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歷史上的今天】我國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竟然是皇帝!

作者:揚正

提起中國‘’皇帝‘’這個稱謂的來由,則一定會聯絡到一個人,他便是我國曆史上完成天下一統的秦始皇嬴政。在他執政之時,終於結束多年的列國無義戰,實現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開創了歷史先河。他認為憑藉這樣非凡的功績足以德高三皇,功過五帝,所以稱自己為‘’皇帝‘’。

作為我國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的他又有著哪些不同尋常的地方呢?

首先,嬴政雖然是秦國人,但卻是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這一切都是由於他的生父子楚被秦國派遣到趙國當作人質,由於秦趙兩國一直仇視雙方,所以子楚在趙國的生活遭遇非常不好,只不過還好有呂不韋這個商人看中了他身上的潛在價值,將自己所愛的趙姬轉讓給了子楚。而趙姬就是秦始皇嬴政的生母。正是因為如此,民間對於秦始皇的生父究竟是誰開始存在了兩種說法。

贏政在雍城登基後,他並不像他的生父嬴異人一樣沉迷酒色,荒廢朝政,相反他卻是勵精圖治,起用名士李斯為相,並重用王翦,尉繚等人,積極尋求策略以圖吞併東方六國。幾經輾轉特別是在消滅南方大國楚國之時,更是表現出他與眾不同的帝王氣質,他對大將王翦委以重任,幾乎將全國的軍隊交由王翦來統率。

正是由於他的這種非凡的度量,才使得六國賢能之人皆願為秦國效勞,幫助秦國統一了天下。最終秦國數百年的基業傳到他手上時迎來了嶄新的光芒,達到了最輝煌的時刻。最終完成了這個宏大而又艱難的任務。

中國的統一在歷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以一次性地流血犧牲平息了多年來各國之戰頻發的大,小戰亂。因此在歷史的功勞薄上,他的地位也是應當予以認可的。統一後他又主張要鞏衛邊疆,命令蒙恬北築長城而防禦匈奴入侵。

雖然修築長城工程浩大,徭役百姓,導致長城腳下白骨累累,但從客觀角度來說其歷史價值與意義卻是極其不一般的。他還徵集囚徒修建佔地面積堪稱世界第一的阿房宮,可見這位始皇帝心思極大,一生致力於奇蹟的創作。

他為了削弱六國文化傳統,加強思想專制統治,便選擇採納李斯建議下令焚書坑儒。而且為了削弱六國的軍事力量,防止其人民叛亂,於是收天下之兵,溶鑄而成十二銅人。

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他在位年間並沒有冊封過正式的皇后,他的生母趙姬與假宦官勾結私通,禍亂後宮,作風不正。他曾經深為其母的不當行為而感到憤怒與羞恥,這也許就是導致他一直沒有冊立皇后的一個原因吧!

他曾經以為秦國統一天下之後,只要憑藉崤山函谷關以及黃河這樣的天然屏障,使得關中之地固若金湯,可以保萬世子孫延續基業。可‘’坑灰未冷山東亂‘’,從不讀書的劉邦卻依然打入關中,俘虜了秦朝最後一個帝王孺子嬰,這應該是他怎麼也想不到可能發生的事吧。

似乎在古代的幾個胸懷壯志而又志未盡酬的帝王身上都有著一個共同而又獨有的特點,那就是求尋長生不死之術。如開創貞觀之治唐太宗,遠征異域的成吉思汗都曾迷信世上有不死的長生久視之術。當然最早的依然還是要追溯到秦朝。在秦始皇晚年的時候,他也開始迷信神仙之術,妄求長生不死,但最終卻未能如願以償,最後一次出巡時死在了途中一個名叫沙丘的地方。

那一年,四十九歲的嬴政合上了疲憊的雙眼。馬不停蹄的奔波忙碌結束了,宵衣旰食的工作結束了。他是一個國家主義者,而非人本主義者。他不負祖宗,不負家國,不負時代,不負臣僚,卻負了百姓,負了親人。他的成長,始終貫穿著恐懼與不安,少有溫情。他的內心,從未擺脫孤獨。強烈的自尊心與認同感需求,讓他萌生了無窮的功業慾望。

他雖然創下了史無前例的功績,實現了華夏的大一統,但由他締造的大秦帝國卻在歷史上僅僅存在了36年,不得不說是個短命的王朝。這也顯示了他做人的失敗之處,他成就了自己,卻忘記了對後世子孫的培養。

他不立皇后,不立太子,弱化宗室,無視親貴。信任戰友而防範家人。這是他最大的失策和命門,恰恰被趙高和李斯,及年齡閱歷上最沒有威脅的公子胡亥所利用。他費勁心機維護的帝國,轟然坍塌的導火索,正是他始終不願面對的接班人問題。結果,他的子女後來被盡數屠戮。

當人們提及秦始皇的時候,只談‘’焚書坑儒‘’,只談‘’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顯然對這位偉大的帝王缺乏公平,在我看來,他對中華文明的功績,遠遠不是他那些(史書所載的)過錯所可以企及的——在之前,曾經與一些友人談及過,中華文明應當如何走出‘’西方中心論‘’式話語權的影響,重塑民族自信,想來,對於這位偉大帝王的評價,或許會是異常重要的一步。

最後,請允許我用一段話讚頌始皇帝:

廢分封,行郡縣,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興修水利,造福萬民,萬里長城,護佑華夏,南征百越,北擊匈奴,併吞八荒,威震四海,開萬世不朽之功績,奠世界大國之根基,開天闢地,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