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孫曉雲書《運河頌》高畫質長卷,以詩書獻禮時代

近日

在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開館儀式上中國書協主席孫曉雲創作並捐贈書法作品《運河頌》

《運河頌》卷軸長4。34m、寬0。585cm娟秀的字型如運河之水徐徐流淌其上厚重古樸的“運河頌”三個大字特意寫在黃色宣紙上顯得磅礴大氣實物的卷軸兩端還使用了黛色綾質“隔界”細看可以發現細密旖旎的波紋圖案

孫曉雲《運河頌》 手卷▼

高畫質大圖▼

其實

手卷版《運河頌》

脫胎於孫曉雲手書

的同名新書《運河頌》

當代書家獻給運河的款款深情

在建黨百年之際,許結教授主編、孫曉雲女士創作的詩文兼書法讀本《運河頌》,選編主題向上、文采優美並有時代意義的歷代大運河經典詩詞賦文六十篇,以詩文與書法的魅力展現這條交通之河、景觀之河、文化之河、詩歌之河、藝術之河、民生之河。

許結從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共擷取了60篇運河題材詩文,由孫曉雲書寫,編成圖書版《運河頌》;此次為慶祝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落成,孫曉雲又特意精心選取了5篇進行書寫:

唐代杜牧的《赴京初入汴口,曉景即事,先寄兵部李郎中》,鋪展開“初旭紅可染,明河澹如掃”的運河風光;宋代楊萬里的《過奔牛閘》,記錄下“一行二十四樓船,相隨過閘如魚貫”的河運盛景;元代傅若金的《直沽口》中,“兵民雜居久,一半解吳歌”之詠,和明代李東陽《天津八景·吳粳萬艘》中的“長江西上接天津,萬艦吳粳入貢新”,成為大運河脈通南北、促進交流的生動寫照;清代蒲松齡《泛邵伯湖》,定格了“夕陽光翻瑪瑙甕,片帆影射琉璃堆”的絕美一剎……

五首詩歌,五幕圖景,孫曉雲以俊逸飽滿、端莊大氣的行書字型書寫成上述這幅《運河頌》手卷,拼接成千年運河不斷生長流淌的壯美畫卷。一筆一畫地書寫古人留下的運河篇章,《運河頌》是一位當代書家獻給運河的款款深情。

存錄中國人心中回味不盡的雋永詩文

已有2500多年曆史的大運河是一條流淌在中國大地上舉世矚目的東方奇蹟,這條與民生、國運息息相關的黃金水道,孕育著另一條雋永不朽的詩文大運河。

《運河頌》圖書內頁

如果說前者是流淌在中國大地上的歷史文化遺蹟,那麼《運河頌》存錄了大運河文化帶古人們的音容和情懷,是流淌在中國人心靈家園回味不盡的雋永詩文。編纂並手書《運河頌》,以書籍的形式、書法的溫度呈現這條由中華文明貫穿其中的大運河。

全書從大運河開鑿、功能、自然、人文、治理、傳承六個方面提煉,從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共擷取了60篇運河題材詩文,表達詩人們對大運河的觀察和感受,組合成一幅活潑生動的大運河場景圖,充滿了自然及人文歷史內涵。

《運河頌》圖書內頁

本書共分六個篇章:東方史詩、 運通南北 、春江花月、千年文脈、上善若水、萬古流芳。透過抄頌大運河詩詞曲賦,既記錄了地理上的大運河,也歌頌了文化之運河,詩人們行走其中、書法家書寫其中、讀者閱讀其中,共同體會其所蘊藏的中國文化精神。

讓我們一起沿著古典斑斕的詩句,沿著時間這條“逝者如斯”的流水,感受書法遒勁雋永、造微入妙的藝術魅力,走近流淌千年的大運河。以運河之名、好書為媒共賞大運之美

​大運河是古代開鑿的世界上距離最長、流域面積最廣的人工運河。它貫通古今,從揚州挖下第一條運河開始,先後有隋唐運河、京杭運河等多種形態,穿越南北五大水系,經過京津、燕趙、齊魯、中原、淮揚和吳越六個文化高地。

《運河頌》圖書內頁

對外,它連通了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可謂是溝通九州、連線世界的交通樞紐。大運河還是濟世惠民、承載興亡的國運命脈,南京織造、揚州鹽運、淮安漕運都與運河息息相關。由於運河沿線城鎮經濟發達,文化也十分繁榮,學術、文學、書畫、音樂、園林、美食等文明成果輩出。

孫曉雲

中國書協主席孫曉雲:“沒有大運河,哪有今日江南的繁榮富庶?哪有這麼多璀璨的文化哺育我們的成長?運河給我們帶來持久的太平、安寧和自豪,作為一位書法家,我唯有以一筆一畫,深情地讚頌她。”

圖書內頁實拍

孫曉雲書《運河頌》高畫質長卷,以詩書獻禮時代

孫曉雲書《運河頌》高畫質長卷,以詩書獻禮時代

孫曉雲書《運河頌》高畫質長卷,以詩書獻禮時代

孫曉雲書《運河頌》高畫質長卷,以詩書獻禮時代

孫曉雲書《運河頌》高畫質長卷,以詩書獻禮時代

孫曉雲書《運河頌》高畫質長卷,以詩書獻禮時代

孫曉雲書《運河頌》高畫質長卷,以詩書獻禮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