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310億美元買來的ARM,砸軟銀手裡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融資中國

ARM像是一個燙手山芋,有實力的人買不了,沒實力的人買不起,連上市都很難。

孫正義把最後的希望放在ARM身上。

在宣佈退出軟銀日常經營的同時,他還表示,將全身心投入晶片設計公司ARM的“爆發式增長中”。

這家軟銀曾斥310億美元的巨資收購的企業,當軟銀希望通過出售它來應對危機時,卻像是一個燙手山芋,有實力的人買不了,沒實力的人買不起。雖一批巨頭有想買的意向,最終卻無人能下手。

砸在孫正義手裡,ARM未來只能透過IPO解套。

只是,ARM對外表示,由於目前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和金融市場狀況,公司不太可能在2023年3月前IPO。但這段時間裡,若大客戶紛紛離開,RISC-V企業崛起,孫正義和他的ARM還有什麼機會?

310億美元買來的晶片巨頭,不划算

收購ARM,算得上是孫正義最具代表性的投資案例之一。

眾所周知,在網際網路時代,孫正義以2000萬美元拿下當時籍籍無名的阿里巴巴30%的股權,完成“驚世一投”,並自此名垂風投史。

之後,隨著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孫正義身價暴漲,他也有了更大的投資計劃。2016年,除了成立規模1000億美元的軟銀願景基金外,他還以310億美元的巨資,將ARM進行了私有化。

當時,孫正義信心滿滿地表示,準備迎接奇點的來臨,宣稱人工智慧的智慧將在不久的將來超過人類。為了籌集收購ARM的資金,軟銀不惜在當時拋售了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多項優質資產,甚至還大舉借債。這筆極其大手筆的收購,也被外界稱為一場“絕命豪賭”。

為什麼是ARM?

這要從一支12人小團隊說起。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由蘋果投入資金,VLSI Technology提供裝置,Acorn加入了12名工程師,ARM正式誕生。在移動裝置革命期間,ARM佔據天時地利,開發出的旗艦移動設計被授權給超過165家公司,自1994年以來這些公司生產了超過100億個晶片,ARM也由此奠定了行業地位。

到了1997年底,ARM已成為一家年營收2660萬英鎊、淨收入290萬英鎊的私營公司。半年後,ARM同時在倫敦證交所和納斯達克上市,上市後股價飆升,僅僅幾個月時間,這家英國小型半導體設計公司就成為了價值十億美元的企業。

過去三十年來,ARM一直是開發晶片架構的行業領導者。ARM雖然不直接設計和生產晶片,但該公司提供的指令集架構是蘋果、高通、華為、聯發科等公司設計晶片的基礎,幾乎壟斷了智慧手機微處理器技術。2015年,福布斯雜誌還將ARM評為世界上五大最具創新力的公司之一。

因此軟銀認為,憑藉這筆收購,ARM將讓軟銀成為下一個潛力巨大的科技市場(也就是物聯網)的引領者。

但是,後來軟銀才發現,物聯網的概念,實現起來卻比預想的要慢很多。六年前,孫正義曾在多個場合表達對物聯網的期待,“所有的事情會透過物聯網被連線起來,甚至是一頭牛他都可以被物聯網聯絡起來”。但六年後,越來越多訊號顯示,孫正義豪賭“物聯網”代價高昂。

據軟銀資料顯示,2015年到2019年,ARM的成本從7。16億美元增至16億美元;營收增長20%至19億美元,而利潤卻暴跌近70%至2。76億美元。在過去的三個財年裡,ARM營收的年增長率不足5%。

當夢想照進現實,軟銀也在悄悄降低對物聯網市場的預期。據其2018年的報告預測,到2026年,物聯網控制器市場價值將達到240億美元,伺服器市場價值220億美元;但2020年釋出的報告卻顯示,預測到2029年,物聯網晶片市場的規模將僅為160億美元,ARM僅佔5%市場份額的伺服器市場卻將達到320億美元。

