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二月二龍頭節的起源是什麼?龍頭節是怎麼來的?背後有何含義?

節日起源

傳說此節起源於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後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

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於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這便是龍頭節的

歷史傳說。

又一說:武則天廢唐立周稱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龍王三年不下雨。龍王不忍生靈塗炭,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便將龍王打出天宮,壓於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龍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禱,最後感動了玉皇大帝,於二月初二將龍王釋放,於是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說。

天文解釋

“二月二,龍抬頭”象徵著春回大地,萬物復甦。那麼,“龍”在哪裡?它是怎樣“抬頭”的?

舊時人們將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為二十八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稱“二十八宿”,以此作為天象觀測的參照。

“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龍形星象,人們稱它為東方蒼龍,其中角宿代表龍角,亢宿代表龍的咽喉,氐宿代表龍爪,心宿代表龍的心臟,尾宿和箕宿代表龍尾。

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晚上,蒼龍星宿開始從東方露頭,角宿,代表龍角,開始從東方地平線上顯現,大約一個鐘頭後,亢宿,即龍的咽喉,升至地平線以上,接近子夜時分,氐宿,即龍爪也出現了。這就是“龍抬頭”的過程。

民間習俗

二月二剃龍頭

農曆二月二,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素有“二月二剃龍頭”的說法。中國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

紅運當頭、福星高照。

因此,民諺說

“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伏龍驅蟲

二月初二正是驚蟄前後,百蟲萌動,疾病易生,蟲害也是莊稼的天敵,因此人們引龍伏蟲,希望借龍威鎮伏百蟲,保佑人畜平安,五穀豐登。

祭祀龍神

在這天早晨,北方大部分地區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其目的是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蟲害,五穀豐登。

納吉活動

除祭祀龍神外,民間往往還舉行多種活動納吉,諸如舞龍、剃龍頭、戴龍尾、開筆等。舞龍,遇上好的年份,老百姓幾家合夥製作一條龍,二月二日這天上街舞龍慶祝,期望新的一年在龍的蔭護下再獲豐收。

相關詩詞

二月二日新雨晴,

草芽菜甲一時生。

輕衫細馬春年少,

十字津頭一字行。

——【唐】白居易《二月二日》

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里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

新灘莫悟遊人意,更作風簷夜雨聲。

——【唐】李商隱《二月二日》

久將松芥芼南羹,

佳節泥深人未行。

想見故園蔬甲好,

一畦春水轆轤聲。

——【宋】張耒《二月二日挑菜節大雨不能出》

春潮昨夜沒平灘,一雨催花色半含。

雁喚元宵歸塞北,燕銜新社到江南。

無歡不必遊花樹,有病何須置藥籃。

只把公忠答天地,從教兒女鬧冠簪。

——【宋】方岳《二月二日即事》

江上初逢社燕歸,青春二月色猶微。

茸茸屐底草煙合,冉冉樽邊花霧飛。

蹭蹬容圖雙鬢改,蒼茫樂事寸心違。

紫絲結鞚誰家子,馬躍東風試薄衣。

——【宋】強至《二月二日作》

磬湖二月雪,寒氣故裴回。

面市連天合,銀花照眼開。

送窮窮不去,招隱隱難來。

幸有麴生在,何妨略恥罍。

——【宋】喻良能《二月二日大雪》

十分花氣醉春情,

拂曉先聞百舌聲。

白玉搖鞭芳草暖,

踏青時節雨初晴。

——【宋】釋行海《丙辰二月二日喜晴》

日頭欲出未出時,霧失江城雨腳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雲猶含態披衣。

煙村南北黃鸝語,麥隴高低紫燕飛。

誰似田家知此樂,吹笛跨牛歸?

——【宋】王庭皀《二月二日出郊》

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憐失盡漢家春。

二年不識挑生菜,萬國誰知有殺身。

群盜猶多南渡客,徵鴻難問北歸人。

始知前日一樽酒,上帝昇平與爾親。

——【宋】晁說之《二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