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藝術+] 張丹妮《有關表演的記錄》& amp; amp; 《有關表演的主題》

開幕 | Opening

2021/5/3, 15:00

展期 | Duration

2021/5/3-2021/5/18 週二 – 週日 Tue。-Sun。 10:00-22:00

地點 | Venue

西安美術館二層4號廳Hall 4, 2 / F, Xi‘an Art Museum

總策劃/藝術總監 | Art Director

楊超 Yang Chao

策展人 | Curator

李昕怡 Li Xinyi

主辦單位 | Organizer

西安美術館 Xi’an Art Museum

作品欣賞

張丹妮 《發熱的人》 27×39cm 紙本馬克筆 2017

張丹妮 《雙子》 100×150cm 布面丙烯 2021

張丹妮 《有關表演的記錄》 27×39cm 紙本馬克筆 2021

語焉不詳

我的繪畫和電影、剪輯、敘事相關。

在電影中,剪輯是指將不同鏡頭畫面根據不同邏輯方式進行拼接,用以製造敘事的電影語言之一。同時剪輯作為一種思考方式和觀看方式並不侷限於電影,只是電影的出現固定並強化了剪輯製造的觀看方式。在電影媒介出現之前,短篇小說集、新聞報紙、連環漫畫等媒介形式其實都具有類似剪輯的效果。我們甚至可以把閱讀短篇小說集的過程看作觀看文字化的劇情片,將每日報紙看作圖文並茂的紀錄片。

美國導演羅伯特·奧特曼就曾把雷蒙德·卡弗的短篇小說集Short Cuts(中文譯本《浮世男女》)搬上了銀幕,並以相同名稱為電影命名,但是他在電影中改變了敘事呈現的方式,將文字敘事撕碎穿插並整合成一個相互交織的整體。有意思的是,卡弗遺孀苔絲·加拉格爾是這樣解釋這個名稱的,“既是短片集,也是短鏡頭,更是人生之捷徑和細小的傷口”。這句闡釋和相同的名稱已經顯示出剪輯、文字寫作、影像敘事之間的關聯。

我們在美國畫家愛德華·霍珀的作品總體中同樣可以看到一種與《浮世男女》相似的趣味和敘事性,這些繪畫作品的組合就像是由單幀靜止影象組成的故事集。如果說以上和霍珀作品相關的論斷是一種關於同類趣味的聯想,法國作家菲利普·貝松的小說《情感淡季》和奧地利導演古斯塔夫·德池的電影《雪莉:現實的願景》則是直接將霍珀的繪畫作為新敘事的起點並反向使用其他媒介進行創作。兩者都根據霍珀的單張作品(比如《夜鶯》)或者一些作品整體來創造新的聯絡和新的敘事。

有意識的將剪輯作為一種觀看方式來強調,並將剪輯和敘事的關係本身作為作品主題的應該是美國超現實主義藝術家約瑟夫·康奈爾。他製作了一系列類似他的超現實主義拼貼盒子式的拼貼電影,其中最獨特的應該是1936年的影片《羅斯·霍巴特》。這部22分鐘的短片幾乎全是由1931年77分鐘的電影《東婆羅洲》剪輯而成,但是卻透過對原影像的重新剪輯製造了新的敘事和完全不同的影像氣質。

我的創作同樣關注剪輯、影象誤讀和敘事之間的關係。我的創作素材多來自於電影,並且我對透過鏡頭去看和用繪畫的方式再現“表演”非常感興趣,因此我的創作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當去掉電影中的原語境和邏輯敘事,僅僅將某一場景或特寫用繪畫的方式重新改編,這些畫面是否還能和觀者產生某種聯絡或者製造出一種新敘事。

另一個讓我感興趣的方面就是繪畫之外的其他視覺媒介是如何展現人的狀態或人類關係的,以及這種展現方式反過來對現實生活的影響。我會把這種觀察作為一項長期計劃,以後也許會根據這些畫重新創作一些新的作品,或者邀請他人根據這些畫寫一些東西,然後根據他們寫的東西進行再創作。這種巢狀式的透過被剪輯的影象和誤讀來產生新敘事和新影象的方式,也許可以表現出媒介文化對個體潛意識、視覺記憶及認知模式的影響。

張丹妮

2021年4月

關於藝術家

張丹妮

2005-2009 就讀於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獲學士學位;

2011-2014 就讀於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獲碩士學位;

2014-2017 任教於西安美術學院造型藝術部;

2017至今 博士在讀於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

參展經歷

2021 長安之音——西安青年油畫展,西安美術館;

2019 布里斯曼·西布魯克中國當代紙本作品收藏展,諾丁漢大學;

2019 第十二屆塞爾維亞學生繪畫雙年展,貝爾格萊德;

2017 中國高等美術院校紙本繪畫作品展,天津美術學院;

2016 中國筆記,英國科爾切斯特,米諾雷斯畫廊;

2016 當代中國紙本藝術展,英國伊普斯維奇,水井美術館;

2016 當代紙本藝術展,英國倫敦,聖馬里布教堂地下畫廊;

2015 素描的形態——中英國際素描交流展,西安;

2014 如日之升——首屆全國青年藝術家優秀作品展,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