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美麗山河】古代神話中的維納斯,美麗與愛情的完美結合!

在古代人的眼裡,這個由星宿演變而來的神話人物,擁有男神和女神兩種形象。身為男子形象的他,是陰陽家眼中主掌殺伐,動則天下大亂的武神;是春秋戰國時期,大秦帝國王室一脈的象徵;是古代民間信仰中,道教五位星君之一。

而作為女子形象的她,則是傳統神話中,頭戴雞冠花帽,身穿黃裙懷抱琵琶的美麗仙子;是被古希臘人奉為美麗和愛情化身的海洋女神阿佛洛狄忒;是羅馬人夢想中,最美麗和偉大的女神維納斯。

同時它也是自然界中,一顆永恆的星辰。在《詩經》中有對它的歌頌:“東有啟明,西有長庚。”在《史記》中有對它的記載:“察日行以處位太白。”在《漢書·天文志》中,也有對它的描述:“太白經天,乃天下革,民更王。”

但無論是作為神話傳說中的人物,還是作為天穹上的一顆星辰,都有一個共同的稱號——太白金星。而人們對他最熟悉的印象,就是《西遊記》中那一位鬚髮皆白面容慈善的老者,這也是他最終的形象定格。可是如果要論起這個形象的由來,那麼便涉及到了以上所說的諸多資訊。

由星宿到戰神的演變

太白金星在天上對應的星辰,就是今天所說的金星,是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之一。從地球上的角度觀看,在夜空中它的亮度僅次於月球,尤其是在清晨與黃昏時最為明顯。

一般在日出之前它會出現在東方的天空,因此古代人稱之為“啟明星”;然而到了日落時分,它又會出現在天空的西北方位,故此它又被稱為“長庚星”,而又由於西方在五行中屬金的原因,所以也被稱為“金星”。

秦襄公

直到春秋時期,這一顆星辰才真正擁有了神話意義。當時周朝禮樂崩壞,諸侯肆意橫行,不再聽從周天子的調令。之後周幽王被西方犬戎族所敗,秦襄公舉兵相救大敗犬戎族,因而被周幽王封為一方諸侯,此封地於西垂。

根據《史記·秦本紀》所述,秦王室為白帝少昊一脈之後,所以自稱為“白帝子”。又因封地於西北,上與“金星”對應,故而白帝少昊的傳說逐漸與之相互融合。

如《史記集解》中有記載:“應劭曰,秦襄公自以居西戎,主少昊之神,作西畤,祠白帝。至獻公時,櫟陽雨金,以為瑞,又作畦畤,祠白帝。少昊,金德也。”

可見西方長庚星宿與秦王室的祖先少昊,在五行中具有同樣的屬性,而這也正是他們相互融合的開始。《尚書·洪範》稱:“金曰從革。”意思就是五行當中,“金”意味著變革之勢,具有改天換地之意,而且金屬之物也多用於殺戮之器。根據這些特性,“金”便具有了一種殺伐戰亂的象徵。

之後隨著秦國日益強大,以無比狂猛之勢橫掃六合,統一了整個天下,因此白帝少昊一脈,也逐漸被人們當作了戰神。而與之對應的長庚星宿,也隨之擁有了同樣的形象,直到秦朝滅亡依然沒有改變。

漢高祖劉邦

如《史記·高祖本紀》中所言,秦朝末年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時,就有人傳言劉邦為赤帝之子,將白帝之子斬於劍下。《史記集解》中更是明確寫道:“赤帝,堯後,謂漢也。殺之者,明漢當滅秦也。”

但是秦朝雖然為劉邦所滅,可關於長庚星宿,也就是太白金星主戰亂的傳說,卻一直流傳了下來。譬如《洞淵集》卷七曰:“西方金德星君,金之精,白帝之子。主刀兵將軍肅殺之威。”

在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前,太史令傅奕還曾密奏唐高祖:“太白見秦分,秦王當有天下。”透過這些事蹟,就能夠證明太白金星從星宿到戰神的演變,然而在歷史上,這樣的變化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從戰亂之神到文弱仙人的轉變

太白金星的人物形象,之所以會再次發生轉變,其實和唐朝的一位詩人有著莫大的關係。在唐朝時期思想和文化相對來說都比較開放,是所有封建王朝中最為開明的時代。也正因如此,宗教文化在這個時期得到了空前發展,使許多文人墨客都沾染了幾分道教文化的色彩。

李白

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當時賀知章拜讀過他的《蜀道難》之後,忍不住讚歎:“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而且在一些野史和傳說中,也記載著許多李白和太白金星相關的故事。據說李白的母親在懷孕時,曾經夢見天上的太白金星墜落,進入她的腹中,此後不久便生下了李白。

由此可見太白金星在當時已經成為了文人的象徵,具備了相當濃厚的文藝氣息。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轉變,同時也意味著傳統文化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從以戰亂為主的時期,步入到了精神文明高度建設的時代。

也正是從此時開始,太白金星開始擁有了比較具體化的人物形象,而他的原型正是大詩人李白。但此時依然沒有出現供奉太白金星的廟宇或者神祠,也就是說唐朝時期的人們,對於太白金星體型外貌等特點,並沒有十分細緻的刻畫,只是有一種仙風道骨的大概印象。

