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古代宿古廟到底是什麼樣的為何有些人寧宿荒墳, 也不願住在荒廟呢

中國有句老話,叫:“寧宿荒墳,不住荒廟”。

與之類似的話還有“一人不進廟,兩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木”等等。

意思是說一個人出門在外,如果晚上找不到落腳的地方,寧可睡在孤墳野地,也不要到古廟中去遮風避雨。

對於古人來講,“荒墳”是不詳的象徵,而“廟”卻是正義的象徵,按理來說,一個人孤身在外,實在找不到棲身之地時,去古廟居住應該是一個最好的選擇,既可以遮風擋雨,又可以驅寒取暖,而選擇野宿荒墳,反而風吹雨淋,挨餓受凍。

面對這種情況,很多人都會選擇宿“古廟”而非“荒墳”。

既然如此為何還會說“寧宿荒墳,不住荒廟”。

其實這裡隱含了一個人性的惡。

《聊齋志異》中記載了這麼一則故事——

相傳有一個叫王五的商人,經常外出行商,有一年走到青州地界,天色已晚,前不著村後,後不著店,這時王五看見一個破廟,便決定去破廟中棲身。

進了破廟之後,發現廟裡還有一個年輕和尚,在這荒郊野嶺的破廟裡,有個人陪著一起壯壯膽也是好事。王五見這個和尚眉清目秀,為人十分熱情,入廟之後,兩人一番問候。

王五更覺和尚古道熱腸,心心生暖意。一來二去聊熟了之後,小和尚就提出:

我獨自一人在這破廟,佛祖也掉漆了,屋子也漏水,施主你常年經商,家境富裕,能否施捨一些好讓佛祖臉上有光。

王五想著自己借人家地過夜,而且小和尚為人又如此熱情,自己捐個三瓜兩棗的資助一下寺廟,也是理所應當,便不再推遲,出手闊綽。

小和尚見王五出手如此之闊綽,料定他身上還有許多銀子。於是又指著廟裡的殿宇說,這些廟宇也長久失修。施主你能否再捐獻一點,將這些廟宇也修繕一下。

這時王五終於回過神來了,這小和尚分明是訛上他了。但這畢竟是和尚的地盤,也不知道廟裡是否還藏著其他同夥,王五走南闖北也見過不少世面,他也知道遇見這種事情,只能忍痛割肉,只要自己能平安離開即可。

王五雖然這麼想,但話還沒說完,小和尚已經拿出一把刀,並惡狠狠的威脅王五道:”我知道你不情不願,肯定對我懷恨在心,你要是走了,肯定會曝光我的,既然如此,不如我送你上路吧。

王五到臨死之際,才想起老人的說過:寧可野宿荒墳,不可夜居古廟。

除了聊齋以外,在《水滸傳》中也有許多與古廟相關的故事,例如林沖風雪山神廟,赤發鬼醉臥靈官殿;

武松殺了張都監一家後跑到一個古廟熬一夜,結果被孫二孃的手下像抓牲畜一樣抓走了,要不是認識,免不了被做成饅頭陷;還有蜈蚣嶺上殺飛天蜈蚣等,哪個不是在古廟裡發生的故事。

所以在古人看來,古廟這種地方還是少去為妙,一般而言古廟中住的不是地皮,就是乞丐,這些人白天出去討飯,晚上在這裡睡覺,本就已經落草為寇,又豈會有道義。

這些人本來就流落在外,備受欺凌,晚上回去想借破廟住一晚,卻發現自己的地盤被別人霸佔,心裡肯定不爽。

這時破廟當中的出現的人,輕則被群毆,重則可能是失財失命。

眾所周知,在封建兵荒馬亂的飢餓年代,經常出現居無定所,無家可歸的情況,古廟這種遮風擋雨的地方,自然成了爭搶的物件。

但古廟畢竟就那麼大,空間有限,無法容納很多人,這時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時打架決定勝負,贏了的人有居住權,輸了的人麻溜滾蛋。所以最後留下來的必定是窮兇極惡、善於鬥毆之徒。

所以夜宿破廟的人,無異於羊入虎口。

除了古廟中含有人性的惡之外,同時古廟還有年久失修,易坍塌的危險。

相傳,朱元璋早年參加起義軍的時候,曾經被官府追擊,朱元璋彷徨之中逃到一個破廟當中藏了起來,這時官府的人也找到了這個地方。官府的人料定朱元璋必定藏在古廟之中,於是進去搜,剛進門就被破廟上掉下來的瓦片砸在了腦袋上,這一行人頓覺十分晦氣,再看這廟門上的蜘蛛網都還在,猜想朱元璋肯定沒在這廟中,便離開了,朱元璋死裡逃生連忙從破廟中撤了出來,誰知他剛出門,身後的古廟便轟然坍塌。

荒墳為何適合夜宿

荒墳在很多人看來是很可怕的地,都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心內心坦蕩,荒墳並沒有什麼可怕的地方。

但反過來一想,人為什麼會害怕鬼神嗎?正因為內心不坦蕩,所以才害怕鬼神,所以荒墳這種地方,心有慼慼的人反而更不敢去,畢竟虧心事做多了,當然害怕鬼敲門,就此而言,野外落腳反而是一個好地方。

而且古人一直很講究身後風水,墳地一般的地理位置都不錯,而且處於高崗之上,地下水位都比較低,不易積水,所以趕夜路的人能在這個地方休息,第一可以免於溼氣侵體,第二也可以防止暴雨山體崩塌。

綜上所述,古人之所以說出“寧可野宿荒墳,不可夜居古廟”這樣的話,完全來源於他們對實際生活的總結。

因為有時候“人心確實比鬼神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