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李想萬億汽車帝國夢,從組織變革開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賽博汽車

伴隨著第三季度財報的釋出,理想汽車成立以來最深刻的一場變革,正式拉開了大幕。

這場變革的核心,是理想垂直職能組織的管理模式向矩陣型組織的升級。按照計劃,

在接下來的三年中,理想將在原有的兩個橫向實體部門的基礎上新增五個橫向實體部門,並在管理流程上向整合化轉變。

李想直言,到了明年。理想將邁入年收入千億級別的階段,體量的增長就需要更合適的組織結構和流程進行適配。

同時,理想的管理層也進行了一系列調整,

沈亞楠將辭任總裁併退出董事會,他後續將加入到理想汽車流程變革委員會。

從披露的訊息看,最終沈亞楠將徹底離開理想。

代替沈亞楠出任總裁的,是擁有整車工程背景的理想原總工程師馬東輝,執掌研發工作的CTO職位,則由具備底層軟體架構開發經驗的謝炎出任。

高層管理者變動,技術派掌舵是最明顯的特徵,從上述兩人的背景看,理想未來研發工作的重點方向,也能窺之一二。

理想組織結構變革,由垂直管理到矩陣化

李想在給內部員工的公開信中,宣告理想全面啟動矩陣型組織升級,同時將這次組織改革的詳細情況進行了介紹。

理想組織結構變革,由垂直管理到矩陣化

具體來看,理想將在原有的戰略部和產品部兩個橫向實體部門的基礎上,

用一句話總結起來,就是將原來的垂直職能管理轉變為矩陣型組織管理模式。

李想在第三季度財報會上表示,矩陣型組織管理模式的最大特點,就是可以保證企業全流程的質量管理,用一個例子來理解:

“橫向團隊負責路徑的規劃、運營和修補,縱向團隊的任務是造車、開車、運營車,高質量的道路配合高水平的車隊,就可以在商業上產生良性迴圈”。

在劃分矩陣組織的同時,矩陣內部的管理流程也有章程,

根據具體業務新增商業部、供應部、流程部、組織部、財經部等五個實體部門。由這七個橫向實體部門組成理想的組織矩陣。

理想所採用的諸多管理流程,也在許多大公司身上可以找到影子。比如華為,就曾在業務開始騰飛的2000年前後,從IBM引進了DSTE、IPD、IPMS、ISC等一系列管理方法論。

再回頭看理想的這種矩陣化的組織形式,與前不久小鵬汽車的組織調整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都是透過橫向矩陣組織劃分職能板塊,與縱向的業務線進行配合。

不過,不同於小鵬的火線改革,

在未來3年,理想將逐步落地DSTE(從戰略到執行)、IPD(整合產品開發)、IPMS(整合產品營銷和銷售)、ISC(整合供應鏈)、BT&IT、LTD、IFS這七個一級流程,形成理想矩陣組織的最小運營閉環。

李想披露,早在兩年前,理想內部就先用IPD進行產品開發,目前理想的第二代車型,包括L9、L8、L7等,都是這種集中產品開發流程的產品。

從理想L9交付首月即破萬的市場反饋來看,理想前期的試點確實取得了成效。

所以在經過兩年的小範圍試點之後,理想終於在即將跨入2023年的時候,將組織改革大規模鋪開。

當然,理想組織調整的時機選擇,並不僅僅是因為前期的試點取得成效,更重要的是,李想對於未來前景的樂觀判斷。

理想這次的調整,是在小範圍試點的經驗上,再大規模鋪開的。

李想認為,理想汽車到明年就會邁入年收入千億級別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理想已經走過了從0-1的階段,進入到從1-10的階段。

在這個階段中,任何糟糕的重大決策和低質量交付的產品,都會對公司造成毀滅性的打擊。矩陣型組織全流程質量管理的特點,可以讓理想避開成長過程中的坑。

在進行組織改革的同時,理想管理層也進行了一系列人事調整,據理想官方訊息,此次調整主要涉及3位高管。

理想汽車聯合創始人、現任總裁沈亞楠

理想人事變動重點,技術派管理者掌舵

事實上,作為理想的聯創之一,沈亞楠離開理想的訊息並不令人意外。今年9月初,沈亞楠在不到一週的時間裡在港股兩次拋售理想股票,合計減持股票100萬股,持股比例從1。74%降至1。71%,合計套現近1億元。

