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旅遊

海南曾花費8億, 耗時6年才建成, 108米高的“南海觀音”, 到底值不值?

華夏傳承五千年,3000年封建王朝中,歷代皆少不了一個“外來”宗教的影響,即源自古天竺的佛教;據史料記載,先秦時代就有佛教徒的影子,也有說漢代傳入中土的。

不管怎麼說,佛教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歷史程序,直到今天,佛教在華夏大地上依然十分興盛。

如今,敦煌佛窟、樂山大佛等,早已成為佛信徒和各路遊客的必去之處;20世紀末,海南也建起一座高108米的巨型“觀音像”。

嚴格來說,海南“觀音像”算不上歷史遺蹟,其始建於20世紀末;當時耗資8億,整建了6年時間,這才促成了如今高達108米的“南海觀音”。

單說“108米”,這是什麼概念?

今天看,高樓大廈到處都是,“108米”似乎不算什麼,但放在“雕像”上,那感覺就很不一樣了;對比著講,著名的“樂山大佛”才71米高,這就已經是曠古爍今的大工程了。

而且,“樂山大佛”並不是單獨的個體,它背靠青山,鑿石而建;再看“南海觀音”,這尊佛像可是無依無靠,硬生生聳立起來的,建造難度比“樂山佛”大得多。

這麼大的“觀音像”聳立在海南三亞,其震撼可見一斑。

簡單來講,海南三亞的“南海觀音”通體潔白,背靠大海,遠看好似海天間,托起一尊如夢如幻的“聖佛”。

尤其今天,如果在三亞住宿,每天醒來就能看到“南海觀音”,真好似心靈被淨化了一遍,那種“聖浴”的感覺,甚至用語言難以形容。

如此美景雖好,但“南海觀音”也曾引起不小的爭議;而且,最初的“南海觀音”並不是用來供奉的,而是“城市地標”。

20世紀末,當時的海南還不是今天的樣子,三亞用“一隅之地”來形容也不過分;就當時的“三亞”來講,正處於奮力發展的緊張時期,各項建設都需要鉅額資金扶持。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還要擠出8個億,去建一座“不實用”的佛像?

8個億,如今看似乎不算多,但在20世紀末可就不能這麼講了;那時的“8億”,別說讓三亞全額承擔了,就是“海南”也掏的摳摳嗦嗦。

其實不僅“海南”,放在全國都引起好一陣轟動,一時間“勞民傷財”、“鋪張浪費”等聲音層出不窮,央媒也曾跟蹤報道。

仍以今天的眼光看,“南海觀音”不能說是鋪張浪費,相反的,這尊108米的巨型佛像還促進了海南、三亞的旅遊業,極大推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但就當時來講,“南海觀音”真沒什麼實際作用,反而會帶來諸多弊端;先說“旅遊業”,這尊108米高的巨大佛像,意味著人們要在幾公里外才能看清其全貌。

今天的“南海觀音”是要收門票的,但當時不少人腦筋轉不過來;自古習慣於“進廟拜佛”的人們,如今卻要遠遠瞻仰,根本沒有“收門票”的條件,“不收門票”怎麼搞旅遊?

還不止,“南海觀音”對環境也造成了不小的汙染。

最突出的問題是,“南海觀音”太過巨大,直接影響了海洋魚類的遷徙和方向感,甚至會導致“魚群死亡”,這還沒說引出的連鎖反應。

往小了說,“南海觀音”高達108米,耗時6年才完工,如此巨大的工程,產生的建築垃圾也是非常巨量的;這麼多垃圾,可不是“扔海里”就能解決的問題,這還沒完。

還是因為“南海觀音”太過巨大,以至於超過了重要海上設施“燈塔”的高度,專業知識就不講了,總之嚴重影響了海上交通。

這些還只是“可預見”的汙染,全面分析,“南海觀音像”造成的弊端更多;或因如此,直到今天仍有不少人批評其為“面子工程”。

不管輿論怎麼說,“南海觀音像”最終建了起來,誰也沒想到,這尊“不能收門票”的佛像,竟然真的將三亞打造成了一座旅遊城市。

簡單來講,那個年代裡,“不收門票”吸引了更多人來到三亞,不僅是佛教徒,還有世界各地的人們,他們抱著獵奇的心態,不遠萬里來瞻仰這尊108米高的巨型佛像。

來的人多了,就要“吃喝住買”,如此直接拉動了三亞各行業的快速發展;也不管屬不屬於旅遊行業,整個三亞,甚至海南以及周邊地區,各行業就這樣都活躍了起來。

如今的“南海觀音”依然矗立在海天一色之中,隨著各項設施的不斷完善,“賣門票”也終於實現。

但要強調一下,賣門票只是小錢,“觀音像”給海南、三亞帶來的經濟效益,可不是一串數字就能體現的。

一言以蔽之,當年的“8億”沒白花,甚至有人說:海南有了“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才能快速發展;據傳,自從有了“南海觀音”,連臺風都繞著三亞走,是真是假各有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