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道德經》的作者名叫什麼?《道德經》的作者李耳的生平事蹟介紹!

說起《道德經》,聽過的人應該比看過的人要多不少人。每次讀《道德經》,並不是一口氣讀完,只是看其中的一章或者幾章。這種型別的文章,就像是《易經》,表面的意思很容易理解,但如果深究起來,那就要頭疼一番了。所以,如果你要是對《道德經》感興趣的話,最好還是晚上讀,有思考的時間。

《道德經》的作者名叫李耳,春秋戰國時期,被當時的人們稱作“老子”,所以《道德經》也被稱作《老子》,也叫《老子五千言》。這本書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著作這一,也是出了《聖經》外,被國外翻譯釋出最多的文化名著。該書對傳統哲學,宗教政治都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

1、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大意:最高的善行,應該像水的品行一樣,滋潤萬物而不去爭名爭利。

前端時間,朋友問我什麼是善良?這還不簡單,可是話到嘴邊,我卻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啊,什麼是善良?突然想到了老子的這句“上善若水”,然後以這四個字回答他。沒想到的是,這傢伙居然說我裝。都說君子如玉,不如說君子入水,利萬物而不去爭取什麼。

其實這裡的不爭,並不是說萬物不爭,而是不爭取名利。其實這是一種做人的原則,告訴我們做人要像水一樣,處眾人之所惡,我們將自己的姿態放得越低,我們心中包含的東西才越多。而做事,就要像山一樣,因為有一個目標在前面,我們才能夠堅定不移地去追求。

2、夫唯不爭,故無尤。

大意:正因為他像水一樣,什麼都不與人去爭,所以才不會惹到別人的怨恨。

這句跟上一句很像,但還是有些不同。其實不爭在不同的學派,解釋的意思也不一樣。而在道家看來,不爭是一種自然準則。而在佛家看來,不爭是一種境界。而在儒家看來,不爭是一直胸懷。可老子的不爭卻在一些人眼中,成為可惡的。我記得那句話好像是:“老子的心最毒,不與人爭者,乃所以深爭之也。”

其實老子跟莊子從來沒有將不爭當成一種手段,如果二人還活著的話,是不是應該來句:“你還要我怎樣,要這樣”。我個人認為老子的不爭說為了減少跟別人發生衝突,這樣有利於解決社會上的一些矛盾,使我們跟別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寬鬆與和諧。

3、知其白,守其黑。

大意:深知什麼說光明,卻處於黑暗。

這句話簡單來講就是太極之道,也是為人處世之道,我們自己生活在這個社會上,一定要明白什麼是正確的,什麼說錯誤的,但是表面就要裝著什麼都不知道的樣子。對一些流言蜚語,我們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不去讚美也不去批判,以沉默面對。這也是大智若愚的一種表現,也是我們與人相處融洽的一種辦法。

知白守黑不僅在為人處事上有所運用,在國畫跟書法上也有所運用。因為自己不太擅長書法跟繪畫,所以就不在這裡誤人子弟了。很多人認為知白守黑是一種消極的處世之道,其實這說一種誤解。守黑並不是頑固的表現,而是讓我們低調做人,這也符合我們中國人的處世之道。

每次寫老子的東西,都感覺腦袋疼痛,查詢了一些資料,發現每個人對老子的話理解也不一樣。可能說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樣,所以對內容的理解也不一樣。如果有錯誤的地方,還請大家多多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