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歷史上最牛的,科舉第二名

如果從隋朝開始,中國開科舉這1300多年,大概出了800名狀元,可是如果真的能叫的響狀元卻沒有幾個,大概能被大眾知道的比如:唐朝王維,清朝的實業家張謇等,也就是寥寥數個。我們今天介紹歷史上科舉最牛的第二名,蘇軾。他的一生可以說跌宕起伏,但是憑藉自身的豁達開朗,每一次都以精彩的詩文應對,同時在吃貨的世界中,發現自然之美。

蘇軾

高考遇貴人

學霸蘇軾當時父子三人一起赴京考試,這個在我們國家剛開始恢復高考時候出現過,後來都很少見了,大家高中畢業最多複習幾年便放棄高考了。可是在古代,很多文人把考試當做畢生事業,比如我們學過的《范進中舉》中的范進,到50歲才考中,這個在古代很正常,比如道光時期的陸雲,103歲還去參加考試,古人一生死磕科舉非常常見。

范進中舉

他們父子三人首先拜會的是當時京城的大官張方平,此人可以說蘇軾一家的貴人,對待蘇軾像親兒子一樣。張方平當時看了父親蘇洵的文章,覺得他是“王佐之才”,隨後看了蘇軾、蘇轍文章,驚呼二人必成大器。雖讓當時與歐陽修關係並不太好,但是還是為蘇門三父子寫了一封舉薦信,陳述蘇門三父子才華,史上罕見。

張方平沒有看錯人,禮部初試中,蘇門三父子果然都考進了十三名以內。等到第二年春天要進行殿試,三蘇結識了文壇以及政界的大V,歐陽修。剛好那一年也是歐陽修任主考官,歐陽修對當時文風追求辭藻華麗之風非常厭惡,他告誡蘇家三父子,文風一定要質樸寫實。

這就要提到蘇洵的高瞻遠矚,他一直對當時整個朝廷追求華麗辭藻風氣十分反感。而此時歐陽修正發起了古文改革運動,要求摒棄那些只追求辭藻的華麗,反對浮靡雕琢和怪癖晦澀,如果按照舊標準,蘇門三父子也就中游水平,可見歷史機遇也非常重要。

和唐朝的科舉不一樣,宋朝的科舉要求糊名的,類似於我們現在的密封線。歐陽修有一個門生叫曾鞏,文章也特別好,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當時歐陽修看著一篇文章特別像曾鞏,為了避嫌,他把這篇深度好文判為第二,誰知結果公佈居然是蘇軾的文章,蘇軾便得了第二名,那年蘇軾20歲。

一生的剋星

蘇軾的剛要做官那年,他母親去世,按照當時宋朝的法律,蘇軾要回去守喪,直到1061年蘇軾才任命為大理評事。在此就任期間,他遇到了一生的敵人章惇(dun),和蘇軾一樣,章惇也是個富有才華而且性格開朗的人,這也是蘇軾欣賞他的地方。在有一次他們倆去蘆關結伴旅行,看到對面崖壁非常光滑,很適合題詩,但是中間相隔懸崖,而且只有一條窄窄木板能過去,張惇膽子非常大,要求過去題詩,蘇軾不願意玩這種冒險的遊戲。於是張惇就獨自一人,踩過木板,攀住懸崖壁上繩子,題了“蘇軾張惇遊此”六個大字。

蘇軾用手拍了拍張惇的肩膀說:”你這早晚會殺人呀!“張惇好奇問:”為什麼呀?“”敢於玩自己的性命,別人的性命當然也不在乎了。“在1094年,高太后去世,哲宗親政,讓張惇為宰相。因為在高太后時期,張惇被監禁,因此他編造了一個謊言,讓哲宗相信太后曾一度想廢掉他,所以不能讓高太后進祖廟,最後在群臣的阻擾下,哲宗雖然最後放棄了,可見此人的仇恨之心多重。張惇為了報復司馬光,要求砸了這位前任宰相的棺木,並進行鞭屍。他大力啟用王安石變法時期的新黨,排斥舊黨,因此58歲的蘇軾便被貶到廣東惠州。

