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李德明是什麼人?北宋第一任西夏國王,為何在他死後自立為王了呢?

眾所周知,北宋自從宋太宗北伐契丹失利後,就得了“恐遼症”,對遼朝屢戰屢敗。哪怕是在軍事上取得優勢時,北宋居然還簽訂了澶淵之盟,年年供給歲幣。儘管如此,憑藉國富民強,北宋對其它外敵,還是並不弱的。

比如當時的党項人在西北不安分,建立了西夏國,急於擺脫北宋的控制。但是,第一任西夏國王李繼遷即便有了遼朝的支撐,依舊被北宋打得遍地找牙,所以第二任西夏國王李德明在宋遼之間裝起了孫子,兩頭討好,只求苟活。

然而,在第三代党項領袖李元昊橫空出世後,公然自立為皇帝。宋朝當然不答應,雙方展開了激烈的三次戰役,其中好水川之戰又是重中之重。

好水川之戰,是西夏的一次成功伏擊戰。當時,李元昊領兵十萬,將主力埋伏在好水川口,一部分兵力則至懷遠城一帶引誘宋軍。偏偏韓琦部下的任福帶著數萬宋軍,就被引誘入伏。結果,宋軍來不及列陣就遭遇突襲,損失10300餘人,主要將領幾乎全部殉國。

說到底,這一戰之後,宋朝西路軍元氣大傷。宋仁宗又特別仁厚,為此後兩國的外交定下了基調。按說,好水川是漢民族的傷心地,然而,此時卻有一位漢人,得意洋洋來到戰場,寫下了這首詩:

夏竦何曾聳,韓琦未足奇。滿川龍虎輦,猶自說兵機。

說實話,這首詩前面略似打油詩,夏竦是宣徽南院使兼陝西四路經略安撫招討等使,判永興軍,韓琦則是副使。說白了,他們兩人再加范仲淹,就是北宋對西夏的前線總指揮。原本他們三人各有所長,有足智多謀,是讓北宋朝廷放心的。沒想到,好水川大敗,顏面掃地,所以才會被人譏諷夏竦哪有什麼可怕的,韓琦也不足為奇。

至於說後兩句,則是挖空心思在諷刺宋朝的將官。看看滿地狼藉,丟盔棄甲的宋人,居然還敢談兵法!

這首詩夠氣人的,但這為漢人寫完詩後,還自鳴得意地寫下了自己的官職和名字: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張元隨大駕至此。

這位漢人,便是西夏皇帝李元昊的心腹張元,第二年便當上了丞相。他的的確確是一名漢人,也是一名讀書人。曾經他也想在東華門外以狀元唱出,再不濟也想考中進士,光耀門楣。然而,張元卻始終沒有叩開那扇門,據說最後一次,已經進入了殿試依然被淘汰。

張元在北宋不得志,卻又不甘心埋沒自己的才華。於是,他和友人吳昊一起,投奔西夏,遇到了李元昊。幾番交談後,李元昊對二人的才華心悅誠服。張元和吳昊,也成為了宋奸。

其實,按照民族團結的觀點來看,張元和吳昊也並不是十惡不赦之人。他們在西夏施展抱負,也並不是不可以。然而,此二人卻不為西夏謀生計發展,謀文民進步,而是慫恿李元昊不斷用兵。好水川之戰,就是他們的“傑作”。

這個所謂的功勞,其實是用同胞的屍山血海所換來的。張元不覺得丟臉,反而出了一口惡氣。要知道,他科舉考試之中,就是夏竦、韓琦這樣頂級文人的手下敗將。所以,一旦得志,小人嘴臉就顯露無餘。哪怕再各為其主,看到屍橫遍野,還能如此得意忘形,這人的心腸如同鐵石一般。

更可怕的是,好水川之戰後,張元還不斷催促李元昊用兵,繼續襲擾中原。他甚至提出東望長安的構想,並讓西夏人控制佔領地後,讓漢人耕種,強化實際統治。然而,西夏人還保留遊牧民族的野蠻習氣,搶一把就走是他們的思維定勢,這也讓西夏逐漸消磨了銳氣,而宋軍慢慢也有了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