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他才是中國史上第一鉅貪,和珅與他比算不了什麼,名字聽著耳熟!

引言

“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這句話出自於《鄭伯克段於鄢》。其中講述了一個道理,惡人會隨著野心的膨脹,會越來越邪惡,而導致自己的毀滅。

其實不僅僅在春秋時期有這樣的記錄,在此後的王朝裡,很多的惡人都是如此。他們無惡不作,不僅擾亂國家根基,而且以天下人之痛苦來滿足自己。

那麼為何會有這麼多的惡人,如同飛蛾撲火一般呢?究其本源,還是一個貪字。落魄之時貪錢,有錢之時貪權,掌權以後貪心,最終讓自己在作惡的路上一去不復返,且被釘上歷史的恥辱柱。

不過說到貪汙中的佼佼者,更多的人會想到和珅,只因和珅貪汙的錢財佔到政府年收入的10倍。但事實上,在貪這條路上,和珅和要講述的這位“鉅貪”比算不了什麼。因為和珅貪的只是財,這位“鉅貪”比和珅更加無恥,因為他是無物不貪,甚至亂國。

此人在歷史上臭名昭著,但在民間卻不顯山不露水,不過他的“貪”,就連和珅也要退讓三分。他就是,宋朝六賊之一,王黼。

一、嘴皮發家

王黼出生於開封祥符,出生於1079年,剛好處在北宋末年。在這個動盪的年代,奸臣四起,而且上升的通道也被打亂。想要從中獲得上升,無非是兩條路,一條是挽狂瀾於既倒,另一條就是將混亂當成上升的階梯。很明顯,王黼選擇的是第2條路。這條路註定的是一條奸臣之路,但奸臣也並非那麼好當,他又有什麼資格呢?

這就不得不說到此人的才華,根據宋史記載,王黼頗有口才,而且才智出眾。雖然學識不高,但特別擅長觀察人心和巧言令色。靠著這一手段,很快他在官場就遇到了第1個貴人,這個貴人就是何執中。

王黼先是與他的兒子打好關係,兩人在編修《九域圖志》時,王黼談天論地口若懸河,所有的內容都淺嘗輒止,但卻面面俱到。一時之間居然把何志唬的目瞪口呆,並且認為他是一個絕頂人才。於是這個楞頭青就把王黼推薦給了自己的父親,於是何執中就推薦王黼為校書郎,後來又升遷為符寶郎和左司諫。

明明學識不高,但靠著口才了得,還有聊天之時的聲勢奪人之手段,宛如成功學再現一般,讓他正式進入官場。然而這一切還只是開始,這個大貪官將會用盡辦法攫取更大的權力。

二、巴結蔡京

在王黼進入官場後,很快他就利用自己善於觀察人心的本領,觀察官場風向。他很快就發現,老宰相張商英慢慢的在失去,而蔡京正在強勢崛起。

於是,他不失時機的上表宋徽宗,用盡各種修辭手法,將蔡京所推行的正是誇張了一遍,並且以最狠毒的方式攻擊張商英,指責這位宰相翫忽職守。本來宋徽宗就在考慮是否讓蔡軍再次當宰相,結果,王黼的作者成為了最後的一個推力,於是蔡京再次成為宰相。

由於王黼這一次表忠心很成功,所以蔡京也開始提拔他,讓他擔任左諫議大夫,並且兼任御史中丞,這已經是四品官,可以在朝堂之上與皇帝面對面議論朝政。可以說,王黼這一次又成功了,但他還是不滿意。

三、瘋狂升遷

在面對何執中和蔡京的這兩段經歷,王黼自以為是的領悟了官場奧秘,於是開始在官場繼續玩弄那一套手段。在和蔡京鬧翻以後,王黼很快把目標又盯上了梁師成,當時的梁師成正受皇帝寵幸,而王黼居然為了巴結他,以兒子對父親的禮儀來對待這位大人,並且稱呼對方為恩府先生。在付出了臉皮和尊嚴,並且說盡了各種花言巧語之後,他再一次得到了升遷,很快被任命為尚書左丞,還有中書侍郎。

