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康熙帝為什麼要處死王輔臣?他的死跟他的兒子有什麼樣的關係?真相

首先需要說明一下,在真實的歷史中,陝甘提督王輔臣並不是被康熙帝凌遲處死的,而是為了不連累家人和部下,明智的選擇了自殺。

而在《康熙王朝》中,康熙帝之所以處死王輔臣就是為了解恨,王輔臣該死。

原因很簡單,二月河小說《康熙王朝》屬於爽文,康熙帝在其中是絕對的主角,所有和主角作對的人都要死。

而王輔臣最早是農民起義軍,後來和明末的山西大同總兵姜瓖一起抗擊清軍,結果發現打不過,只能投降英親王阿濟格。

順治四年,也就是永曆二年(1648年),南方地區的金聲桓、王得仁、李成棟接連反正,脫離清朝,與南明合作。

姜瓖得到訊息,開始蠢蠢欲動,到了十一月,由於蒙古喀爾喀部南下侵擾邊疆,清朝派英親王阿濟格等人率大軍駐防山西大同。

這一下徹底惹怒了姜瓖。因為姜瓖一直把山西大同視為自己的地盤,十分厭惡其他人插足大同的事務,一直都覺得清朝這次派遣過來的英親王阿濟格這次前來對付蒙古喀爾喀部是假,取代自己在山西的位置才是真。

一怒之下,十二月,姜瓖在山西宣佈反正,脫離清朝,投向南明。

這突然發生的反正投明的情況,讓清朝統治者猝不及防。原本出京正在趕路的英親王阿濟格聽聞訊息後立即通知全軍,加快行軍速度,趕往大同平叛。

多爾袞也被這突發的反正投明情況,整的焦頭爛額。形勢更嚴峻的是這時候清朝主要兵力集中在南方圍剿南明軍和農民軍殘部,在北方兵力十分有限,而山西屬於北方腹地,承接著北京,不容有失,為此多爾袞親自率領大軍出征。

最後姜瓖被殺,山西大同被多爾袞下令屠城。

但是王輔臣卻投降清朝,苟活下來了。只不過在多爾袞攝政期間,不受多爾袞勢力的待見,一直閒置著他。

後來順治帝清算多爾袞勢力之後,啟用王輔臣做了洪承疇的貼身侍衛。

洪承疇被伺候的舒舒服服,洪承疇就推薦他當了清楚總兵。吳三桂當時已經是位高權重王爺,就把王輔臣安排當了部將。

吳三桂在緬甸追捕南明永曆帝朱由榔的時候,王輔臣一直在身邊,親如兄弟。

清朝統一天下之後,他也算是功成名就,因為康熙帝任命王輔臣為山西提督,鎮守西涼。

康熙帝削藩引發“三藩之亂”後,王輔臣的反應就很有趣了。

王輔臣這種與吳三桂有過親密關係的重臣,只有兩條路可以走,第一條路是堅決的勾結吳三桂,義無反顧的走向反抗清朝統治;另一條路是立馬向清朝投誠,讓清朝看到自己與吳三桂決裂的信心。

當時王輔臣和張勇共同統領陝西軍務。

剛開始,大家都以為王輔臣走的是第二條路,吳三桂起兵後,致書聯絡王輔臣,王輔臣將吳三桂的書札呈送清朝,向康熙皇帝表忠心,這一舉措得到了康熙帝的信任。

於是清朝投桃報李,康熙帝很封賞了王輔臣的兒子。哪知,這一下張勇不高興了。

後來康熙帝調走了張勇,派來了清朝大學士、兵部尚書莫洛。莫洛和張勇關係特別好,得知張勇被調走就是因為王輔臣,就處處和王輔臣作對。

有一次,王輔臣在糧餉問題上和莫洛發生衝突,王輔臣的副將一衝動殺了莫洛。這一下王輔臣麻爪了,知道闖了大禍,決定投靠吳三桂,與清朝為敵。

史書記載:“康熙十三年(1674年)八月,十二月,途經寧羌,王輔臣襲殺莫洛,附吳三桂,領兵北走平涼。”

吳三桂一聽,王輔臣來了,非常高興,立馬冊封王輔臣為平遠大將軍,北攻陝甘地區。

康熙十四年(1675年)二月,王輔臣攻佔蘭州。陝甘府州將官起兵響應。固原、秦州、鞏昌、定邊、靖邊、臨洮、慶陽、綏德、延安、花馬池等地都為王輔臣所佔有。

王輔臣以自己大本營平涼為根據地,北出寧夏,南到四川巴蜀,抵抗清軍,征戰四方。

康熙帝看王輔臣勢大,加上的確是莫洛處處針對王輔臣,想繼續招降王輔臣,為此他還派王輔成的兒子前去勸降王輔臣。

王輔臣也不從,康熙帝決定派圖海出兵平涼。圖海剛開始也是招降王輔臣,並派大軍圍困平涼。

這次王輔臣又一次投降圖海,投降清朝。

來來去去的王輔臣,首鼠兩端,真正的三姓家奴、牆頭草,只要看到風聲不對,乾的第一件事就是投降。

歷史上王輔臣在圖海的看管之下,寢食難安,曾經自殺一次,未成功。後來又自殺了一次才死去。

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就沒這麼幸運了,周培公擊敗王輔臣之後,被押送京城,康熙帝大為反感王輔臣這種首鼠兩端的人,直接下令凌遲處死,不片成刀削麵,怎麼能符合康熙帝王霸之氣的散發。

事實上不管是吳三桂嬴還是清朝嬴,王輔臣的下場都不會很好。

在吳三桂起兵對抗清朝的時候,他沒有明確的表明立場,後來又投降吳三桂,又投降清朝。

王輔臣的意圖很可能就是想坐山觀虎鬥,最後自己能漁翁得利,可是他沒有自知之明,不清楚自己壓根就沒有那實力在吳三桂和清朝之間生存,說白了棋手是康熙帝和吳三桂,其他所有人只是棋子而已。王輔臣死的一點都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