這意味著,孫正義想依靠ARM引領物聯網時代的計劃將變得複雜,起碼不會太快。但是,軟銀等不了了。

310億美元買來的晶片巨頭,不划算

儘管孫正義對外說道,“ARM是我們最不想出售的資產”。但是對於身處巨大危機的軟銀來說,也只能試著出手ARM來填窟窿。因此,過去一段時間,在這方面軟銀動作頻繁。

孫正義曾公開表示,對於ARM 的未來有很多種選項,比如上市、部分出售、全部出售和合並等等。而相比於IPO,出售可以更快地獲得資金,也是軟銀一直沒有放棄的方式。

軟銀在虧損數十億美元陷入現金危機後,2020年3月孫正義對外表示,將會在出售旗下約420億美元的資產用來回購股票以及降低債務,之後還有訊息爆料軟銀集團已經委託高盛開始物色合適的買家,還曾與蘋果、三星等行業巨擘接觸,不過均遭到了回絕。

作為一家在智慧手機晶片領域擁有超過90%市場佔有率的企業,ARM的吸引力自然不可小覷。當年9月,英偉達就釋出宣告表示,將斥資近400億美元收購ARM。

根據協議,英偉達將以現金+股票的形式進行收購,包括價值215億美元的股票以及120億美元的現金,還有雙方達成的簽約時即刻支付的20億美元。另外,雙方還在一份聯合宣告中稱,軟銀可能根據收益結構獲得最多額外50億美元的現金或普通股。

看上去是一次雙贏,但現實總是骨感的。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手機晶片IP授權方,收購ARM的交易想要達成,亦需獲得英國、中國、美國和歐盟的批准,監管審批時間或長達18個月。

兩大巨頭聯手對行業及其他科技巨頭帶來的威脅,使得這起半導體史上最大規模的收購案,除了交易雙方几乎沒有人贊成。所以,不出意外地,監管機構均為批准,孫正義的美夢落空。雖然當時英特爾和高通表示有意聯合收購 ARM,但由於孫正義對ARM的報價非常高,至少600億美元,並沒能達成交易,也讓不少有意向的企業望而卻步,

之後,又傳出三星將聯合多家公司及投資機構收購ARM公司等訊息,但如今都已沒了下文。

而對軟銀來說,資金短缺依舊是大問題。所以出售不成,軟銀開始尋求ARM的獨立上市。

在ARM內部,公司做出了一系列調整為IPO做準備。比如,更換了執行長、首席財務官、首席法律顧問等重要管理崗位。之後,ARM又宣佈事業部組織架構更新,重新劃分為四個獨立業務線:車用、終端產品(消費技術)、基礎設施和物聯網。

但其上市之路依舊是一波三折。一方面,ARM上市還需要解決其中國的合資企業安謀科技的一系列問題,直到今年4月底這場“鬧劇”才以軟銀罷免ARM中國董事長吳雄昂告終。另一方面,ARM的裁員風波也讓其陷入質疑。

這一系列事件,都顯示ARM正在被烏雲籠罩。

據最新訊息,ARM對外表示,由於公司管理層擔心全球經濟低迷和科技股暴跌或嚇退潛在投資者,因此ARM在倫敦上市時間將推遲到2023年晚些時候。ARM投資關係主管Ian Thornton表示,“我們希望儘快IPO,但考慮到目前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和金融市場狀況,2023年3月底之前可能不太可能上市。但公司IPO準備工作非常順利,已進入後期準備階段。我們的確能承諾在2023年的某個時候實現上市。”

但不管怎麼說,就算最後能順利IPO,帶來的回報也將遠遠不如收購。

賣不出去,也難上市

賣不出去,也難上市

或許是意識到ARM是軟銀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孫正義宣佈退出軟銀日常經營的同時,還表示將全身心投入晶片設計公司ARM的“爆發式增長中”。

“ARM上市將是晶片業史上最重要的IPO“,他這樣說道。

但問題是,即使ARM順利上市,又能為軟銀減輕多少壓力?

