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歷史上最冤的兩個國丈,一個被殺,另一個被殺,一個被封為奸臣

看演義小說,裡面的國丈和國舅幾乎就沒好人,幾乎個個都想謀朝篡位,而他們謀朝篡位的準備工作,就是殘害忠良,這裡面一般都是國丈主謀、國舅幫兇。但是細看史書,就會發現有些國丈國舅確實有點不厚道,挑有名的說,就真有兩大國丈謀朝篡位成功了(其中有一個應該算國舅成功了),而另外兩個,不但沒當過一天國丈(四個“國丈”都沒當過太師),而且還是當時大大的忠臣,被寫成陰險狡詐無惡不作的奸臣,可真就比竇娥還冤了。

咱們先來說說那兩個比竇娥還冤的國丈,他們都有另外一個稱呼叫做太師,最有名的而又被人們恨得咬牙切齒的,是潘太師潘洪潘仁美和龐太師龐籍。

在小說中,潘洪潘仁美是金刀令公楊繼業的上級兼楊家將死對頭,老令公和七郎八虎大半折損,都是老賊潘洪造的孽。這個潘洪當然就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潘美潘仲詢,也確實應該為楊業(楊繼業)之死負一點責任,所以後來才有了“潘楊不通婚”的規矩。但事實上潘美只能為楊業之死負次要責任,罪魁禍首姓王名叫王侁,要是真的秋後算賬,也應該是“王楊不通婚”才對。

潘美當然沒當過什麼太師,也不是什麼國丈,因為無論是宋太祖趙匡胤還是宋太宗趙光義,都沒娶過姓潘的女子為后妃,潘美當然也沒當過太師,他的生前官職和爵位最大的時候是檢校太傅,忠武軍節度使、韓國公,因為楊業之死,被降職為檢校太保,後來慢慢回升當了同平章事。無論是檢校還是同平章事,都是虛銜(檢校就是非正式,同平章事位在兩省丞相之下,宋孝宗時期乾脆取消了)。

讀過宋史的讀者都知道,楊業孤軍深入是被監軍王侁擠兌的,而誤判楊業已經打了勝仗並正在乘勝追擊,所以堅決下令撤兵離開的,還是監軍王侁。潘美曾經阻止楊業孤軍深入,也曾建議不要撤伏(當時的約定是楊業把遼兵帶進包圍圈),但是他說的不算,要怪就怪趙匡胤對邊將的狐疑,總是派一個心腹當監軍——這心腹一般都只會拍馬屁好大喜功卻多半是軍事白痴,有這樣的白痴當一把手,潘美楊業也只能逆來順受。

有熟讀宋史的讀者會提出質疑:潘美不是把自己的八女兒嫁給宋真宗趙恆了嗎?但是我們要知道,潘八女在趙恆當皇帝之前就去世了,章懷皇后的稱號是後來追封的,而潘美在宋太宗淳化二年就病逝了。

與潘美齊名的壞人國丈太師,那就要數龐籍了,這個龐籍有時候也被叫做龐文,是一個“比潘仁美還壞”的太師國丈,而且戰鬥力也特別強悍,幾乎跟所有的忠臣做過對:楊家將、呼家將、八賢王、包拯、寇準,都是“太是龐籍”“國丈龐文”要幹掉的物件,而且是一直在謀反,從來未成功。可是翻遍了宋真宗趙恆和宋仁宗趙禎的家譜,卻沒找到一個姓龐的,所以龐籍先生可是連一天國丈都沒當過。

龐籍當然也沒當過太師,他最高的官爵是樞密使太子太保穎國公,跟韓琦范仲淹是好朋友,也是提拔司馬光狄青的伯樂。龐籍在趙德芳(傳說中的八賢王)死了七年後才出生,比包拯大十一歲,比寇準小二十七歲,龐籍跟包拯一樣,都當過龍圖閣直學士,也有資格被稱為龐龍圖,而且連宋仁宗也承認,狄青之所以能夠在抗擊西夏的戰爭中屢建奇功,都是龐籍的功勞:“青破賊,卿之力也。”

既然名將名臣潘美和龐籍既不是國丈也不是太師更不是奸臣,但為什麼演義小說要把他們描繪成人人得而誅之的“壞國丈”呢?細想起來,那是他們替另外兩個“國丈”背了黑鍋,但是那兩位國丈基本上都謀朝篡位成功了,一個成了魏武帝,一個成了隋文帝,於是他們的國丈身份就被刻意抹去了。魏武帝曹操曾經把三個女兒一股腦塞給漢獻帝劉協,其中曹節當了正宮皇后;而隋文帝楊堅的女兒楊麗華,那可是北周的皇后、皇太后。

兩個謀朝篡位的國丈,一個是一代梟雄,一個是“開國明君”,所以是不是國丈已經不打緊了。但是他們為“國丈篡位”樹立了標杆,所以後來人在描寫奸臣的時候,一定要把奸臣的女兒塞到皇帝身下,而原本是忠臣良將的潘美和龐籍,卻屈辱地跟著背了黑鍋。至於真正謀朝篡位成功的國丈,後世文人藝人本著“子不言父過臣不論君非”的原則,是不可以隨意批評的,免得被說成含沙射影。而且還有一幫飽學鴻儒利用各種方式,來論證君王排出的廢氣都是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