靠著自己的馬屁,沒過多久,他居然是認為少宰。根據宋朝官制,少宰是右丞相,這地位已經非常高了。正如史書所載,到宣和元年為止,王黼從通議大夫居然連續晉級8階,這種晉升速度可謂是罕見。到此為止,王黼已經得到了他想要的權力,但這依舊只是一個開始。

四、王黼的鉅貪

僅憑以上內容,王黼的表現雖然不堪,但這也是宋朝的政治生態,他到底哪裡超越了和珅呢?接下來的內容就讓人氣憤了,此人所作所為,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貪汙至極。不僅貪名,而且貪錢,並且誤國。

首先看此人的貪名。根據宋史記載,王黼先後得到不少人的幫助,例如之前的何執中和蔡京等人。儒家傳統,講究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連惡人都會遵循。但王黼卻反其道而行之,誰助其升遷,他都必然反咬一口。在受到蔡京提拔之時,他彈劾何執中大罪二十條。在蔡京被貶之時,他公開反對蔡京所為,並且罷免蔡京時所用的各項政策。明明是忘恩負義,但每次都美其名曰,大義滅親。

尤其是在反對蔡京之時,一方面此人廢除苛捐雜稅,但另一方面,卻在背地裡瘋狂盤剝百姓,甚至蒐羅美女玉帛,最可惡之時,還搶劫他人的妻子。

更有甚者,在肆虐天下之際,此人曾用自己的財富為皇帝購買6座城池,明明取之於民脂民膏,結果哄得天子龍顏大悅,稱讚他為國為民。貪名至此者,和珅所不及也。

緊接著貪財。宋史記載,王黼請求設立應奉局,由自己負責領導,此後中外錢財皆被其所用。學者感慨,竭盡天下之財力供應奉局之費用。而且此人更設立名目,凡民間所有珍奇之寶,必須登記在冊上貢中央,但每每未經皇帝過目,必須經過他的挑選。史書有載,上供中央財富,十分裡有一分歸他,且多為珍寶。此人只貪汙可見一斑,而且,王黼曾藉著撿括天下丁夫之際,居然斂財6200萬緡,大約為6200萬兩白銀,此為和珅所不及也。

最後誤國。若只是貪汙而不耽誤天下,那麼王黼的罪過還沒那麼大,偏偏此人還要誤國。在宋金海上和議期間,王黼負責接待金國來使,結果他沒有好好的擺出大宋帝國的威嚴,反而不斷的向逝者炫富。史書記載,王黼將錦繡、珊瑚、金玉羅列,來誇耀太平盛世,殊不知反而引的女真更具侵略之心。

這極大的刺激了金國人的野心,並且認為,宋朝是無能的國家,但卻富得流油,於是最終導致了慘案的發生。王黼的貪汙誤國莫過於此。

不過,多行不義必自斃,如此鉅貪之人,焉能逃過天命之制裁?在宋欽宗即位以後,這個馬屁小人很快遭到了君主的厭惡,於是在李綱等人的憤怒陳書之下,此人被開封府尹追殺,後被百姓殺死。此人可謂是天怒人怨,死不足惜。

結語

在封建時代,由於社會本身的不平等,導致了官場秩序的趨利性。於是,誕生了很多像王黼一樣的鉅貪,他們貪汙錢財,貪汙名聲,到最後搞得國家破碎。宋朝正是被這之類的人給推翻,且淪喪於外人之手。其實縱觀宋朝之弊病,並不在于軍費的麻煩,也不在於官場的開支,還是在於官僚體制的腐敗。

慶曆新政時期曾有過大改革,可惜未能堅持,且上層統治者意志不堅定。此後的王安石變法,雖多項政策符合今人的經濟理論,然而官吏階層過於腐敗,只會讓政策變成了對策,最終導致王安石變法失敗。事情到了宋朝末年,一切都積重難返,官場的弊病最終醞釀了無數的鉅貪,一切也就不可挽回了。因此,歷朝歷代,官吏之廉潔尤為重要,但多少王朝死於其上,多少英雄盡喪其手?真是可悲又可嘆。

參考文獻:

《宋史》

《中國通史》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