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天目有話說雙11來臨催發貨的“發瘋文學”並不能化解溝通焦慮

“我知道我配不上發貨,我想為自己發聲”“為什麼你還是不發貨,是因為不夠愛嗎”……

此類“催發貨”的“發瘋文學”,在雙11來臨之際正得到網友的“青睞”。所謂“發瘋文學”,即個體“在情緒激動下,不過腦說出的語序混亂、邏輯缺失、情感激烈的話”。筆者瞭解到,這一所謂的“新型文學形式”,最早起源於社交媒體平臺,被網友用來釋放積壓已久的情緒和壓力。而在今年,“發瘋”浪潮湧入雙11,開始成為消費者表達訴求的工具——很多網友認為,使用“發瘋”語氣傳送的訊息,往往在眾多同質化的問候語中“一枝獨秀”,能讓平日怠慢的商家提振精神,認真考慮客戶的訴求。

但,真的如此嗎?

網友探討“發瘋文學”的截圖。

筆者覺得,小“瘋”不怡情,大“瘋”更是傷情。

“發瘋文學”看似簡單易用、標新立異,能緩解個體的某些焦慮,卻“治標不治本”。在網友“發瘋”的過程中,大量實質性的內容因被“無序表達”所消解,堆砌了資訊傳播的壁壘。尤其是雙11期間,商家需面對來自顧客的海量資訊,大量“發瘋文學”刷屏聊天框,可能會使客服手忙腳亂,影響正常工作,反而會降低工作效率。

同時,網路情緒裹挾下,一些消費者也有可能變本加厲,矛盾和衝突可能由此產生,層層疊加。更重要的是,見得多了,商家也會對消費者“發瘋免疫”,可以看到,最近社交媒體上很多人屢屢拿出“發瘋殺手鐧”催促商家,最終卻“鎩羽而歸”。

沒有人知道“發瘋文學”還能出圈多久,但必須明確的是,“發瘋文學”並不是溝通利器,無法解決溝通焦慮——玩笑開得好,雙方和和美美、皆大歡喜,玩笑開得不好,則會適得其反。因此,熱愛“發瘋文學”的夥伴都應該遵循適度原則,迴歸正常的溝通情境。並且,透過現象看本質,真正化解此類焦慮的辦法,既要依靠物流渠道、物流服務和物流產業的整體升級迭代,也要呼籲大眾理性對待相應的購物狂歡。

所以,在筆者看來,“發瘋文學”並無實際用途,更不要刻意傳播,因為情緒是會傳染的,即便是在虛擬的網路世界。反而是心平氣和的溝通,才會更有助於問題的解決,才會真正化解這種焦慮。

【來源:天目新聞】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