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盤點清朝戲中經常出現的常識性錯誤,自稱諡號、自稱諡號、自殺

盤點清朝戲中經常出現的常識性錯誤一般有一下一些比較突出的:

錯誤1、自稱諡號

關於諡號的常識性錯誤,想來最經典的當然是被很多人說爛了的《康熙王朝》。

“我孝莊……”一出歷史老師都汗顏了。

古代社會地位特別高的人死後可以請清朝廷賜諡號。實際上就是清政府對於逝世的人給予的官方定論。好比,李鴻章死後諡號為李文忠公;曾國藩去世後諡號為曾文正公。

孝莊皇后死後,康熙帝為祖母上的尊崇諡號則為“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聖文皇后”,其簡稱則為孝莊文皇后。故而,孝莊太皇太后生前是不知道自己死後的諡號的,自然不可能會出現“我孝莊”這樣不知所云的稱呼了。

錯誤2、皇帝召見時,大臣呼萬歲

在不少清朝劇集裡,經常有某大臣進來見到皇帝便稱萬歲的情節。但實際上清朝大臣進門見皇帝,又是直接請一個跪安,接著說一句臣某某恭請皇帝聖安的話即可,而不是知乎萬歲。

一般滿洲旗人常稱皇上為主子,萬歲則是一般戲曲舞臺上的稱呼。後來到了清朝中後期之後,皇帝身邊的一些太監宮女等才能開始稱呼皇帝萬歲爺,但大臣還是絕對不允許如此稱呼皇帝的。

錯誤3、皇帝召見臣工時,太監站在皇帝左右

當臣工來向皇帝請示彙報具體工作時,是由太監挑起簾子放大臣入內。大臣進入後,太監則要自動退出門外等候。故而在清朝最常見的情況下,皇帝和大臣商討事宜,身邊是不會站著太監的。

錯誤4、“臣罪該萬死”“謝主隆恩”

清朝時候,大臣向皇帝彙報工作時,如果出現觸怒聖顏的情況,是不會出現大臣說“臣罪該萬死”一句的。

這時候實際情況是大臣需要摘下頂戴花翎向地上磕響頭,且頭必須擲地有聲方可。

反之,如若大臣得到了皇帝的表揚,則大臣要在原地磕個頭便可,也沒有電視劇中那句“臣謝主隆恩”一事。

錯誤5、所謂滿漢全席

實際上在清朝年間,皇帝或大臣設宴是沒有滿漢全席這類的說法。

那時候,由於滿洲旗人的傳統食品是燒烤類,故而一般比較正規的宴席之上,先是會呈上滿席的燒烤類食物,後來才會擺上漢席。

滿漢席其實是上菜的順序。

而到了民國時期,才出現了一些炒作滿漢全席的事例,但這只是企圖擴大自身的影響力。

錯誤6、大圓桌

在清那會兒,最常見的桌子其實是八仙桌,一般最多可坐6個人。而到了民國我國才出現了大圓桌,一般只坐9人,不能10人。這則是為了留下個口子來方便上菜。

錯誤7、“大人”一稱

清朝那會兒,京城裡三品以上的官員才有資格被稱為“大人”;三品以下的則不能。

故而知府不能稱之為“大人”,更低一層的知縣更是如此。

大多數影視作品裡縣令或知府都稱為大人,這其實是不對的。作為父母官的縣令,最常情況下被稱為“老父母”、“老父臺”,知府被稱為“太尊”,卻沒有“縣令大人”、“知府大人”一說。

錯誤9、漢人自稱奴才

其實在清朝時,奴才不是人人都能做的。稱奴才是滿漢洲旗人的特權之一,故而還代表著一種身份的象徵,並不是隨便人可以隨便用。

奴才一詞在這裡往往象徵著與帝王的關係親密,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圈內”。

錯誤10、當著慈溪面直呼其“老佛爺”

老佛爺的稱呼是慈禧太后後期出現的。但也是慈禧身邊一小部分近侍太監或者內務府官員在背地裡對慈禧的稱呼,這表示受慈禧寵愛或者與其關係親近,可即使這樣也絕不會有人當面如此稱呼慈禧太后“老佛爺”。

錯誤11、每日早朝

清朝皇帝上朝有其特點,上朝成為“叫大起兒”。而清朝的皇帝並不是每天都上朝,而且皇帝上朝的地方也並不是金鑾寶殿,而是乾清門的門洞裡。

清朝皇帝一般都是在乾清門門洞接見幾百位大臣,這叫御門聽政。

另外官員上朝挺慘,為了避免遲到,都是天不亮就起來。

錯誤12、移駕某某宮

清朝皇帝掀翻牌子,然後才有太監把這位妃子一絲不掛地用被子捲起來扛到皇帝睡覺的宮殿。一絲不掛是為了怕有人行刺暗殺。

故而某些劇中的“今日皇上移駕某某宮”都不大可能實現,沒有皇帝的召見妃子甚至都沒有資格覲見皇上。

錯誤13、皇后在皇帝在位時,自稱“哀家”

哀家,這是古時候戲曲裡的詞,是皇帝已經去世的皇后的自稱。其意為:可憐之人,無夫之哀。

故而這是隻有在皇帝駕崩后皇後才能如此自稱。

通常情況下,皇后對於皇帝自稱為“妾”,對臣子時自稱為“我”。這是有極嚴格的規矩區分的。但在影視作品裡,皇帝在位時,皇后就不管不顧大庭觀眾自稱“哀家”,這就實在是太可怕了。

錯誤14、本宮的亂用

本宮顧名思義便是一宮之主,換句話說只有一宮之主可自稱“本宮”。

皇太極的五官,分別是清寧宮皇后博爾濟吉特氏,關雎宮宸妃博爾濟吉特氏,麟趾宮貴妃博爾濟吉特氏,衍慶宮淑妃博爾濟吉特氏,永福宮莊妃博爾濟吉特氏。也就是說只有這五人才有資格自稱本宮,剩餘的皇太極的女人是無權如此的。

而太子也是可以自稱本宮的,因為太子是東宮之主。

故而本宮並不只是皇帝女人的專有稱呼,而也並不是只要是皇帝的女人都有權如此說的。

錯誤15、臣妾的亂用

臣妾的本意是天下的男女,特別指低賤的男女。

一般情形下,皇后和妃嬪與皇帝說話時自稱為“妾”“妾身”“賤妾”“小妾”等,極少會有自稱臣妾的情況。

錯誤16、人名的亂用

最經典的例子就是和珅。和珅全名為鈕祜祿和珅,和珅只是他的名字。但是拜一些經典的影視作品的叫法,現在和大人一詞已經深入人心,但實際上即使叫也該叫“鈕祜祿大人”。就算是再不濟好歹也叫人家“和珅大人”吧,這“和大人”就過分了。

錯誤17、清朝的髮式

清初年間,清政府頒佈剃髮易服令,要求漢人以及在其之下其他民族全部剃成女真髮式。漢人憤然反抗,故而造成有名的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等滿清鎮壓慘案。

清初期的髮式是金錢鼠尾,也就是後腦勺一撮頭髮而後垂直留辮子。

而現在有關清朝的影視作品裡德那種後腦勺大辮子則是在清朝末年才形成的,清朝早期和中期並不是如此的髮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