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範睢為什麼要殺死自己的親生兒子白起?只因他對自己的父親一見鍾情

說起武安侯白起,人人都說他是一代戰神。他自幼熟讀兵書,從一介武夫逐漸成為武安侯,一生征戰沙場從無敗績。在大秦帝國,白起是當之無愧的開疆拓土之能將。其餘六國聽到白起之名,無不聞風喪膽。

然而,白起縱然在戰場上銳意馳騁,殺伐決斷,最終卻沒有逃脫自古以來功高震主的武將必死的命運。而最終導致他被賜劍自盡的原因,就是政敵範睢那簡簡單單的九個字。

經過秦孝公與秦惠文王兩代帝王的勵精圖治,大秦帝國已經發展到足夠強大。其餘各國不過是囊中之物,只等著時間來慢慢消化。到了秦昭王時期,昭王繼續推行商鞅變法,啟用更多平民出身的有用之人,而這些人後來確實成為大秦帝國的中堅力量。昭王十二年,秦國制定擊敗三晉的戰略,戰略一定,差的就是人才。正在用人之際,白起應運而生。

他少年得志,剛剛出入戰場便已經有了大將風範,雖然年輕但卻不輸歷經百戰的老將。相國魏冉慧眼識珠,著力推薦白起,白起自然不會讓他失望。伊闕之戰,白起斬獲二十四萬魏韓聯軍首級,奪取五座城池。

正是這一戰,使得白起聲名鵲起,升為國尉。隨後,秦與楚國交戰,白起一路勢如破竹,直逼得楚王獻城求和。白起火速推進,楚國最終一蹶不振,終於被秦國吞併。

白起最讓人熟知的,當屬長平之戰。當時趙國強盛,是六國當中唯一有可能與秦國抗衡的國家。儘管當時秦昭王在第一次被趙國挫敗之後,採取了“遠交近攻”的策略,趙國暫時無恙,但是對於秦昭王這樣一位志在一統天下的的君主來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秦趙之間,必有一戰!昭王四十七年,因上黨郡的歸屬問題,秦趙兩國矛盾激化,雙方在長平對峙。趙國主將為老將廉頗,同樣為戰神,廉頗有著敏銳的觀察力。他閉城不出,只等著最有利的時機,一舉擊敗秦軍。然而趙孝成王年輕氣盛,以為廉頗懼戰,一怒之下臨陣換將,改由紙上談兵的趙括主戰。秦軍得知趙括為主將之後,臨時秘密調換了將領為白起。

這一次,趙括帶走了趙國上下全國積蓄,結果在長平,他不聽身經百戰的廉頗建議,反而聽信趙孝成王的話,火速出擊,結果趙軍被圍困長平四十六日,水糧皆斷。根據《史記》記載,因為極度飢餓,趙國將士紛紛互相暗害食肉。最後四十五萬投降武安君,卻被武安君全部活埋,僅僅留下了兩百兒童回國報信。

那個時候的白起,就是大秦帝國派去收拾其餘六國最有力的爪牙。有人說他坑殺趙卒四十五萬,冷血無情。可是,白起這一做法確實對六國起到了極大地震懾作用。趙國經此一役,再也無力與秦國抗衡。自那時起,六國之中再也沒有能與大秦相抗衡的國家。一統天下,只是時間問題。

而白起在大秦統一六國的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磨滅的。他用兵如神,英勇善戰。他深諳人心,知己知彼。從伊闕之戰到鄢郢之戰,從化陽之戰再到長平之戰,白起的戰略部署從無失誤,為秦國建下了不世之功。這一點,秦王自己自然也知道。

身為手握重兵的武將,最怕功高震主,然而如白起這種戰神,卻連這樣簡單的道理都不曉得。他只知道,攻打邯鄲勢如破竹,攻下趙國指日可待。而秦昭王卻與宰相範睢別有用心。他們及時鳴金,命他速速返秦。

白起心中滿是不甘,但是為將者,並不能違抗上命。白起只好將唾手可得的趙國首都邯鄲再還回去,第二年秦昭王命白起掛帥,再次征討趙國,白起直言已過了最佳戰機。秦昭王認為白起藐視君主,二人數十年不和。最後一次,秦昭王明知必敗,但還是命王齕掛帥出征,白起不知秦王試探自己的真意,仍是直言,“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

正是這句話,讓秦昭王勃然大怒。他命白起出徵,白起只好稱病。秦昭王命白起的政敵範睢去看望他,範睢回來後說:“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這九個字,殺人於無形。有餘言?是什麼餘言?可憐一代戰神白起,建功無數,最後落得個飲劍自盡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