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熱點】中華文明起源:美國學界主流看法,中國是初始文明

圍繞中華文明起源,何為美國學界“主流看法”?

20世紀早期,西方學界曾有觀點認為,世界古代文明只有一個初始來源。但現代考古發現,除南極洲外,每個大陸都存在初始性的古代文明。三位學者指出,認為世界文明只有一個來源的觀點是“完全不可信”的,已被西方學界摒棄。

羅泰說,美國學界普遍認可的觀點是:中國是一個初始文明,即在沒有來自其他地方的初始刺激的情況下,在世界某一個地方發展起來的本土文明。

羅泰說,毫無疑問,在東亞,在今天中國地理區域,中華文明有著獨一無二的本地起源,這是共識。但與此同時,另一個考古學共識也日漸清晰,那就是中國從未與世界完全隔絕。早期中華文明的形成在某些方面可能與世界其他地方的文化發展有關,隨著亞洲其他地區的考古進展,這一點越來越清晰。他認為,東亞和亞洲中部、西部等地區之間的早期聯絡,是目前考古學研究的前沿之一,人們對此有著巨大興趣。

慕容傑說,在考古學歷史上,考古學結論往往受到當時政治氛圍或民族主義需要的影響,並隨著時間推移,因應潛在的政治環境變化而變化,所有國家都經歷過這種情況。他介紹說,現代早期的中國考古多由西方學者進行或受到西方學者影響,當時認為考古“發現”的中國古代文化進步來自“高度發達”的中東地區的文化傳播。到20世紀30年代及二戰後,考古發現使得中華文明從新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的本土演變呈現出清晰的脈絡,過去的觀念得到糾正。但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關於中華文明內在發展特質的看法走向另一個極端,幾乎完全否定了早期中華文明與外國文化的任何文化接觸,認為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是在中國內部發展起來的。

慕容傑說,顯然,兩種各趨一端的解釋在考古學上都是不可能立住腳的。他說:“我不認為任何古代社會或文明是在完全孤立的狀態下發展的,任何文明由於人口遷移、貿易、戰爭、擴張以尋找更多資源等需求和其他原因,總會受到來自其他地區文化的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傅羅文說,美國從事考古學研究的人大都知道中國考古敘事有兩個方面。其一與農業的起源有關。在中國,存在北方和南方農業起源,北谷南稻,它們彼此有所不同,但可能相互交織。其二,關於中華文明起源的傳統敘事以黃河流域為中心,並與朝代更替有關。夏商周三代文化之後,出現王朝的迴圈。隨著三星堆和其他中國考古發現的出現,到20世紀90年代,國際考古學界已在討論一個更加多樣化和複雜的中華文明起源圖景,許多學者意識到中華文明的起源是複雜的,新石器時代中華文明的起源有多箇中心。

傅羅文說,中華文明是非常多樣化的。如今,人們談論中華文明根源時,可能有兩種指向。一種是中國人的多樣化根源,在中國這樣一個現代多民族國家,生活在中國疆域裡的人根源多種多樣。二是如果主要考慮文化根源,中國各區域文化路徑不同,但在中國歷史的不同時期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在中國曆代王朝史上,能看到複雜、異質、多地點的中國歷史多樣化起源,其中一條主線是在中原。這些多樣化起源在早期階段都是獨立的。在後來的歷史時期,它們擴大規模、相互交織,構建了一個完整的中華文明。

中華文明早期階段存在多個重要中心,它們之間存在各種各樣的聯絡。早期中華文明的形成在某些方面也與世界其他地方有關。

三位學者都指出,三星堆考古發現之所以非常重要,就在於它表明中華文明早期存在幾個同時期執行的重要中心,但認為這些中心相互完全獨立是錯誤的。羅泰說:“在一定區域內,我們已經看到它們之間各種各樣的聯絡。”

羅泰說,把這種認識置於尋找中華文明起源的大視野裡,可以看到,中華文明即使在早期階段也具有連續性,在中華文明史前時期和青銅時代,存在很容易區分、有獨特地區特徵的文化,但它們都是更廣泛的區域文化的一部分,是屬於一個更大區域的各種次一級文化,其後,它們變得越來越相似,融匯在一起,塑造了在後來的歷史時期更加統一的中華文明。這是一個複雜的漸進的過程,即使這些文化相互融合,區域差異或多或少仍然存在。

慕容傑則說,近年來,中國有一系列新的考古發現,在美國學界引起了關於中華文明的獨立性和起源多樣性的爭論,對中華文明的看法更加複雜。許多美國考古學家都認同這一觀點,即中華文明並沒有單一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