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做了五張對比圖:梁山馬軍五虎將的兵器,跟宋朝兵器譜有何不同?

宋朝富而不強,指的是宋軍的戰鬥意志而不是軍隊人數和武器裝備。

開啟宋朝官修兵書《武經總要》,就會發現宋朝其實可以算是冷兵器發展的一個巔峰時期,甚至熱兵器也已出現了萌芽:地雷、火焰噴射器都已成建制裝備部隊,他們不太常用的突火槍,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型火藥武器,也可以說是步槍的始祖。

讀者諸君都知道,《武經總要》是宋仁宗趙禎命令曾公亮和丁度主持編修的,曾公亮當過知制誥、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參知政事、樞密使、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是不折不扣的“曾相爺”,丁度當過樞密副使、參知政事,也是副宰相級別。

正副宰相主編兵書,說明宋仁宗趙禎對武備還是比較重視的,《武經總要》也曾一度位列《武經七書》(原本是《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六韜》《司馬法》《三略》《尉繚子》《李衛公問對》,不知《武經總要》取代了哪一本),成了歷朝歷代軍事家與所有軍官的必修課本。

筆者花了不多的錢,買齊了這些兵書,雖然看得不是很懂,但是《武經總要》中生動詳實的圖片,卻能讓人一目瞭然,我們甚至可以找到“梁山馬軍五虎將”所用的兵器,只看《武經總要》,就能知道大刀關勝、霹靂火秦明、雙鞭呼延灼用的青龍偃月刀、狼牙棒、雙鞭是什麼樣子了——雖然稍有不同,但卻是萬變不離其宗。

首先我們來說馬軍五虎將之首大刀關勝,他在小說中用的是“青龍偃月刀”,並且據說是傳自漢末三分時期的義勇武安王關羽的嫡派子孫。

關勝的大刀很厲害,在歷史上也確有其人,《宋史》和《金史》中都有關勝的名字:“

有關勝者,濟南驍將也,善用大刀,屢出城拒戰兀朮。”

關勝用大刀,這在正史和演義小說中的記載是一致的,他用的“偃月刀”也確實是宋軍制式兵器,這一點在《武經總要·前集·卷十三》中有明確記載,而且是有圖有真相(下文圖譜均出自該篇,不再一一註明):

“此皆軍中常用。其間健鬥者,兢為異制以自表,故刀則有太平、定我、朝天、開山、開陣、割陣、偏刀、車刀、七首之名,掉(刀)則有兩刃、山字之制,要皆小異,故不悉出。”

透過上面的描述和圖譜,我們可知關勝的偃月刀為宋朝將領常用的兵器,九紋龍史進的三尖兩刃刀就是“掉刀”、呂方郭盛用的是“戟刀”。

後漢三國時期知否已經有了長柄大刀,這一點我們且不去管它,我們只需知道一點就行了:在二十四史中,長柄大刀的名將數不勝數,直到明清兩朝,舉大刀還是考武狀元的重要加分項,能用百斤以上大刀上陣殺敵的也不是沒有,比如明朝的劉綎、清朝的吳三桂,用的大刀好像都不止八十二斤。

人類戰爭中最早用的武器,是石頭和棍棒,然後才有了長槍和大斧,只不過長槍的花樣繁多,名字也不盡相同,我們只能稱之為槍族兵器:青銅時代的矛、鈹(pí)、殳(shū),後來的槊、矟,都可以劃歸此類,其不同之處,就是槍尖的形制和木杆的長短。

梁山馬軍五虎將之二的豹子頭林沖,用的就是槍族兵器,而且是一直在用——風雪山神廟用的是“花槍”,大戰高唐州用的是“點鋼蛇矛”,大戰河南河北節度使王煥的時候,兩人都用長槍:

“一個屏風槍,勢如霹靂;一個水平槍,勇若奔雷。一個朝天槍,難防難躲;一個鑽風槍,怎敵怎遮。這個槍使得疾如孫策,那個槍使得猛似霸王。”

所謂“長蛇”、“蛇矛”,已經有人考證出是“長槊”、“矟(shuò)矛”的近音訛誤,於是我們可以肯定: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用的,可能就是“素木槍”或“鴨項槍”、“鴨嘴槍”。

林沖是精銳禁軍的武術教官,用的當然是宋軍制式兵器,東平府兵馬都監董平用的雙槍,在《武經總要》中也能找到原型器圖:雙鉤槍、單鉤槍、錐槍、梭槍都是短槍,還有史料說抗金勇將岳雲用的,就是一雙錐槍。

短槍作為近戰武器,兼具了長劍短棒的功能,特別適合在雲梯攻城時使用,槍上裝鉤,就是為了能搭住城堞飛身上牆。

霹靂火秦明的狼牙棒,並非金兵專用。從宋朝開始,隨著冷鍛甲的出現,刀槍之類的突刺砍殺兵器殺傷力下降,打擊兵器大行其道,即使是火藥武器已經發展到新高峰的明朝,狼牙棒仍是明軍最常用的兵器之一,用狼牙棒對付韃靼、瓦剌的彎刀,具有碾壓性優勢。

秦明用的狼牙棒,跟《武經總要》中的描述一模一樣,這種製造方式,一直到今天也沒有變,不久前還曾在雪域高原大顯神威——再肥胖的咖哩大象,也禁不住三狼牙棒。

按照《武經總要》的描述,花和尚魯智深用的禪杖,其實也是棒的一種:

“取堅重木為之,長四五尺,異名有四:曰棒、曰輪、曰杵、曰杆。有以鐵裹其上者,人謂訶藜棒。植釘於上,如狼牙者,曰狼牙棒。本末均大者,為杵;長細而堅重者,為杆……大抵皆棒之一種。”

跟狼牙棒一樣,鞭鐧之類的打擊兵器,也是宋軍制式裝備,這些兵器對付金軍的重甲騎兵,往往會產生刀矛所難以達到的殺傷力:

“鐵鞭、鐵簡,兩色。鞭其形,大小長短,隨人力所勝用之。人有作四稜者,謂之鐵簡,言方稜似簡形,皆鞭類也。”

梁山馬軍五虎將中的雙鞭呼延灼,在歷史上也確有其人,而且是兩個:一個叫呼延綽,一個叫呼延通。

呼延綽是种師中部將,呼延通曾跟著韓世忠抗金。呼延家族這兩個將軍的戰績與本文無關,而且筆者都寫過,就不再細說了,咱們要說的是呼延灼用的兵器,跟《武經總要》的描述完全一致,都是“竹節鐵鞭”。

?施耐庵和羅貫中都曾經做過張士誠的謀士,似乎既是文學家又是軍事家,他們筆下的大戰爭和小戰鬥,都有一定的歷史依據。《水滸傳》雖然沒有《三國演義》那樣氣勢磅礴,但從中也能瞭解到一些古代冷兵器知識,在對兵器描述這方面,《水滸傳》要遠勝《隋唐》——隋唐英雄們的兵器重得離譜,八百斤的大錘,一百多斤的雙鐧,且不說能不能拿得動,就是戰將能拿得動,戰馬也受不了。

咱們前面說的梁山馬軍五虎將,在歷史上都是真實存在的,他們使用的兵器,也能從宋朝兵書中找到圖譜,甚至梁山好漢中的奇門兵器如吳用的鐵鏈、黃信的喪門劍,也能從古代兵書中找到原型。

馬軍五虎將的兵器並不另類,但是被宋江扛出鋤頭感覺的朴刀,筆者一直沒找到兵書中的記載,在這方面有深入研究的讀者諸君,或許可以為大家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