從大環境來看,今年以來,全球半導體產業估值大幅下跌。比如,10月26日,英特爾旗下Mobileye登陸納斯達克,上市首日市值僅230億美元。而在一年前,該公司的估值高達500億美元。

這對軟銀來說絕不是好訊息,要知道2016年孫正義可是花費了310億美元才買下ARM公司。而根據財報,ARM在2021年的營收為27億美元,淨利潤為10億美元。以如今ARM的賺錢能力來看,這並不是樁好買賣。而即使上市,軟銀也可能面臨估值下跌的風險。

另一方面,ARM還要面臨著客戶流失的風險。

這要從高通收購Nuvia說起。2021年,高通斥資14億美元收購該公司。僅用一年時間,Nuvia就設計出一款能耗比遠超AMD、ARM、高通、蘋果同類型產品的ARM晶片。

由於ARM對Nuvia這種剛起步的小公司在授權價格上有照顧政策,這意味著,高通可以透過收購Nuvia省下一大筆授權費。

但對ARM來說,卻將帶來巨大的損失,為此ARM和高通甚至還對簿公堂,要求高通停止使用Nuvia的架構。

根據被曝光的起訴檔案顯示,高通將在2025年失去ARM的授權,ARM將不會續簽將在2024年到期的授權合同。而且還會要求所有使用ARM公版CPU的企業必須接受整套處理器方案的打包,包括GPU、NPU、ISP,不得再使用第三方架構模組。

這意味著,如果計劃生效,以後高通、聯發科等廠商將只有兩個選擇:使用全套ARM產品,或購買架構授權並自己開發CPU。

“如果訊息是真的,RISC-V架構或將馬上迎來春天,屆時所有有能力自研的晶片廠商將會投入RISC-V懷抱;即使訊息為假也會給其他廠商提醒,而開始投入RISC-V的環境中來”,某晶片行業業內人士表示。

相比於誕生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X86和ARM架構,RISC-V架構僅走過了十個年頭。但卻憑藉著開源的獨特優勢吸引了高通、英特爾等巨頭的加入。

逐漸擺脫對ARM的過度依賴,似乎已經成為大廠們的共識,RISC-V便是一條可行的路徑。比如,今年以來,已經有英特爾宣佈投資28億美元成立了RISC-V處理器實驗室、谷歌也宣佈Android原生支援RISC-V處理器,此外也有訊息傳出蘋果正準備將其晶片核心的架構從ARM轉向RISC-V。

回到中國市場,同樣是苦ARM久已,因此一批RISC-V企業也藉此機會迅速發展起來。

除了華為、阿里等國內廠商都已經基於RISC-V架構推出了自研晶片外,還有多家RISC-V初創企業獲得融資,背後包括多家知名機構。

據媒體資料統計,近一年來,國內 RISC-V 晶片領域至少有 5 家企業完成融資。比如,10月,進迭時空宣佈完成 Pre-A+ 輪融資,由君聯資本領投,經緯創投、Brizan Ventures、海闊天空創投 ( Beyond Ventures ) 跟投。這家成立於 2021 年 11 月的企業,由一批國內知名 RISC-V 處理器技術專家共同發起並建立。成立僅一年時間,已經完成三輪融資,其中君聯資本連續三輪下注。

9月,睿思芯科完成數千萬美金A+輪融資,領投方為位元組跳動及高瓴創投,跟投方包括聯想創投、雙湖資本、水木投資集團、真格基金等。這家企業背後資本更為豪華,已經完成的三輪融資中,包括BV百度風投、北極光創投、創新工場、位元組跳動戰略投資部、高瓴創投、聯想創投、真格基金等眾多明星機構。

此外,還有中科昊芯、超睿科技、中科聲龍、芯來科技等企業也在今年宣佈完成新一輪融資。

這對國內晶片產業來說,將迎來更多的市場機會,有利於在未來儘快解決晶片行業卡脖子問題。但對ARM來說,卻算不上好事,本就賺錢能力不足,如果再被大客戶“拋棄”,只能對其雪上加霜。面對如此境地,孫正義會有什麼好辦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