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王立群高中生直考研究生,任《中國詩詞大會》評委,後來還好嗎

人生最大的魅力在於它的不可預見性與無限的潛能,抱有一份希望與決心,篤定與堅韌,才能讓它煥發出與眾不同的光華。縱觀王立群先生的一生,前半生的坎坷跌宕與後半生的光芒萬丈交相輝映,痴迷與磨礪造就傳奇一生。

眾人從《百家講壇》與王立群先生相識,他深入淺出地解讀、鞭辟入裡的分析和風趣幽默的講述,讓百家講壇擁有了一段收視屠屏的璀璨歲月,也讓厚重難懂的《史記》第一次擺脫了曲高和寡,也讓一個個歷史人物變得有了鮮活的血肉與溫度,也讓觀眾近距離與他接觸感受其中的真諦。求學之路:學海無涯苦作舟

安徽省六安市是王立群的出生地,從小在河南開封市求學,河南也算是他的第二個故鄉。而他在求學的這條路上走得也十分艱難,追逐夢想與成功的道路沒有一條是平坦舒適的。

只有那些不畏艱難沿著陡峭山路去不斷攀登的人,才有可能抵達光輝的頂點,看到勝利的曙光。而

對於王立群來說求學路並不容易,命運與成功總是擦肩而過。

他像其他人一樣參加了當年的高考,報考了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但由於政審等原因,王立群沒能如願進入大學,無奈之下只能選擇到附近一所小學當教師,到後來成為一名中學教師,這樣的生活他堅持了14年。

而立那年也是國家恢復高考的那一年,當他想完成自己的大學夢,可惜自己無緣當年那場高考,在1978年國家恢復研究生招生考試,他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考取研究生,經過一年的努力最終被河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錄取,大學夢終究得以實現。

命運多舛人生坎坷,在獲取知識的過程總是漫長而成功充滿艱辛,書山之中,學海之中,古代聖人尚且如此,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王立群教授年少時與心儀大學失之交臂,透過經年累月的不斷學習蓄勢待發,他也因常年累積而越來越有文化底蘊與文化修養。

治學史:痴迷於《史記》,成就於自我

唯有讀史,可獲得觀古今;唯有讀史,使人心靈睿智。

激起王立群先生對古代文學狂熱的是《史記》,在《百家論壇》他面向觀眾講述的是《史記》這本書籍,對王立群教授而言深受啟迪。

在小學當教師的王立群第一次接觸到《史記》這本書,剛開始他的學生將圖書館裡的書籍砸壞,學校僅有的一部《史記》被學生當作“四舊”扔在了院子裡,而王立群趁著月色將丟棄的書籍撿回了家,開始了他的閱讀之旅。

《史記》相伴於他多年

,當他研究生畢業時毅然選擇留校,在河南大學開設的第一門課程是中國古代文學,隨後24年的光陰,他由原來的講師變為了教授再到博士生導師,身份一直在變,不變的是他對《史記》從一而終的喜愛與痴迷。

2006年,他登上中央電視臺《百家論壇》欄目,講述“王立群讀《史記》”系列人物並出版相關圖書,也獲得 “百家講壇最佳學術主講人”的稱號,是十年來連續在《百家講壇》節目中擔任主講人的學者,對史書的痴迷與熱愛,表現出了很深的文化素養和濃濃的書卷氣息,讓更多觀眾喜歡上了溫文儒雅、嚴謹較真的王立群,也喜歡上了古代文學。文人修養:謙謙君子之風

無絲竹之悅耳,無案牘之勞形。

王立群淵博的學識深深折服百姓,有著獨特的魅力,文史兼美,能旁徵博引,還能古今結合,通俗易懂,娓娓道來,十分貼切觀眾生活,瞬間讓我古文學“活”起來,在這幾十年載中溫情敬畏,守護傳統,傳承文化。

“以自身的學識影響他人,以古文學文化為人生導向”的信念;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為畢生的追求。

他是百姓與古文化的橋樑,觸控古人的心靈與心跳,溝通了歷史文化與社會大眾,促進了社會教育和文化普及,其積極作用不言而喻。

在《中國詩詞大會》熱播節目中古稀之年的王立群位居嘉賓之首,有風度、有顏值、言談舉止之間展現君子之風,王立群教授作為古代文學學者,在節目中侃侃而談中國詩詞及其背後故事,讓選手和電視機前的我們更是感到了滿滿的敬佩與親切。

把學問做好不易,化難為易,深入淺出地讓大眾共享學術成果更不易。時間彈指一揮間,王立群教授講述了超過300期歷史故事,而他不止於此,用一年的時間講完100首精心挑選的詩詞,拋棄了簡單的說辭,摒棄了刻板的語言,均為膾炙人口之作。堅守如初:不畏疾病毅然堅守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無數痛苦地磨礪,才可綻放得如此灑脫。

2008年王立群教授因積勞成疾在北京做手術,超負荷工作的他,多次進行心臟手術,在他身體內裝了6個心臟支架,即便如此,他都沒顧及自己身體的安危,惦記著3篇碩士畢業論文,轉院後堅持在病床前指導自己學生修改論文,讓學生感動不已,所謂言傳身教也莫過於此。

在學生眼中,他就是“負責”“專注”這兩個詞的註腳,年邁古稀的他克服疾病的困擾獻身於教育事業,在他看來,留下有益的成品,供人反覆汲取研讀,盡了師者之職,堅守身為教師的職責,沉浮的歷程,決然的師心,這是王立群教授帶給我們的。

人天生有惰性,真正做到自律並非易事退休後仍在努力,依然筆耕不輟,繼續為歷史文化做貢獻,而這樣的執念與堅守,越是靠近,越是叫人心生敬仰。社會需要他,也需要像他這樣的人。悟

天道酬勤,也許我們付出的每一份努力,並不能百分之百地獲得回報,但我們始終相信,上天終會眷顧每一位勤奮者。

水是眼波橫,眉是山峰聚,詩詞只是一種介質,詩詞背後的文化、精神、故事,才是應當領會的真諦。

百讀詩詞百動心,哪知春夜尚寒侵,因為詩詞讓我笑得如痴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