雖然持股比例並沒有減多少,但當時正處在理想ONE停產,8月份打骨折的交付資料披露的時間,且新產品理想L9才剛剛開啟交付,市場表現還並不明朗的風口浪尖上。

作為公司的二號人物,選擇在這種敏感時機減持股票,不能不叫人多想。或許在那個時候,沈亞楠就已經做好了退出核心管理層,離開理想的打算。

理想人事變動重點,技術派管理者掌舵

據悉,在今年初理想原CTO王凱離職之後,馬東輝同時還擔起了CTO的職責,此次上任總裁後,CTO的職位就由原高階副總裁謝炎擔任,並全權負責系統和計算群組的研發。

除了職位上的調整,馬東輝和謝炎兩個人的背景,也值得梳理一下。

理想汽車聯合創始人、現任總工程師馬東輝

公開資訊顯示,馬東輝,1999年畢業於武漢工業大學動力工程學專業,此後又在2003年取得上海大學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碩士學位。

自理想成立之初,馬東輝就擔任公司總工程師一職,主要負責理想汽車產品研發群組的工作,包括造型設計、整車電動、智慧空間、智慧駕駛、算力架構、研發運營等多個業務模組。

在進入理想之前,馬東輝曾擔任三一重工車身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長,擁有豐富的整車研發經驗。

理想汽車現任系統研發部負責人謝炎

謝炎,於2001年獲得浙江大學資訊電子工程學士學位,2003年獲得特拉華大學計算機工程碩士學位。

在入職理想之前,謝炎曾擔任阿里巴巴AliOS事業群擔任首席架構師和輪值總經理,負責移動作業系統的技術架構設計,和研發管理工作。2019年,謝炎帝離開阿里後加入華為,負責華為鴻蒙作業系統的研發工作。

縱觀謝炎的學術背景和職業經歷就能明白,此人在汽車軟體底層作業系統方面經驗豐富。

首先是理想聯合創始人兼現任總裁沈亞楠,將從明年1月1日起,卸任總裁職位,同時退出董事會。後續將加入流程變革委員會,在協助完成組織變革後,沈亞楠將徹底離開理想。

沈亞楠卸任,空缺出來的總裁職位,則是交給了理想另一位聯合創始人,現任公司總工程師的馬東輝,整體負責研發與供應群組,同時馬東輝也進入了理想的董事會。

一個是整車,一個是軟體,雖然長處各不相同,但這次理想的人事調整反映出的一個共同點是,都是技術出身。

李想表示,目前理想的研發工作主要分為三個板塊,其一是產品研發,也就是新車型的研發設計;其二是技術平臺的研發,包含新一代增程電動平臺、高壓純電平臺、智慧座艙平臺、智慧駕駛平臺等;其三是底層系統的研發,這部分主要是底層軟體的基礎設施建設。

也就是說,擁有供應鏈管理背景的沈亞楠離開之後,理想將由技術派來掌舵。

這樣的研發佈局邏輯符合當下理想的現狀。

其一,從產品角度看,現在的理想正處於產品矩陣急速擴張的狀態,這也意味著,理想需要透過平臺化來提高平臺技術在不同車型上的複用率,提升開發效率。

其二,理想目前正處於突入純電動車領域的關鍵節點,將高壓純電平臺研發提上優勢位是必然的結果。

根據計劃,理想首款純電動車將會在明年交付。這款純電動車將會搭載800V高壓純電平臺元件,包括功率晶片、功率模組、電控、電機、傳動系統等等,都將由理想自研。

同時理想此前還在招股書中表示,伴隨著理想純電動車的上市,公司也將自研自建高功率充電網路。

對於靠增程起家壯大起來的理想,能否在純電賽道上取得同樣的市場認可和成就,第一款產品至關重要。

不過李想也說,如果往長遠看,底層系統的研發可能會超過車型的研發,在理想的規劃中,這部分內容包括底層OS、超算平臺、雲服務、IT系統、計算平臺支援等等,幾乎囊括了汽車軟體開發的所有。