就在這一年,他的第二任妻子王閏也去世了,再加上被貶,估計很多人會一蹶不振,但是蘇軾依然保持了他的樂觀態度,他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就是在此時寫作的。在惠州,他品檀香,練瑜伽,走到哪兒都會品酒寫詩,同時他還在惠州開發了烤羊脊、烤鰻魚等。

同時他也沒有忘記關注民生,與太守合作,在惠州修了兩座橋,還修了一座放生池。因為當地糧食價格失衡,他給朝廷寫了陳情書,減免稅負等。另外還把在黃州時候發明的”浮馬“帶到惠州,減輕農民插秧時候的辛苦。

斜槓青年

蘇軾這種天性豁達,與他斜槓青年特性分不開的。在宋代詩歌領域,能與黃庭堅並稱為”蘇黃“;在豪放派詩詞領域,能與辛棄疾併成為”蘇辛“;而在散文方面呢,能與歐陽修併成為”歐蘇“;在書法領域更是比肩當時大家蔡襄、米芾(fu);在哲學上他是當時宋代三大哲學派系中的蜀學代表人物,雖然他一直不承認。他一生當中留下2000多首詩,300多首詞,4000多篇散文,繪畫與書法更是不計其數,當時不論朝廷內群臣還是仁宗、神宗,都是蘇軾的鐵桿粉。

蘇軾書法

蘇軾在被貶到黃州的時候,朝廷有一陣子都看不到蘇軾的詩詞,大家都在謠傳,蘇軾死掉了,當謠言傳到神宗那兒的時候,他放下碗筷,扼腕嘆息。後來又有新的詩文傳進宮內後,神宗才轉憂為喜。包括後來的康熙、乾隆也是蘇軾的粉絲,康熙在常州蘇軾被貶的地方,題了:“坡仙遺範”,乾隆不甘落後,也題了“玉局風流”。

蘇軾一生被貶了三次,無論被貶到哪裡,他都心胸豁達,濟世蒼生。在杭州,當時遇到了幾十年難遇一次的旱災,杭州西湖都快要乾涸,餓死之人如果不能及時掩埋,便會產生瘟疫。蘇軾到任後,陳情朝廷免除杭州的稅負,並請求賑災撥款。在蘇軾組織下,和尚、道士進行巡診,並隔離群眾,瘟疫得到有效控制。西湖當時是錢塘江的洩洪區,淤泥很深,能洩洪的水量很低,蘇軾組織人手,清理淤泥並在一旁建立堤壩,這是我們去西湖見到的蘇堤。

蘇堤

在登州,當地百姓吃官鹽負擔非常中,在考察民情後,上報朝廷允許百姓吃本地晾曬鹽,大大降低了本地百姓負擔;同時上書朝廷,練習海軍,加強海防,有效防範倭患。在揚州,發現揚州災年稅負比豐年還要重,上奏朝廷緩解對揚州地區的賦稅徵收,並恢復揚州漕運;當時揚州效仿洛陽辦牡丹花會,盛行奢靡之風,蘇軾到任叫停花會。

晚年蘇軾

蘇軾在61歲的時候,被貶到海南島的儋州,那時候的儋州可不是我們現在的度假天堂。海南潮溼氣悶,冬天霧氣非常重,對於一個老年人來說是個噩夢。據說蘇軾在惠州的時候,所寫的詩文被張惇看到,他覺得蘇軾死不悔改,於是再貶。

年過花甲的蘇軾離自己的故鄉眉州越來越遠,他自己也感覺到時日不多,他的小兒子蘇過把家室留在惠州,過來陪父親。

公元1100年,65歲蘇軾在宋徽宗上任時被特赦,但是他在返回路上病死在常州,一代文豪就此隕落,時隔25年後,北宋滅亡。

蘇軾無論在任何環境都保持樂觀,在每天枯燥的生活裡,找到樂趣。在跌宕起伏的一生裡,他既能夠在廟堂之上舌戰司馬光,也能夠在偏遠山區對話老叟。雖然他肉身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但是他的詩文、畫作、哲學思想等永留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