朋友。這句話其實只說了一半,後面應該再加上一句:時間也是失敗者的朋友。時間只是一個工具,既然是工具,就沒有屬性,用好了對自己有利,沒用好就對自己不利。這就像一把雙刃劍,用好了,可以割東西,沒用好甚至會把自己割傷。對於成功者來說,哪怕起點再低,持之以恆下去,也會獲得巨大的複利效應。對於失敗者來說,也是如此,一個小的失敗,若是不去改正,假以時日,也會大錯特錯。

我有一個忘年交的朋友,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他的前半輩子,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順”。順到什麼程度?就是無論什麼事情,在他的手裡都是服服帖帖,真讓我們這些朋友們羨慕不已,以至於有些時候我們懷疑:這傢伙是不是真的上輩子積了陰德?讀書,他一帆風順,一直是學霸,從來沒讓父母和老師操過心;考學,他更是厲害,直上清華,遠超同儕;工作,也沒得說,一上來就得到重用,很快就成為單位的骨幹。正當他的人生即將展開宏偉藍圖時,他卻遇到了文革,被下放了一段時間。因為之前的人生太順了,他受不了挫折,於是他便牢騷滿腹,喜歡上了抱怨。就這麼一點小毛病,似乎可以瑕不掩瑜,可經過時間的加持,這點小毛病卻插上了“複利”的翅膀,變成他人生巨大的攔路虎。他不僅沒有把握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各種機會,反而把自己的人生經營得一塌糊塗,真是令人嘆惜。家庭,因為他的抱怨,老婆和孩子都不願搭理他;事業,因為他的負能量,老本吃完後就成為閒人,最後成了單位裡最不招待見的人,黯然退休後再沒人理他;朋友,因為他的牢騷,大家逐漸遠離他,朋友越處越少。這一切,實際上都源於一個小小的抱怨,只是加上了時間這一要素,就把一個人美好的一生給毀了。

05

寧取一眼井,不要萬畝塘。這句話裡其實隱含了一個兩難選擇:井水雖有源頭,也很難說無窮盡,萬一中途乾涸了,出水量將遠不如萬畝水塘,巴菲特有句名言“雙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意思是說別妄想將來了,實實在在的抓住當前的利益再說吧。如此一來,到底該選擇井還是塘呢?

估計,當這個問題到了王陽明那裡,他會嘿嘿一笑:在我的眼裡,只有該做不該做,沒有大小、多少的考慮。看來,我們如此精細的考慮哪個是最好的選擇,畢竟還是沒有逃脫功利心的魔爪啊!

附錄:

《傳習錄》

68

“與其為數頃無源之塘水,不若為數尺有源之井水,生意不窮。”時先生在塘邊坐,傍有井,故以之喻學雲。

去年今日文章:《

靜之兄 | 四個月!0基礎學完小學數學(首月報告6)

靜之兄,專注傳習陽明心學

建議透過意念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