直到宋朝時期,才出現了歷史上第一座太白祠,從此太白金星也被正式列入了道教神仙的範疇,也定格了他慈眉善目的老仙人形象。同時在這個形象中,也包含了更多的元素。

太白金星最終的形象,是傳統文化與外來神話經過陰陽調和的結果

根據上文所說,唐朝是一個非常開放的朝代,尤其是對於外來文化,更是採取了一種海納百川的態度。據有效史料記載,唐朝時期的絲綢之路,達到了歷史上最繁榮的狀態,當時的大食、東羅馬帝國等歐洲國家,與唐朝有著非常密切的經濟和文化往來。

在德國曆史學家郝爾曼的《中國與敘利亞之間的古代絲綢之路》一書中明確寫到,中國古代的絲綢之路是一條連通南亞、西亞以及歐洲、北非的陸上通道。也就是說古代中國與當時的羅馬、希臘等歐洲古國,存在著較為頻繁的交流。

那麼與此同時,古希臘和羅馬的神話,也透過這條絲綢之路,流傳到了這片古老的東方大地。再加上古人對於天上的星辰,都具有同樣的崇拜和嚮往,可以使彼此之間找到很多的共同點。其中太白金星,就是兩種不同文化中,共同存在的一個特殊亮點。

因為在古希臘和羅馬的神話故事中,都和中國古代神話一樣,擁有關於這顆星辰的傳說。然而不同的是,在希臘神話中她是身為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的美麗女神——阿弗洛狄忒。而在古羅馬人的傳說中,她是小愛神丘位元的母親——維納斯。

受唐朝時期開放風氣的影響,古人在接觸到這些外來元素之後,並沒有選擇排斥和否定。而是用傳統文化中的陰陽理念,將之進行了一次偉大的融合。

因為在中國的傳說中,太白金星雖然大都是作為男子的形象出現,最初時期象徵的是至剛至陽的戰神,後來是仙風道骨的仙人。但是在古籍《七曜禳災法》的描述中,太白金星卻是一位穿著黃色裙子,戴著雞冠,演奏琵琶的女性神仙。這樣一來就為太白金星形象的融合,找到了一個依據和突破口,很好的接納了這兩種外來神話。

按照陰陽理念中男子為陽,女子為陰的說法,太白金星的兩種神話形象,無疑是處在對立面的。但是陰陽哲理的最大特點,就在於可以統一、對立和互化。所以在古人的眼中,陰陽兩面是可以相互融合,並且形成統一和互化。

而經過陰陽調和之後的太白金星,也就形成了慈眉善目的老仙人形象。因為在這個形象的身上,既可以體現出男子的陽剛之氣,和仙風道骨之感。同時也能夠體現出女子的柔和之態,和溫柔之性。不過這也只是外貌上的融合,而在明代著名神魔小說《西遊記》中,太白金星的身上,卻體現出了一種思想上的融合。

《西遊記》中的太白金星,是現實與思想結合的產物

在明朝時期,中國的道教神話體系已經發展得十分完善,包括太白金星在內的各路神仙,都具備了比較完整的人物特點。比如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等,而且《西遊記》也都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這些人物特性,可是唯獨對於太白金星的人物性格,做出了很大的改動。

因為在歷史的演變中,不管太白金星作為戰神還是文人,他的性格特點一直都是比較積極的主戰派。比如在《廣異記》中,他就是一位可以召喚神虎作戰的“太白山神”。可是在《西遊記》中,太白金星卻變成了一位和事老的形象,就像對待孫悟空的問題上,太白金星總是勸玉帝用招安的手段,避免引起戰端。

《西遊記》的作者之所以會這樣安排,是因為受到了當時明朝現狀的影響。據《明史》記載,明朝嘉靖年間可謂是多事之秋,“南倭北虜”成為了明朝最大的隱患。蒙古俺答汗長年寇邊,於嘉靖二十九年舉兵入境兵臨都城之下,東南沿海一帶,也一直長期遭受倭寇侵略,數十年難以平息。

吳承恩

而《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則親眼見證了這一段紛亂的歷史程序,看到了天下百姓水深火熱的生活。所以那個時期的人們,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戰亂,當然也包括吳承恩在內。也正因如此他才在《西遊記》中,刻畫出了一位可以憑藉三言兩語,就能夠平息一場戰亂的太白金星。

這樣的人物形象代表了當時的人們,那種追求和平的意願和思想。希望統治者能夠採用懷柔的政策,讓天下恢復到安定的狀態。而且《西遊記》中的太白金星,和以往歷史形象中的性格反差,也正是為了更進一步突出,這種嚮往和平的心情。

也就是說作者把一位主掌殺伐的戰神,轉變成了一位可以為世間帶來安寧的和平使者。他這樣做的用意,就是為了表達一種渴望天下太平的意願。

同時太白金星在《西遊記》中,還兼具了救苦救難的特殊使命。在原著第十三回,太白金星就曾在雙叉嶺搭救過唐僧的性命,將他從妖怪的洞穴中救了出來。而且在之後的取經過程中,太白金星也曾多次在危難關頭提醒唐僧師徒。

由此也就更加體現了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人們心中的期盼。因為人只有在危難的關頭,才會幻想得到神靈的保佑,這是一種最沒有希望的期待,同時也讓人看到了,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究竟有多麼無奈!

這意味著他們對現實已經失望到了極致,才會轉而在虛幻的神話中,尋求神仙的庇護。此時的太白金星已經與之前有了本質上的區別,他雖然是美好意願的化身,但卻也把現實照映的如此蒼白,深刻揭露了明朝嘉靖時期,天下百姓的苦難生活。

《西遊記》中的太白金星,可以說是人們的思想與現實相互結合的產物。在黑暗中期待光明,在地獄中仰望天堂,在充滿苦難的現實中,嚮往著和平與安定!這就是《西遊記》原著中,太白金星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