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旅遊

[網路媒體走轉改] 張軍鋒: 病蟲防治早,危害損失小,科學防治

“病蟲防治早,危害損失小,一定要科學防治!”

3月16日上午,記者來到驪山深處的穆寨街辦,在路旁山坡的一片麥地裡,見到了面板黝黑,彎著腰正仔細檢視病蟲害的農業科技工作者,他正是臨潼區植保站站長張軍鋒。

2002年7月,張軍鋒從西安市農業技術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臨潼區農技中心植保站上班。張軍鋒出身於農村家庭,親眼目睹了山區群眾糧食種植的不易,如果再遇上病蟲危害、糧食欠收,那忙活一整年的農民,甚至連最低生活保障也成問題了。張軍鋒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暗下決心,當好糧食豐收的“守望者”,盡己之能幫助農民豐收增產。

農業工作艱苦而繁瑣,病蟲測報、防治更非一朝一夕的事。他堅持紮根在田間地頭中,這一堅守,就是19年。這19年來,他白天堅持走田間、訪農戶,認真做好田間病蟲調查,無論酷暑嚴寒,足跡遍佈臨潼鄉間田野,晚上經常加班整理測報資料,堅持寫病蟲情報。多年來,準確預報了鏽病、白粉病、蚜蟲、蜘蛛、粘蟲、地下害蟲等突發性和常發性蟲害的發生趨勢和發生程度,預報準確率達90%以上,為群眾及時開展病蟲害防治和糧食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為了減輕病蟲危害,農業增產、農民豐收,我們農技人員再苦再累也值了。”張軍鋒說。

2020年3月,他帶著植保技術人員下鄉做田間病蟲調查,最早在山區街辦發現了小麥條鏽病發病田塊,病情從最初的零星發生逐漸開始擴散流行。

“小麥條鏽病流行速度快,發病面積大,危害重,咱們要趕緊弄清病蟲害發生的具體地方,抓緊時間防治。

”張軍鋒說一定要打贏這場豐收戰。

他說到做到,50多天來,他每天帶領植保技術人員上山下溝,爬坡過河,實時掌握田間病害發生第一手資料,加班制訂防治方案,加緊開展防控技術培訓。

最終,透過他們的不懈努力,換來了臨潼糧食不減產,農民豐收的大好局面。

為了充分做好田間病蟲調查,提供準確的病蟲害趨勢報告,張軍鋒和他的植保技術隊員走遍了臨潼區23個街辦所有村落。

“在我這託管了1200多畝土地,如果沒有農業專家對小麥病蟲害的及時指導防治,我和這些託管農戶的損失就不敢想。”位於新市街辦的晟農合作社負責人李二紅告訴記者,去年3月張軍鋒帶領植保隊員們做田間病蟲調查時,在他管理的地裡發現了5—6畝小麥條鏽病,張軍鋒及時幫助指導防治了3次,全面有效控制了病蟲害發生,託管農戶經濟損失減少了至少24萬元。

藏糧於技,興農於技。為了讓廣大農民朋友掌握更多農業知識,實現科學種地,促進糧食高產豐收,張軍鋒每年帶領植保技術人員主動到街辦、田間地頭傳授農業和植保技術。他和隊員們走到哪裡,就將農業植保技術傳播到哪裡。經過十幾年的田間觀察和研究,他積累了病蟲測報工作大量詳實資料,發表多篇論文,其中2016年—2018年參與《櫻桃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整合推廣》論文,獲得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三等獎。

“目前,我們農技中心有20多名農業技術專家,分別帶領植保、農技、蔬菜、土肥、區域站等5支農業科技工作隊伍,行走於臨潼區田間地頭,現場為農戶提供農業技術指導服務,迎戰春耕備耕。”臨潼區農技中心主任房浪濤說,下一步,他們還將在育種、栽培、灌溉、病蟲害防控等農作物生產的各個環節,培養出更多“鄉村農技專家”,夯實“三農”基礎,促進農業豐產、農民增收,助力臨潼實現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