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中航西飛:“小創新”謀“大改善”

中國航空報訊:

在中航西飛系統件廠鐓製件單元,有這樣一個“細脖子”瓶頸——螺栓類標準件,這類零件的原材料多為結構鋼、不鏽鋼,材料加工難度大,工件表面精度要求極高,達到了微米級,需要多次磨削以保證產品精度。同時,螺栓類標準件需求量大,佔據了單元整體產能的28%以上。

工人使用傳統機床加工時,需要戴上防塵口罩,俯下身子,認真觀察並用雙手分別操縱導輪進給壓桿和投放工件,不僅勞動強度大,同時還有粉塵危害。如何解決磨削加工中的問題,降低勞動強度,保證職工身心健康,成為單元生產中的“老大難”問題。

為了降低勞動強度,避免粉塵危害,系統件廠精益團隊積極開展頭腦風暴。月光工段呂生坤提出:“可以用機械代替人工,進行磨削。”月光工段工人師傅胡新民補充道:“光磨削還不夠,應該實現從產品上料到磨削結束的全流程自動化。”

方向明確了,團隊成員透過細緻觀察產品結構和手工操作過程,從全流程自動化著手,在原有機床基礎上,增加振動排序器和上料傳輸裝置,再基於PLC自動化控制功能,將運動控制和命令順序結合起來,完成振動排序器、上料裝置與機床之間的聯動。在經過多次程式設計除錯後,完美地實現了產品從上料、磨削和下料的全自動化流程。

經過反覆驗證和試執行之後,全自動磨削裝置正式投入使用,整個磨削加工一氣呵成,現在一個人就能輕鬆操作多臺機床,整體效率提升了1倍以上,得到了一線職工的一致認可與好評。

看著傳輸裝置上排好隊準備磨削的螺栓,系統件廠鐓製件單元的工人師傅由衷地感嘆道:“這項創新太棒了,完全解放了雙手。”

系統件廠精益團隊以“小創新”謀“大改善”,以低成本自動化改進專案踐行精益理念的落地應用,促進實現高質量、高效率、低成本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在精益改進的道路上從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