另外,就在今年5月,理想還成立了一家晶片設計公司,佈局晶片板塊。

按照以上的安排,可以看出,理想的整個研發佈局,其實可以分成兩個階段:

這也意味著,理想的技術研發工作,將被放在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上。理想現在到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的研發佈局,也在李想財報會上的發言中更加清晰。

在三大研發板塊投入的優先度上,目前技術平臺的資源投入最多,其次是車型和底層系統的研發。

回顧理想一路走來,有銷量奇蹟,有產品口碑,但相比於蔚來和小鵬來說,也留下了技術投入不足的詬病。

而隨著理想體量的增長,研發上面落下的課,理想現在要全部補上,把蔚來和小鵬走的路再走一遍,甚至還想要走得更深更遠。

當然,藍圖的實現也伴隨著真金白銀的付出。在研發費用上,理想在近幾個季度是肉眼可見的在增長。

首先,當下的目標是,在增程、純電、座艙和智駕等4個領域,形成平臺化複用的能力,並且最大程度上擴大自研的範圍,提升理想垂直整合的能力。

如果不出意外,這個高點在之後也將會被不停重新整理。據理想CFO李鐵透露,理想在今年的研發支出約為70億元,2023年,這個數字會進一步增長至100-120億元。

其次,在往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要在智慧化上,構建起從硬體到軟體底層架構,再到上層演算法能力的全棧能力,將軟體定義汽車的自主權掌握在手中。

最後,我們來看看理想今年第三季度的經營表現。

財報顯示,理想第三季度的營收規模為93。4億元,同比增長20。2%,較上個季度增長7%。其中,汽車業務營收為90。5億元,同比增加25%,環比增加6。6%。營收增長的原因是理想L9更高的平均售價所致。

交付方面,第三季度,理想累計交付26524輛新車,較去年同期增長5。6%,環比上個季度減少8%。交付的下降主要是理想ONE在8月份大規模減產所致。

財報顯示,理想的研發支出,在今年第一季度就超過了小鵬,到今年第三季度這個資料已經增長到18億元,達到理想有史以來的最高點。

第三季度,理想銷售成本為81。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6。8%,環比第二季度增加19。1%。相比營收的增加幅度,理想銷售成本出現了不成比例的大幅增長。

研發投入達最高點,四季度銷量指引樂觀 

由此,這也導致理想本季度的毛利率從上個季度的21。5%大幅下跌至12。7%,創下美股上市以來的最低點。

費用支出方面,理想在這個季度的研發支出為18億元,同比增長103%,環比上個季度增加17。8%。銷售、一般和管理支出為15。1億元,同比增長47。6%,環比增加13。8%。

虧損方面,理想第三季度的淨虧損為16。5億元,環比增加157%,虧損的大幅度擴大。

截至到今年第三季度末,理想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558。3億元,較上個季度末增加21。8億元。

以上,就是理想交出來的第三季度成績單,有亮點,但受到理想ONE停產風波的影響,盈利能力的問題同樣不小。

不過,對於未來經營狀況的指引,理想顯然非常樂觀。

財報顯示,理想今年第四季度的交付預期為4。5-4。8萬輛,同期的營收規模將增加至165。1-176。1億元。

同時,隨著L9和L8交付規模的進一步擴大,理想也給明年一個積極的預期,理想表示,到2023年,L9的穩態月交付量可以達到8000-11000輛,L8的穩態月銷量為10000-14000輛。

計算下來,理想在明年穩態月交付量就可以達到1。8-2。5萬輛,再加上L7也將在不久之後投入交付,這個資料也有望進一步提升。

這樣來看,李想明年收入千億的小目標,還真不是隨便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