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那麼多幹貨知識,我們真的需要嗎?

我是餘小滿,點選右上方“關注”,每天為你分享個人成長經歷和自媒體乾貨。我相信:成大事不在於力量多少 而在能堅持多久。

現在,無論分享什麼,作者都喜歡在題目裡提醒大家:這裡全是乾貨。

彷彿“乾貨”兩個字,可以給整篇文章背書。事實證明,大家很願意懷著撿漏的心情點進去,看看到底是什麼樣的乾貨,萬一對我有用呢?

彷彿不去看一看,就是一種巨大的損失。

1、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乾貨知識分享?

所謂乾貨,就是作者用心分享了某個方面特別實用的知識。當你點進去看的時候,發現那些知識掰開揉碎了,恨不得直接灌進我們的腦子裡來。

可是,我們真需要那麼多幹貨知識嗎?

並不一定。

我在某刷到一些健身博主或者說讀書博主們的影片,他們的示範和講解認真又詳細。彈幕上常常飄過的是“到我的收藏夾裡吃灰吧”

這是調侃,也是事實。

我們知道作者的分享有用,但是我們不會去用。或者說,總想著,等一等,我一定會去試一試的。

等來等去,到最後,多半就忘記了。

我們看過那麼多幹貨文、乾貨影片,最終都淪落到我們的收藏夾裡了。

它只有一個使命:作者獲得了閱讀率,為讀者緩解焦慮。

我們點開乾貨知識大部分原因是:想從收藏別人的乾貨知識中獲得安慰,緩解生活中無處安放的焦慮。

覺得自己胖,收藏了一堆健身博主的影片,但是沒有花一分鐘跟著博主的方法訓練;

準備看書,先收集了一大堆關於如何高效閱讀的理論知識,最後一本書也沒有讀;婚姻關係緊張,就在各個平臺上尋找心靈雞湯,越看越覺得是對方的問題,自己沒有改變的辦法。

真正的乾貨知識不應該是這樣的用途。

2、乾貨知識的真正用途

我在30歲之前,一直活得很迷茫。無論家庭、事業、各種人際關係都很糟糕。我很想改變,但是不知道怎麼著手。

有一次我在網站閒逛,看到一個博主分享的自己的成長經歷:

她在30歲之前,也很迷茫:公司辭退、男友分手,和父母的關係也不好。

她覺得一切糟糕透了。

讓她改變的契機是,她想著既然一切都糟糕極了,不如做一點小事改變一下吧。

畢竟,無論做什麼,也不會讓她的人生更壞了。

她開始整理自己住的房間。把所有自己很久沒有用過的、不喜歡的物品能送人的送人,能扔扔掉。

整理物品是一個小事,但是對她影響很大。

她非常享受周圍只有自己喜愛的物品的環境,心情也變得好起來,更重要的是,她發現自己很熱愛將物品整理得井然有序的這個過程。

後來,她慢慢地把愛好,發展為事業。

我常常翻看她在社交平臺的分享,看著她一點點把整理事業做起來。

雖然我們素不相識,但是我很為她開心。

她的分享,也給了我很大的影響。

我是在她的分享裡,知道《斷舍離》這本書的。

她的每一個讓我覺得有用的分享,我都會馬上去行動。

比如,她講到《斷舍離》對她思想的改變非常大。我當時也很需要一些改變的契機,所以立刻去找了這本書來看。

看過之後,對我的影響也非常的明顯。

後來,我養成了習慣,凡是在別人的乾貨看到的,可能對我有用的方法和觀點,我都會立刻去嘗試。

畢竟,這些乾貨裡,所有的知識和感悟都是別人經歷後提煉出來的,你沒有經歷過這個艱辛的過程,是很難有所理解的。

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去實踐一遍,才知道有用沒用。

另外,無論乾貨文如何詳細,我都建議大家多去發掘這些知識的源頭。

比如,有些書評分享,非常的詳盡。有的作者甚至會把書籍思維導圖都分享出來。

我們也常常會看到那種“5分鐘帶你讀一本書”的影片或者文章。可這些都遠遠不如把原書找出來,仔細讀一遍收穫大。

畢竟,所有的作者在分享時,都會摻雜著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如果你想更瞭解一件事的全貌,還是需要順著這些乾貨知識,尋找到知識的源頭,自己去判斷和理解。

乾貨知識的真正用途,是讓我們知道,想改變現狀,還是有很多的方法。但是,真正的改變是從你自己著手去實踐才開始的。

3。 獲得乾貨知識的正確方法

如果可以,自己去做那個分享乾貨的人吧。

看過的書、電影、電視劇,聽到的新聞以及各種社會見聞,每一件對你有感觸的事情,透過思考、總結、實踐,然後分享出來。

所有的分享,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不斷的,完整、有條理的分享出自己的想法,會更加有效的鍛鍊我們的思考能力、實踐能力。

這些會讓我們的路越走越清晰。

世界上最難的兩件事是: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裡,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裡。

把自己的實踐經驗分享出來,哪怕隻影響一個人,也是一件非常幸福而美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