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講經說法】佛教的含義:佛教的層面來探討佛教的層面來談功德

以下文字根據中國民商書院院長揚子宣講《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錄音整理:

何為功德?我們今天將從佛教的層面來探討“功德”的含義。

南朝時,達摩祖師從印度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宣揚佛法,在當時的都城與梁武帝會面。若達摩祖師度化了梁武帝,那便可以在全國推行佛教,開闢全國百姓學佛的局面。

於是,韋刺史向六祖叩問,當年達摩祖師開始度化梁武帝時,梁武帝問祖師:我一輩子都在建造寺廟,敕度僧人、佈施財物、佈施齋會,這些善行有沒有功德呢?

在之前的講述中,我們曾提及梁武帝此人。梁武帝,名蕭衍,因其好佛、禮佛,興建了大量的寺廟,所以寺院也稱為蕭寺。唐代詩人杜牧的《江南春》中寫道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描述的正是南朝梁武帝統治時,京城一帶所遺留下來的眾多寺廟的景色。

面對梁武帝的提問,達摩祖師就開誠佈公地回答:毫無功德。對此,韋刺史不明白為何達摩祖師會如此回覆,於是向六祖尋求解答。

《金剛經》裡提到“不住色佈施”,這是什麼意思呢?比方說,我們如今經過城市的地下通道,會遇見一些沿街乞討的殘疾人,或跪著,或坐著,前面還擺放著一個小缽子用於裝別人佈施的錢財。我們生起憐憫之心就順手掏出五元、十元,或五十元、一百元。我們不妨反問一下自己,當我們掏出錢時,會不會想知道這位乞討者是從哪裡來的?多大年紀?若以後他發財後會不會給我回報?更多人給出的答案應該是否定的,是不求半點回報的,這就稱“不住色佈施”。

透過以上的例子,我們再反觀梁武帝是否有功德的問題,答案就顯而易見了。梁武帝自認為蓋了那麼多寺廟,養了這麼多僧人,理所當然認為自己是具有大功德的人,便希望得到達摩祖師的肯定。實質上,這正體現了梁武帝一種貪求的心理,貪念起就沒有智慧,也就沒有功德可言。

老子在《道德經》裡提道:“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甚愛”指的就是貪愛自己的名利,“多藏”指對財富的貪戀,貪戀名利與財富,終有一天都會失去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梁武帝是心存雜念,不懂得真正的佛法。他建造寺廟、敕度僧人、佈施財物、施捨齋飯,實際上是為了求福報,是一種名相上的追求,不能把求福報當做功德。

在與梁武帝的對話中,達摩便意識到當時與對方的緣分未到。他沒有留在當時南朝的首都南京,所以渡江離開京城(今南京),來到了今天的少林寺。今天的少林寺有一個文化遺存叫做“達摩洞”,當年達摩祖師就是在此面壁九年,在這裡傳法二祖慧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